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65030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53130.1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缝隙渗漏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其包括:排水槽,其开设在隧道混凝土衬砌的施工缝处,且与所述施工缝连通;所述施工缝形成于衬砌先浇段、后浇段之间;双壁打孔波纹管,其埋设在所述排水槽中,用于排出施工缝的渗水;以及防水层,其设置在隧道混凝土衬砌内,且横跨所述衬砌先浇段和后浇段。本发明只需要在衬砌结构缝隙出开设尺寸较小的排水槽,且在排水槽中埋设双壁打孔波纹管即可,其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97968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56831.4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建友 , 张民庆 , 吕刚 , 陈红念 , 蒋伟平 , 乔俊飞 , 李汶京 , 曹永刚 , 岳岭 , 焦云洲 , 于晨昀 , 刘方 , 王杨 , 彭斌 , 于鹤然 , 张宇宁 , 张斌 , 凌云鹏
IPC: E21D2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二次注浆的锚索结构,其包括:至少一根设置于钻孔内的锚索钢绞线;初次注浆管,其伸入所述钻孔内,用于对钻孔内距离钻孔孔口1-3m处的围岩进行初次注浆,以形成封闭所述钻孔孔口的初次注浆部;二次注浆管,其伸入所述钻孔内,用于对钻孔内未进行初次注浆的其他区域进行二次注浆;以及导向件,其设置于所述钻孔内,用于供所述锚索钢绞线穿过,以此引导所述锚索钢绞线进入所述钻孔内。其可有效增加钢绞线与注浆体之间的握裹力及锚固力,同时通过分次注浆的方式提高二次注浆的注浆压力,从而提高锚索注浆体与围岩之间粘聚力,防止锚索拉拔时滑脱,提高锚索预应力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4821534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510208264.0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侧沟电缆槽组合单体、及制备方法和侧沟电缆槽组合结构。该隧道侧沟电缆槽组合单体其两端分别为连接端,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内隔为电缆槽区、侧沟区、备用槽区,所述电缆槽区、所述侧沟区、所述备用槽区均自一个所述连接端延伸至另一个所述连接端,并在两个连接端的端面处贯通。多个隧道侧沟电缆槽组合单体串联而成,相邻的两个之间的间距小于8毫米,错台小于5毫米。通过配料、拌和、入模振荡成型、初养、终养得到隧道侧沟电缆槽组合单体。该方法洞外预先制备单体结构,隧道内安装,提高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370290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510736563.1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的纠偏加固方法。该方法包括:A、对待纠偏加固的盾构隧道进行安全评估,获取当前的管片应力状态;B、当当前的管片应力状态满足规范和结构计算要求时,执行步骤C;当当前的管片应力状态已处于临界状态或已超限时,对待纠偏加固的盾构隧道进行应力释放之后,再执行步骤C;C、根据隧道主要偏移方向确定主要变形回调方向和次要变形回调方向;D、先对主要变形回调方向进行注浆纠偏,再对次要变形回调方向进行注浆纠偏。通过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盾构隧道的纠偏加固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填海区已发生大范围沉降偏移的已运营地铁盾构隧道进行纠偏加固。
-
公开(公告)号:CN103939142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126593.6
申请日:2014-03-31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压可控式隧道排水系统及其水压控制装置,该水压控制装置包括:进水管,贯穿隧道侧壁,其出水口在隧道内且垂直水平面向上,其入水口与隧道外的地下水水源连通;管状的引导部,其出水端敞口,入水端封闭;进水管的出水口贯穿引导部入水端的端面延伸到引导部内;单向阀包括盖板和设置于盖板下表面的配重部;盖板位于引导部内并覆盖于进水管的出水口处,配重部悬挂于进水管中。进水管的出水口的高度低于地下水水源的阈值水位;单向阀的重力值不小于第一压力值;第一压力值等于因进水管的出水口与阈值水位之间高度差而产生的水压的值。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水压控制装置利用该水压控制其排水或者停止排水,从而避免地下水过度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374160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001168.4
