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风-浪-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77339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0470365.0

    申请日:2021-04-28

    摘要: 本发明建立了一个运营阶段的大跨桥梁在突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系统,在大跨桥梁受到地震作用时同时考虑了运营车辆、风和波浪等日常荷载的影响。通过综合考虑车‑桥相互作用、风‑桥相互作用、风‑车相互作用、波浪‑桥相互作用和桥梁受到的地震作用,建立了地震‑风‑浪‑车‑桥耦合振动方程。利用数值积分方法通过分离迭代的方式分别求解桥梁子系统和车辆子系统的振动方程,求得桥梁子系统和车辆子系统的动力响应,从而评估桥梁结构和桥上行驶车辆的安全性。该方法为评估运营阶段桥梁在突发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和桥上行驶车辆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风车流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98304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0785670.4

    申请日:2020-08-06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风车流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本申请中,为了真实反映待分析桥梁上车辆的运行行为,并合理模拟风车和车桥相互作用,根据待分析桥梁所在路段中的实际车流运行数据,使用元胞自动机车流模型生成车辆可变速和变道的随机车流,在此基础上构建风车流桥耦合系统,基于分离迭代法对构建的车辆运动方程和桥梁运动方程分别求解,直至车辆和桥梁的几何和力学关系满足预设的收敛条件,最终输出最后一次迭代得到的车辆和桥梁的动力响应。本申请合理考虑了风车流桥耦合系统中车辆的变速和变道现象,有助于准确分析风车流桥系统的耦合振动,从而为桥梁在风和车流联合作用下的运营安全评估以及风环境中车辆过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评估提供重要基础。

    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与纵肋连接焊缝疲劳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122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84065.5

    申请日:2019-07-26

    IPC分类号: G01N3/08 G01N3/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与纵肋连接焊缝疲劳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待测试件进行静力加载,测试并记录静载应力响应ε0(D1)和ε0(D2);S2、对待测试件进行疲劳加载,测试记录ε1和ε2,并记录待测试件的疲劳破坏寿命Ni;S3、根据静载应力响应ε0(D1)和ε0(D2)计算该焊缝的名义应力幅Δσns,并计算该焊缝的热点应力幅Δσhs;S4、将Δσns与Δσhs分别换算为M次寿命下的等效名义应力幅Δσ'ns与等效热点应力幅Δσ'hs;S5、将各待测试件的Δσ'ns与Δσ'hs分别求平均值,得到 与 将其与规范中规定的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与纵肋疲劳细节的疲劳强度等级进行对比分析。其可以明确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与纵肋连接焊缝的疲劳强度的测试方法,更准确的对该焊缝的疲劳强度进行评价。

    大跨度混凝土连续梁桥边跨合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72708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521972.0

    申请日:2013-10-29

    IPC分类号: E01D21/10

    摘要: 为解决现有边跨支架合拢施工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调整操作困难等问题,本发明的大跨度混凝土连续梁桥边跨合拢装置,包括两榀挂篮,榀间采用挂篮门架连接,并有合拢撑杆固定到边墩上并支撑挂篮的前支点。边跨合拢的方法包括步骤a、前移挂篮至悬臂前端;b、在挂篮中支点处用锚拉杆将挂篮锚固在桥梁悬臂端处等。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混凝土连续梁桥边跨合拢工艺及装置通过利用边墩上支撑桥面挂篮的前吊点,形成连续梁边跨稳定的竖向约束体系,相比于目前常用的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边跨的合拢段,成功解决了现有边跨支架合拢施工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调整操作困难等问题。

    一种下承式桥的钢桁架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39813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10049906.2

    申请日:2007-08-31

    IPC分类号: E01D6/00

    摘要: 一种下承式桥的钢桁架,桁架(1)的底部两侧面固定连接有钢结构的平面托架(2),该平面托架(2)与桁架(1)底部在同一平面上。该钢桁架结构能增大钢桁架桥的横向刚度,降低横向振幅;且加工安装容易,成本相对较低。

    一种移动与非移动车辆共同作用下的桥梁频率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587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062114.8

