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30378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510969513.8
申请日:2015-12-2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G06F3/0488 ,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双触摸屏的三维虚拟场景设计装配系统及方法,二维场景绘制单元,利用虚拟场景二维平面草图装配虚拟场景环境或直接在绘制面板绘制二维虚拟场景;三维场景显示单元,该单元与二维场景绘制单元的二维场景形成映射,通过数字建模的方式搭建虚拟环境,并在虚拟环境中绘制三维场景;漫游单元,通过触控屏幕在三维窗口的虚拟场景中漫游,观察虚拟场景装配效果;三维场景导出单元,用于对三维场景建模单元中搭建的场景进行指定格式的导出。该发明装配场景时的大部分操作都是基于水平的触摸屏,而三维场景的效果显示位于竖直的屏幕上,符合人体工学原理,降低了使用疲劳性,提高了场景装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0044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152061.4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G06T15/06 , G06F15/1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ntel众核架构的光线追踪并行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场景数据的空间索引BVH空间加速结构;步骤(2)生成初级光线阶段;按像素把屏幕空间划分成若干屏幕子空间并采样,产生初级光线;步骤(3)追踪光线阶段;上传BVH空间加速结构和场景几何数据,Intel众核架构与CPU间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进行通信,主线程开启若干子线程,每个子线程对每一块屏幕子空间产生的初级光线按光线束来追踪光线,得到每条光线与场景最近的交点;步骤(4)交点着色阶段;对追踪光线得到的交点进行着色;若着色的过程成产生次级光线,递归进入步骤(3);着色最终得到初级光线的颜色,最后叠加到屏幕合成最终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05787989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158585.9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G06T1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度立体视觉的测量材质几何特征重构方法,本方法利用相机光源阵列模式的真实感材质测量装置采集材质在不同角度光源与视角下的BTF数据,并结合测量材质多视角的信息,优化光度立体视觉方法重构测量材质的法向信息,并根据法向信息,从测量的梯度场中利用最小二乘方法重构测量材质的深度信息;本发明在计算材质表面的法向信息阶段,使输入的图像序列出现高光、阴影等非Lamertian漫反射部分的因素影响时,能计算出较为准确的法向信息;在计算深度信息阶段,通过滤波,减少了测量梯度场的噪声对深度计算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296793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24117.6
申请日:2016-08-0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G06T15/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5/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Intel MIC硬件架构下的基于点的全局光照场景渲染方法,包括步骤一、计算场景的直接光照,并根据光照信息生成点云,进而构建一棵点云树;步骤二、沿摄像机方向,向场景发射光线,求出场景与场景的交点即着色点并进行存储;步骤三、将着色点以及点云树信息存储至Intel MIC众核架构内,采用Single模式向量化遍历点云树,求出对当前着色点着色有影响的树节点即贡献树节点,根据立体角大小以及与当前着色点的距离将贡献树节点进行分类;步骤四、利用分类后的贡献树节点求出着色点的间接光照,最后同直接光照一起求出着色点的颜色;步骤五、重复步骤三~步骤四,直至所有的着色点处理完毕,生成最终渲染图像。本发明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023317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34942.2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G06T1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数据测试的加权Voronoi图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设定区域内构造一组随机均匀分布的点作为站点,保证两个站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设定阈值,计算所有站点组成的集合的Voronoi图;根据站点集合的Voronoi图,构造设定区域内的大规模数据点集,遍历所有Voronoi点,将其连接成为大规模数据点集的Voronoi图;随机选择任意站点,根据站点间的加权距离函数,修改选定站点周边所有的Voronoi边,基于约定的权值集合W构造加权Voronoi图;将生成的加权Voronoi图应用至大数据测试中。本发明站点分布总体具有随机性,且分布相对均匀,保证大数据测试时的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200509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09863.4
申请日:2014-08-1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G06T1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点缓存的光子映射加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光子跟踪;从光源处向场景中发射一定数量的光子,然后跟踪这些光子的运动轨迹,将与物体发生碰撞的光子的信息记录下来并保存到光子图中;2.预处理;预计算辐照度,并保存到点缓存中;且在计算完辐照度后,继续计算着色器;将得到的颜色值以点缓存的形式保存起来;3.渲染;根据光线跟踪算法渲染,在光线与物体表面的交点处根据物体表面属性,发射跟踪反射,折射,漫反射光线;最终聚集算法发射N条漫反射光线,漫反射光线与场景物体相交,返回离交点最近的点缓存中N个采样点的颜色值,将之经过均值计算作为间接光照颜色值,最后再与直接光照颜色值相加得到最终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4240785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111551086.3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线追踪渲染连续帧的去噪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当前帧的双运动矢量和上一帧的去噪结果,计算上一帧的扭曲重投影;获取当前帧的噪声图和辅助特征,联合上一帧的扭曲重投影,拼接为一个张量;将张量输入时空多尺度去噪网络,得到当前帧的去噪结果;其中,时空多尺度去噪网络包括:核预测网络和时空多尺度混合网络,时空多尺度混合网络联合时间滤波结果和空间多尺度混合结果,获得当前帧的去噪结果。在保证获得高质量去噪结果的前提下,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过模糊、着色走样和拖尾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916119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18621.4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C04B35/565 , C04B35/626 , C04B35/632 , C04B35/6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粘度的碳化硅陶瓷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碳化硅陶瓷浆料包括:改性的α‑SiC粉体以及分散剂,其中分散剂包括四甲基氢氧化铵或四甲基氢氧化铵与十八胺聚氧乙烯醚的组合物。利用Al(NO3)3和腐殖酸钠改性后的粉体亲水性更好,且表面的zeta电位为负,腐殖酸钠会吸附在α‑SiC粉体表面,形成空间位阻防止粉体聚集和沉淀;四甲基氢氧化铵在水中会发生电离,生成的OH‑为溶液提供强碱性的环境,提高了表面的Zeta负电位,阻止了α‑SiC粉体的团聚。当加入十八胺聚氧乙烯醚时,其也会吸附在α‑SiC粉体表面,形成空间位阻防止粉体聚集和沉淀,因此可以获得高固含量且低粘度、性能稳定的碳化硅陶瓷浆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94166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47558.4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XGBoost的实时渲染自动参数优化方法,属于计算机图形渲染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基于XGBoost构建以渲染参数、渲染视图信息及硬件信息为输入的渲染时间和质量预测模型;采集渲染参数、渲染视图信息、硬件信息、渲染时间及渲染质量构建数据集,训练渲染时间和质量预测模型;将实时渲染视图信息和硬件信息输入渲染时间预测质量模型预测渲染时间和质量,得到渲染参数对应的渲染时间和质量;以渲染时间限制为约束条件,筛选出最优渲染质量对应的渲染参数进行渲染。本发明对渲染引擎中各类渲染效果的渲染参数进行渲染时间和质量的预测,实现渲染过程中动态调整渲染参数,在保证渲染速度的情况下提高渲染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9297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310522348.6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C01G29/00 , H01M4/58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花球状Bi2O2(OH)(NO3)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钠/钾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铋盐加入硝酸溶液中,超声处理后,加入水稀释,之后进行加热处理,得到稀溶液;向稀溶液中加入尿素溶液,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经离心、洗涤、干燥,得到中间体;将所得中间体加入冰醋酸中,搅拌分散均匀;之后离心,将所得固体溶于水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本发明合成Bi2O2(OH)(NO3)材料具有较大的晶面间距结构,可以提供丰富的氧化还原位点,同时铋分布均匀,配合材料较大的晶面层间距,有效克服了材料自身的体积膨胀问题,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