申请日:2014-01-02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框构桥的加固方法、以及加固后的铁路框构桥;其中,该加固方法包括:在检测出铁路框构桥的顶板的跨中区的下表面出现裂缝后,对跨中区进行加固:在裂缝两侧的承重墙之间的顶板的下表面,覆盖裂缝粘贴多条平行的碳纤维布带;碳纤维布带与裂缝的走向相垂直,其长度至少为裂缝的宽度的10倍;之后,对跨中区两侧的支座区进行加固:对每侧支座区,在该支座区的下表面粘贴钢板,以及在与该支座区相接的承重墙的墙面粘贴钢板后,设置至少一个钢支撑;钢支撑的一端固定于支座区下表面的钢板,另一端固定于承重墙的墙面的钢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无需移除顶板之上的铁路路基即可加固铁路框构桥;也不影响跨中区之下的净空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790976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206277.4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8 , C04B28/04 , C04B14/06 , C04B14/48 , C04B18/141 , C04B24/1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隧道衬砌用复合柱芯结构及制备方法。该复合柱芯结构为柱状结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长度为2-5米,柱径为10-80毫米,所述复合柱芯结构的连接端设置向内内缩的台阶,供钢管套筒套接。复合柱芯结构串接形成内柱。多个内柱矩阵排列形成内柱结构。内柱结构的内柱周围浇筑混凝土,整体形成隧道衬砌。通过配料、拌和、入模振荡成型、初养、终养得到复合柱芯结构。该方法洞外预先制备复合柱芯结构,复合柱芯结构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质轻,强度大,且好安装,活性粉末混凝土与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复合结构,能够承担围岩荷载及结构自身的荷载。
-
公开(公告)号:CN103939142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26593.6
申请日:2014-03-31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压可控式隧道排水系统及其水压控制装置,该水压控制装置包括:进水管,贯穿隧道侧壁,其出水口在隧道内且垂直水平面向上,其入水口与隧道外的地下水水源连通;管状的引导部,其出水端敞口,入水端封闭;进水管的出水口贯穿引导部入水端的端面延伸到引导部内;单向阀包括盖板和设置于盖板下表面的配重部;盖板位于引导部内并覆盖于进水管的出水口处,配重部悬挂于进水管中。进水管的出水口的高度低于地下水水源的阈值水位;单向阀的重力值不小于第一压力值;第一压力值等于因进水管的出水口与阈值水位之间高度差而产生的水压的值。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水压控制装置利用该水压控制其排水或者停止排水,从而避免地下水过度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3741607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01168.4
申请日:2014-01-02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框构桥的加固方法、以及加固后的铁路框构桥;其中,该加固方法包括:在检测出铁路框构桥的顶板的跨中区的下表面出现裂缝后,对跨中区进行加固:在裂缝两侧的承重墙之间的顶板的下表面,覆盖裂缝粘贴多条平行的碳纤维布带;碳纤维布带与裂缝的走向相垂直,其长度至少为裂缝的宽度的10倍;之后,对跨中区两侧的支座区进行加固:对每侧支座区,在该支座区的下表面粘贴钢板,以及在与该支座区相接的承重墙的墙面粘贴钢板后,设置至少一个钢支撑;钢支撑的一端固定于支座区下表面的钢板,另一端固定于承重墙的墙面的钢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无需移除顶板之上的铁路路基即可加固铁路框构桥;也不影响跨中区之下的净空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6311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210686969.3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吕刚 , 刘建友 , 王久军 , 卓越 , 高超 , 朱剑 , 陈俊林 , 朱国伟 , 于晨昀 , 刘方 , 岳岭 , 陈志广 , 陈丹 , 彭斌 , 胡晶 , 王杨 , 魏盼 , 李力 , 张延 , 张矿三 , 徐治中 , 祝安龙 , 宋月光 , 谭富圣 , 马福东 , 刘宝权 , 王德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跨隧道支护结构及开挖工法,包括受力部,所述受力部位于隧道结构的上方;导洞,所述导洞设置在所述隧道结构的两侧,与所述隧道结构相连通;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受力部连接;及其斜撑,所述斜撑连接在所述受力部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解决了由于浅埋超大跨隧道上覆荷载大的问题。本发明优点是:通过预应力和形成的矩形截面梁通过支座传递,确保浅埋超大跨隧道安全;形成的组合结构相当于对地层进行了超前的加固,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大开挖断面,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隧道的施工效率;与传统的开挖方法相比,该开挖方法整体结构受力更加明确,进行施工时对地表及地下管线的沉降控制较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