    申请日:2023-01-16

    IPC分类号: G01M5/00 G01H1/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与非移动车辆共同作用下的桥梁频率提取方法,通过构建单自由度移动车辆‑桥梁‑非移动车辆耦合系统,将测量车假设为单自由度弹簧质量模型,并通过布置在车辆上的少量传感器进行桥梁频率提取,推导了单自由度非移动车辆‑移动车辆‑桥梁振动系统的理论解析式,并进行了数值验证。加入非移动车辆可以显著提高桥梁频率在车辆响应中的可提取性,引入非移动车辆后,从车辆响应中准确识别考虑的简支梁桥前4阶桥梁频率成为可能。更为重要的是,高速运动的试验车辆和路面不平度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非运动车辆得到显著缓解,因此所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稳健。

    一种风-汽车-列车-桥梁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837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34913.5

    申请日:2022-1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汽车‑列车‑桥梁耦合振动分析方法,包括:建立系统模型,模拟外部激励,定义时间步长,利用域分解技术将复杂的风‑汽车‑列车‑桥梁系统划分为列车、汽车和桥梁三个子系统,并根据第i个时间步长中的i能否整除对应子系统时间步长与单位的比值对三个子系统各自独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获得三个子系统对应的振动分析结果,并耦合成为风‑汽车‑列车‑桥梁耦合振动分析的结果。可扩展的多时间步算法为汽车子系统、列车子系统和桥梁子系统分别分配了不同的时间步长,极大地提高了求解风‑汽车‑列车‑桥梁系统动态交互问题的计算效率,弥补了现有技术在风‑汽车‑列车‑桥梁系统分析方面的空缺。

    一种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4658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265793.5

    申请日:2020-04-07

    IPC分类号: C21D9/50 C21D1/26 C21D1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具体如下:收集钢桥面焊接过程中的焊接参数和焊接参数值且对正交异性钢桥面的实际焊接过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仿真得到焊接完成后钢桥面的焊接残余应力场,进一步对退火处理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理论残余应力场;测量钢桥面典型焊缝及其附近区域表层残余应力场得到实际残余应力场;根据实际与理论残余应力场,修正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使得理论残余应力场能够反映实际残余应力场并得到正交异性钢桥面焊接残余应力最小的退火优化参数且输入退火执行终端且摆放上需要退火处理的钢桥面后退火处理;该处理方法能够一次性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的焊接残余应力,从而增加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与纵肋连接焊缝疲劳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1227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0684065.5

    申请日:2019-07-26

    IPC分类号: G01N3/08 G01N3/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与纵肋连接焊缝疲劳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待测试件进行静力加载,测试并记录静载应力响应ε0(D1)和ε0(D2);S2、对待测试件进行疲劳加载,测试记录ε1和ε2,并记录待测试件的疲劳破坏寿命Ni;S3、根据静载应力响应ε0(D1)和ε0(D2)计算该焊缝的名义应力幅Δσns,并计算该焊缝的热点应力幅Δσhs;S4、将Δσns与Δσhs分别换算为M次寿命下的等效名义应力幅Δσ'ns与等效热点应力幅Δσ'hs;S5、将各待测试件的Δσ'ns与Δσ'hs分别求平均值,得到与将其与规范中规定的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与纵肋疲劳细节的疲劳强度等级进行对比分析。其可以明确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与纵肋连接焊缝的疲劳强度的测试方法,更准确的对该焊缝的疲劳强度进行评价。

    一种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35897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13445.3

    申请日:2013-05-31

    IPC分类号: G01N3/28

    摘要: 本发明的一种混凝土徐变试验的加载装置及方法为解决现有的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成本过高、占用场地较大、操作复杂、加载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通过三个钢梁形成一个加载底座和一套两级杠杆,所述两级杠杆包括一级杠杆钢梁和二级杠杆钢梁。其有益效果在于本通过采用二级杠杆加载结构,相比于目前常用的单级杠杆式试验装置,可以大幅提高徐变试验的杠杆加载效率,同时缩短加载杠杆长度,减小配重块体积和试验场地面积,也可降低了安装起重设备的要求,而且还可以节省大体积混凝土底座试验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