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6865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573647.3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PNS计算流场的高速边界层转捩快速预示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截取飞行器头部网格,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取飞行器头部的NS方程层流流场;S2:提取飞行器头部网格出口截面的流场信息,包括飞行器头部网格出口截面的点坐标及相应的流场速度在直角坐标系下的三个速度分量,出口截面的温度、压力;S3:将飞行器头部出口截面流场作为PNS接续计算的入口条件,进行PNS空间推进计算;S4:采用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的eN方法,对飞行器头部下游的PNS层流流场进行转捩预示。本发明能够对飞行器在不同弹道状态下的转捩特性进行快速准确地预示,在满足预示精度的前提下,提升飞行器的转捩预示效率,支撑弹道、气动力与热防护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65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573609.8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高速边界层转捩判据标定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取飞行器的基本流层流流场;S2:采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对飞行器进行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分析;S3:根据步骤S2中的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分析结果,将飞行器的边界层划分为流向不稳定性区域与横流不稳定性区域;S4:采用eN方法,获取流向不稳定性与横流不稳定性区域的最大N值包络;S5:根据飞行器边界层转捩测量结果,分别对流向不稳定性与横流不稳定性的转捩N值进行标定,获得流向不稳定性转捩Ns值和横流不稳定性转捩Nc值;S6:利用流向不稳定性转捩Ns值和横流不稳定性转捩Nc值得到不同状态下的飞行器转捩位置及转捩形貌。本发明提升飞行器的转捩预示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8069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475784.3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42B10/62
Abstract: 一种采用柔性蒙皮的双伺服驱动端头摆动结构及控制方法,采用左右对称的驱动结构,利用内部的联轴套筒连接,通过摆动端头驱动机构对端头进行驱动,实现端头摆动以改变弹体外形并提升弹头控制效率的目的,同时基于柔性蒙皮设计,实现端头摆动过程中导弹外形的连续变化,通过双臂支撑降低单个伺服驱动力的需求以适应端头装填空间小的特点,摆动结构稳定,驱动端头摆动过程外形变化连续光滑,气动特性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7103117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10188360.2
申请日:2017-03-27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5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舵缝隙的热环境设计方法,包括:基于飞行器简化外形,采用气动热工程预示方法开展气动热环境预示,得到气动热工程预示结果;根据气动热工程预示结果确定控制舵舵轴截面位置流态沿弹道的变化,针对流态发生变化的弹道时间段,对多组典型弹道点开展不同流态情况下真实外形的飞行器热环境数值计算,得到飞行器控制舵缝隙区域的热流分布;选用层流流态开展控制舵缝隙区域的热环境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气动热工程预示结果进行修正;根据修正结果对控制舵缝隙区域的热环境沿弹道进行设计。通过本发明解决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弹道条件下控制舵舵缝隙区域流态复杂、难以预测,并且热环境严重,造成局部防热风险较难评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132112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711115268.X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宇 , 陈伟华 , 黄建栋 , 刘国仟 , 聂亮 , 刘宇飞 , 檀妹静 , 景丽 , 高扬 , 聂春生 , 颜维旭 , 陈轩 , 周禹 , 曹占伟 , 王振峰 , 季妮芝 , 高翔宇 , 于明星 , 闵昌万 , 陈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热流辨识装置及设计方法,属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热参数测量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热传导敏感元件、敏感元件隔热套、敏感元件压板、温度传感器,热传导敏感元件为柱状结构,敏感元件隔热套为带通孔的柱状结构,热传导敏感元件位于敏感元件隔热套通孔中,与敏感元件隔热套间隙配合,敏感元件一侧与隔热套外表面平齐,形成测量端面,另一侧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敏感元件压板压住热传导敏感元件,与敏感元件隔热套间隙配合安装,敏感元件隔热套、敏感元件与敏感元件隔热套之间的间隙以及敏感元件压板共同阻隔热传导敏感元件除测量端面以外的部分与外部环境之间热量交换。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热流传感器对于长时间高热流测量的适应性差以及传感器尺寸大、重量大、安装受限大、难以实现密集测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202807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610589156.7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判别航天器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及类型的方法,属于航天器气动热环境分析领域。该方法根据激波关系式建立了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与飞行状态和气动外形的定量关系,对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作出快速判别并给出干扰作用位置;建立了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类型判别特征参数与飞行状态和气动外形参数的关联关系,根据不同类型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流动结构特征,对干扰类型作出快速判别,本发明方法可大大缩减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及类型的判别周期,降低判别难度,提高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706166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1024191.0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K17/06
Abstract: 适用于高焓中低热流环境的陶瓷壁面复合塞式热流传感器,涉及陶瓷壁面热流传感器设计领域;热流传感器包括石墨烯柱、刚性陶瓷隔热套、紫铜柱、热电偶、陶瓷涂层;其中,石墨烯柱的轴向一端与紫铜柱固定连接,石墨烯柱的轴向另一端覆盖有陶瓷涂层;在石墨烯柱的外侧壁和紫铜柱远离石墨烯柱的轴向端面包覆有刚性陶瓷隔热套;在紫铜柱的端面设置有热电偶;本发明解决了无法直接在紫铜柱表面制备陶瓷涂层的问题,缓解平面方向的热扩散,有效规避了陶瓷材料导热系数小,热响应慢的问题,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地面防热试验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测热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09538416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276416.0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03D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椭圆截面杆涡激振动特性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底座、风能捕获装置、支撑风能捕获装置的弹性支撑杆、所述弹性支撑杆表面安装柔性压电材料,所述弹性支撑杆与底座连接处安装转动装置,使弹性支撑杆在底座上进行[-90°,90°]转动。该装置相比于圆形截面杆能更有效地捕获风能,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实现振动状态的快速调节,并利用压电材料将能量最终转化为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95810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086208.X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F17/5095 , G06F2217/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超声速气动热预测的偏差大气参数确定方法,属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预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飞行弹道点的飞行高度H,由标准大气方程组,得出该弹道点对应的标准大气密度ρ;(2)、根据飞行弹道点的飞行高度H,由大气密度偏差Δρ与高度的关系,得出对应的大气密度偏差量Δρ,由标准大气密度ρ和大气密度偏差量Δρ,得出该飞行高度H对应的偏差大气密度ρ';(3)、根据偏差大气密度ρ',由标准大气方程组,反查出与偏差大气密度ρ'对应的偏差大气高度H';(4)、根据偏差大气高度H',由标准大气方程组,分别计算得到偏差大气压力P'和偏差大气温度T'。本发明相对其它方法来确定偏差大气参数,具有方便快速的特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