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挂篮的喷淋养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957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95177.1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挂篮养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挂篮的喷淋养护装置,包括:挂篮架内侧面设置有底板,底板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挂篮架表面设置有泵体,安装板内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内设置有管体,管体表面设置有多组喷头,移动板一端设置有辅助框,辅助框内设置有硬质管体,硬质管体表面也设置有喷头;有益效果为:通过挂篮架表面设置的泵体配合着水管可将连续梁底部的水源抽出,然后就可通过管体表面设置的多组喷头对连续梁侧面进行喷淋,当需要对连续梁侧面底部进行喷淋时,可启动驱动电机配合着牵引轮使牵引绳进行收卷,然后就可使辅助框绕着支撑轴进行转动角度,使辅助框内的喷头可进行调节角度方便对连续梁侧面底部进行喷淋。

    盖梁施工预测调节方法及盖梁防护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1463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81682.3

    申请日:2024-08-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盖梁施工预测调节方法及盖梁防护支撑装置。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一抱箍组件与第二抱箍组件之间。获取压力调节组件的检测活塞在调节缸体内的当前位移,当当前位移大于位移阈值时,则启动向调节缸体的压力控制腔加压,且根据当前施工载荷控制提供给压力控制腔的加压量,以使当前调节缸体提供给支撑组件的压力能够适应当前的施工载荷变化,降低或避免第一抱箍组件压着支撑组件继续位移下滑,提高施工安全。当判断当前加压量达到最大加压量时,则触发报警。上述方法及装置能及时发现第一抱箍组件的位移情况,并能根据变化的施工载荷调节支撑力,降低或避免下滑继续发生,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盖梁抱箍稳定性监测方法及抱箍承载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8603535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77053.3

    申请日:2024-08-0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盖梁抱箍稳定性监测方法及抱箍承载机构。第一抱箍组件抱合在第一墩柱上,第二抱箍组件抱合在第二墩柱上。张紧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抱箍组件及第二抱箍组件,通过调节张紧组件能够调节第一抱箍组件施加在第一墩柱上的侧压力及第二抱箍组件施加在第二墩柱上的侧压力。根据获取的第一当前侧压力、第二当前侧压力及当前承受载荷,分析抱箍承载机构的当前下滑趋势后,输出对应的调整锁紧第一抱箍组件与第二抱箍组件的策略。上述方法及机构能够预测抱箍承载机构的当前下滑趋势,便于根据调节第一抱箍组件与第二抱箍组件的策略进行调节锁紧,防止下滑或继续下滑的发生。

    一种高速公路高边坡施工防护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381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79199.0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高边坡施工防护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基座组件和立柱机构,所述基座组件包括混凝土预制墩、预制套管和两个限位槽;本发明通过移动立柱机构插入基座组件的内部进行组装,以便利用基座组件为装置整体提供支撑力,从而无需在路面下浇筑基础,避免了对既有路面造成损伤,且立柱机构与基座组件之间为分体式结构,以便快速完成拆装,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移动围蔽机构从一个立柱机构的内部拉出,并利用连接机构将围蔽机构与另一个立柱机构进行组装,以便将围蔽机构架设与两个立柱机构之间,形成围蔽,并利用两个围蔽机构上错位设置的网孔,在保证通风的同时对飞溅碎石进行拦截,降低了横风的影响,且提高了防护效果。

    基于废弃陶瓷的轻质低收缩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315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388316.1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废弃陶瓷的轻质低收缩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废弃多孔陶瓷作为骨料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可节约天然资源,变废为宝,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膨胀珍珠岩粉取代部分水泥等胶凝材料,可降低水泥用量,节约资源能源,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能够改善硬化水泥浆体的孔结构和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自重;本发明的轻质低收缩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1850~1950kg/m3,较一般超高性能混凝土降低自重20%以上,同时抗压强度等级可达120MPa以上,56d干燥收缩率小于320×10‑6,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体积稳定性。

    一种机制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3826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533475.8

    申请日:2022-12-01

    Abstract: 一种机制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质量份计的组分:水泥450‑480份,粉煤灰30‑50份,矿粉30‑50份,机制砂620‑673份,粗集料1098‑1150份,水135‑140份。本发明的一种机制砂混凝土,机制砂属于人工砂,可通过设备调节生产性能,使用机制砂混凝土,可减少天然砂需求,降低对生态的破坏;本发明的机制砂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大流态等特性,提高施工效率,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混凝土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