一种智能操控支撑支架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8529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398444.8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操控支撑支架,包括被支撑物、连接杆、传感器、T型板、关节、支架、抱闸、减速电机、轴、联轴器、电机、X轴移动组件、Z轴移动组件、X轴旋转组件、Z轴旋转组件,其特征在于:被支撑物通过连接杆安装在Z轴移动组件的底板上,Z轴移动组件的运动滑台固定安装在X轴移动组件的运动滑台上,X轴移动组件的底板与T型板固定连接,X轴旋转驱动装置安装在关节远离T型板的一侧的上部,关节远离T型板的一侧由X轴旋转驱动装置带动绕X轴做旋转运动,Z轴旋转驱动装置安装在关节靠近T型板的一侧的上部,T型板由Z轴旋转驱动装置带动绕Z轴做旋转运动。采用本发明,能够智能的操控被支撑物的移动和旋转。

    一种非直异形盲孔光整加工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26413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710002428.3

    申请日:2017-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直异形盲孔光整加工方法及其装置,属于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光整加工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光整、清洗、装卸与控制四个功能系统。通过光整系统中特制超声辅助漩涡发生装置,将磨料混合化学光整液快速推进非直异形复杂结构盲孔,形成化学工作液环境,并在管道内产生高速可控旋转涡旋流场,使光整液中磨粒介质与活性化的管道内表面(特别是微凸峰处)发生冲蚀、碰撞、接触、变形与微切削,在化学、机械、超声等多能量场的耦合作用下,实现盲孔内表面材料的高效高质量去除。本发明光整液漩涡流场“柔性”可控,材料去除均一性好;装置通过数控或PLC控制,操作简便;光整与清洗并行进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易于批量自动化生产。

    一种高切向磨削力与低法向磨削力的磨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25037B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710007909.3

    申请日:2017-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切向磨削力与低法向磨削力的磨削方法,属于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磨削技术领域。为解决磨削难加工材料过程中材料磨除率低、磨削工件表面完整性差、砂轮阻塞、磨削烧伤频繁等问题,采用“类防弹衣原理”‑磨粒在冲击载荷下产生“集群效应”的新型磨削工具,作用于工件表面微凸峰处,使磨粒产生“集群效应”,使切向磨削力瞬间增大而法向磨削力瞬间减小,同时利用磨具中填充物向磨削液溶解扩散,产生具有氧化性和非中性的工作液环境,形成活性化工件表面和磨料表面,在多能量场的耦合下,以高切向磨削力与低法向磨削力的磨削方式去除工件表面材料。本发明可用于高能束流快速增材制造新型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的高效精密高表面完整性磨削,也可用于难加工硬脆材料的低/无损伤磨削加工。

    基于BC型五轴数控机床后处理五轴鼓型刀半径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48538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0496372.1

    申请日:2017-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C型五轴数控机床后处理五轴鼓型刀半径补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研究鼓型刀五轴侧铣加工复杂曲面半径补偿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五轴鼓型刀半径补偿方向和补偿后刀位点矢量计算方程;建立前置刀位数据与BC型五轴数控机床各坐标轴之间的关系方程;利用五轴鼓型刀半径补偿后刀位点矢量计算方程,推导出五轴鼓型刀半径补偿后刀位数据与BC型五轴数控机床各坐标轴之间的关系方程;针对BC型五轴机床利用C++语言开发出一套具有五轴鼓型刀半径补偿功能的后置处理软件;利用该后置处理软件生成含有鼓型刀半径补偿宏变量的数控加工程序,根据实际鼓型刀半径尺寸直接修改其宏变量的值来实现五轴鼓型刀半径补偿。该方法能够避免鼓型刀半径尺寸改变后必须返回CAM系统重新计算刀轨和再次进行后置处理的繁琐过程,从而缩短零件总加工时间和提高数控加工程序可重用性,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后置处理五轴刀具长度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60515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310440378.9

    申请日:2013-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后置处理五轴刀具长度补偿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给定五轴数控机床的结构,建立该机床运动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然后,利用数控系统提供的宏变量和数学运算功能,基于Visual C++平台开发出一套带五轴刀具补偿功能的后置处理软件。最后,利用该软件将刀具摆长作为宏变量写入后置处理后的数控加工程序中,进而通过修改数控加工程序中摆长宏变量就可以方便实现五轴刀具长度的补偿。本发明能够解决不具备五轴刀具长度补偿功能机床的刀具补偿问题,避免了重新对前置刀位数据文件再次进行后置处理,从而提高了数控加工程序的可重用性。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方便实现五轴刀具长度补偿功能,且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一种高切向磨削力与低法向磨削力的磨削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0673724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02429.8

