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散热片的空气冷却器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7656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1911413615.6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内嵌散热片的空气冷却器,包括空气冷却组板、进气管道以及出液管道,空气冷却组板包括冷凝管以及设置在相邻冷凝管之间的散热片和翅片,空气冷却组板垂直于冷凝管的两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气管道和出液管道,散热片中设有冷凝散热管路,冷凝管管壁中设有毛细管路以及冷凝出液管路,毛细管路与冷凝出液管路相对设置。毛细管路通过冷凝散热管路与相邻冷凝管管壁中的冷凝出液管路连通,毛细管路和冷凝出液管路分别与冷凝管连通,以使冷凝管中的工质气体在毛细管路的虹吸作用下进入毛细管路,工质气体在流动过程中冷凝成液态,从冷凝液流出管路中流入相邻冷凝管中。

    换热翅片、换热器以及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5835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010486378.2

    申请日:2020-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翅片、换热器以及空调装置。该换热翅片包括彼此间隔的第一侧轮廓线和第二侧轮廓线,第二侧轮廓线向朝向第一侧轮廓线的方向弯曲设置,第一侧轮廓线向背离第二侧轮廓线的方向弯曲设置,换热翅片的翅片宽度在从换热翅片的中部区域到中部区域两侧的端部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变小,换热翅片上进一步设置有多个传热强化结构,其中端部区域内的传热强化结构的传热强化能力大于中部区域内的传热强化结构的传热强化能力。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换热翅片的中部区域和端部区域的换热能力更加均匀,提升换热翅片的整体换热性能。

    一种翅片管散热器芯体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942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81289.9

    申请日:2024-09-13

    Inventor: 王宜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件领域的一种翅片管散热器芯体,在进行散热时,通过设有与基管一体成型且呈空心飞碟状的翅片,增加翅片的内外表面积,在无需增加基管长度条件下,提高导热液与外部大气的换热面积;同时,通过设有贯穿基管且两端与外部大气连通的内管,利用导热液对内管内的空间进行加热,使得内管内气流受热上升,实现内管内气流与外部大气的换气散热,内管进一步增加散热面积,同时,利用内管内气流的竖直上升流动以及安装在内杆上端的初级压缩筒,增加气流流速进而提高气流换热效率;此外,通过安装在次级压缩腔内的随导热液温度而变化的膨胀气囊,对不同温度的导热液进行适应性的增加气流流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一种异形飞翼散热管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7018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82547.5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飞翼散热管,包括散热管体,其内部中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加强块;安装加固条,其固定安装在散热管体的内部外侧,且安装加固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分支加固条,所述散热管体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安装板,且散热管体的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异形飞翼散热翅片;固定密封块,其固定安装在连接安装板的内部外侧,且连接安装板的中部外侧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推板,所述移动推板的内侧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中侧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移动推板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杆。该异形飞翼散热管,方便对异形飞翼散热管进行固定,方便提高异形飞翼散热管的强度,且能够降低流速,具有增加换热功能。

    一种鳍片管式空气预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0513716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910909642.6

    申请日:2019-09-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鳍片管式空气预热器,壳内有空气预热器管箱,外壳上下装有烟气进出口管道、侧面中下部中间装有空气进入管道、侧面上部中间装有空气出口管道,内部中下部中间为空气内部进入通道,空气内部进入通道前后装有空气预热器管箱,外壳内部的上部中间为空气内部出口通道,空气内部出口通道前后装有空气预热器管箱;空气预热器管箱包括鳍片预热管,鳍片预热管上设置防磨防腐装置,上下预热器管箱鳍片管之间间隙为烟气通道,空气内部进入通道、空气内部出口通道的上下方分别由隔板组成,空气内部进入通道中设置有空气预加热装置。本发明具有不漏风、传热效果好、耐磨损、抗低温腐蚀、不堵灰、便于安装及检修等优点。

    一种汽车散热器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6689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26377.8

    申请日:2024-01-08

    Inventor: 金义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汽车散热器,包括设在箱体内部的散热管;连通固接在散热管一端的进液口;连通固接在散热管另一端的出液口;通过设置拨动板,汽车在行进过程中产生风力,风力带动叶片转动,叶片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风扇转动,风扇产生风力吹向散热管和翅片上,同时转杆在转动过程中,转杆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在限位槽内滑动,受转动块压迫,转动块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限位块往复摆动,限位块带动横板往复摆动,横板带动拨动板往复摆动,拨动板往复与相邻的两个翅片触碰,且翅片的厚度较薄,在振动时,会将进入到散热器中并吸附到翅片上的杂质抖落。

    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炉的热管式强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81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46301.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nventor: 黄鑫

    Abstract: 本发明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炉的热管式强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冷却通道;多个热管,其一端置于所述冷却通道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冷却通道置于所述冷却通道底部;框架组件,其适于带动所述冷却通道进行升降、前后的两轴直线运动;本发明通过热管进行热量传递,因此石墨粉料在强制降温过程中均温性更好,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热管顶部的外套锥头可降低热管插入石墨粉料的阻力,同时可有效避免热管底部与石墨粉料直接接触摩擦,可降低热管壁面的磨损,延长热管的使用寿命、无冷却水或其他冷却介质直接流经石墨化炉粉料内部,因此可有效避免水冷管道长时间与粉料摩擦导致管壁磨损,冷却水泄露到石墨粉料内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一种特制的糊树脂引发剂库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680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326241.0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制的糊树脂引发剂库制冷系统,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冷风机、过滤器以及盘管换热器,空气在冷风机的抽力作用下从壳体上的进风口进入依次经过空气过滤器除杂后进入盘管换热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空气被输送至引发剂库,所述盘管换热器所使用的冷媒为负35度盐水;所述盘管换热器相邻位置的两个换热盘管位置交错布置,且每个换热盘管外壁上均设有若干翅片;本发明通过将盘管换热器内的相邻位置的两个盘管位置交错布置,可以提高换热盘管与空气的接触概率,而且在换热盘管外壁上设置若干翅片,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也进一步的提高了与空气接触的概率,使得空气与冷媒的换热效率大幅提升。

    一种发动机用减震机架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215209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492629.1

    申请日:2023-05-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动机用减震机架,包括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底部安装支架和用于安装车架的固定框架,底部安装支架外侧面上开设有侧向导液开孔。本发明的一种发动机用减震机架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可以方便装卸操作,便于后期维护;通过将安装、减震和导热功能相结合,使得整个机架同时具备减震和散热性能,大大提升功能性;通过采用内部冷却液的压力可以调节下置装配罩和上置装配罩之间的间隙,配合内置的挤压弹簧来提升发动机的减震性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自由改变其减震性,避免震动传递。

    热交换器及包括其的热水装置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592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081430.X

    申请日:2023-02-08

    Inventor: 和田宪英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防止壳体的侧壁部因燃烧气体等加热用气体的影响而温度变得非常高的情况的热交换器及包括其的热水装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包括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包括接合于壳管的壳管接合部及从所述壳管接合部向多个鳍片侧延伸的延设部,多个鳍片设置为与侧壁部分离的配置,以避免与壳体的侧壁部直接接触,辅助构件的延设部包括进入多个鳍片与侧壁部的相互间的进入部、及设置于所述进入部且抵接于多个鳍片的外端部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侧壁部分离,在第一抵接部与侧壁部的相互间形成有加热用气体的流入受到抑制的空间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