    申请日:2017-0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4D11/001 B24B41/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切向磨削力与低法向磨削力的磨削工具,属于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磨削技术领域。针对传统磨削加工中,高法向磨削力与低切向磨削力导致材料磨除率低、磨具与工件损伤变形、磨削震动、砂轮阻塞、工件表面完整性差以及磨削烧伤频繁等问题,发明了一种“类防弹衣原理”‑磨粒在冲击载荷下产生“集群效应”使切向磨削力瞬间增大而法向磨削力瞬间减小的新型磨削工具。新型磨具由配合环、基体环和具有“磨粒集群效应”的磨料层三部分组成。通过热固结方法将磨料层固结于基体环,并装配到配合环,从而制成高精度、高自锐性的新型磨具。本发明可实现硬脆材料或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的高切向磨削力与低法向磨削力的高效、高精度、高表面完整性的磨削加工。

    一种织构化巴氏合金涂层减摩表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7483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448016.3

    申请日:2022-04-26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织构化巴氏合金涂层减摩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机械运动摩擦副表面技术领域,复合改性表面包括圆形微凹坑阵列、巴氏合金涂层、多层织构。圆形微凹坑阵列为激光加工而成的规则分布的表面凹坑织构;巴氏合金涂层为热喷涂到基体表面减少激光加工热影响的掩膜;多层织构由激光加工生成的凹坑阵列和巴氏合金的表面间隙构成。本发明通过设置巴氏合金涂层和激光表面织构化处理形成的复合改性表面,能够显著降低激光加工对表面性能的不利影响,减少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硬质熔融金属及其氧化物堆积形成的毛刺,并且形成的多层织构有利于磨粒的储存和流体动压润滑的形成,从而减少微切削磨损的发生,改善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性能。

    一种风力往复式压电-电磁复合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9432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111132182.4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风力往复式压电‑电磁复合发电装置,涉及清洁能源领域。本发明由S型风轮、套筒、底座、波纹管、压电薄膜、永磁铁、线圈、伸缩弹簧、导杆以及转子组成。所述导杆带有圆柱凸轮,当S型风轮受到外界风激励时,将带动转子同步转动。转子经过圆柱凸轮凸部时,伸缩弹簧被压缩,导杆向下运动;转子经过圆柱凸轮凹部时,伸缩弹簧伸长,导杆向上运动。导杆在转子作用下在套筒中做往复运动。导杆尾端与包裹有压电薄膜的波纹管相连,导杆做往复运动时会使压电薄膜发生周期性形变,压电薄膜由正压电效应产生电压;导杆下端面固定的永磁铁与底座中的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一种高频变副脉动循环载荷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76029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1810506029.5

    申请日:2018-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一种高频变副脉动循环载荷加载装置,属于工程摩擦学实验研究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是由弹簧振子加载单元,测量单元,摩擦片制动装置,强冲量激励发生盘,底座,壳体组成。各个单元相互配合输出一种高频变副脉动循环摩擦力,形成的高频变副脉动循环摩擦力可应用于测量齿轮传动过程中在受到高频变幅强冲击载荷下的疲劳寿命。该装置采用机械式可调结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该装置可以通过调节发生盘的初始位置,弹簧的刚度系数和振子质量的方式形成频率、幅值、周期都不同的多种脉动循环载荷,可以满足被测装置对脉动载荷的多种要求。

    一种航空结构件疲劳断裂分析及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59564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78673.4

    申请日:2023-05-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航空结构件疲劳断裂分析及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航空结构件疲劳裂纹扩展问题计算模型并离散计算域;(2)计算单元内部构建参考源点及单元预处理;(3)基于仿射变换方法和特征分区技术构建细分区域和投影区域;(4)基于仿射变换的细分区域自适应单元细分;(5)采用径向投影算法填充投影区域;(6)采用Serendipity积分单元构建参考源点附近的细分子块。本发明实现航空结构件疲劳断裂分析及剩余寿命评估的标准化、流程化,降低数值计算的成本,在保证积分效率的同时又提高了积分的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