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竹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圆筒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154405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20161.9

    申请日:2014-07-07

    IPC分类号: F16S3/00 G06F17/50

    摘要: 一种仿竹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圆筒结构,其整体为仿竹的加横隔板的圆筒结构,它包括薄壁圆筒结构、横截面纤维的排布方式、横隔板的纵向截面结构,三者紧密相关连;该圆筒结构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而成,呈圆筒状;该横截面纤维排布方式体现在纤维的体积分数分布规律上,即横截面面积分数分布规律,内径到外径成指数型分布;纤维的最优体积分数分布函数跟薄壁圆筒结构所受外力状态有关,即Vf=f(F,M,T);该横隔板的纵向截面的形状有两种:一,平板形,加过渡圆弧;二,拱形,加过渡圆弧。

    一种低密度弱刚性防热材料螺纹室温硬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375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40546.X

    申请日:2024-04-30

    IPC分类号: B05D1/28 B05D3/04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密度弱刚性防热材料螺纹室温硬化方法,包括:根据螺纹底孔尺寸选定加工刀具尺寸,进行螺纹底孔加工;选取硬化介质,采用涂刷的方式对螺纹底孔进行处理;涂刷工具蘸取硬化介质,涂刷时,涂刷工具沿螺纹底孔直径方向将硬化介质涂刷渗透扩散到螺纹底孔孔壁中;涂刷完毕后,清理螺纹底孔根部多余的硬化介质;按照选取的硬化介质的固化要求,进行室温硬化;螺纹底孔硬化完成后,清理螺纹底孔底部及边沿多余硬化介质胶瘤;根据螺纹尺寸选定螺纹刀具,进行螺纹加工,完成防热材料室温硬化处理。本发明能够在室温条件下硬化螺纹来提升螺纹强度,提高防热结构基体防热螺纹与防热螺塞的连接质量及反复拆装次数。

    一种热压罐固化模具自动翻转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0145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294617.2

    申请日:2024-03-15

    IPC分类号: B29C70/34 B29C70/5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压罐固化模具自动翻转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材料成型领域,阻尼器连接在转轴一侧的支架上,阻尼器与主齿轮抵接以延缓主齿轮的转动,限位器连接在转轴另一侧的支架上,限位器伸出插入主齿轮内以限制主齿轮转动,热压罐内压力大于限位器内压力,限位器收缩以使配重块拉动拉力绳使绳轮和模具转动,本发明具有可在常规热压罐内实现模具的自动翻转,无需对热压罐进行改造,也无需在热压罐内增加电机、液压马达等不耐高温(200℃以上)、高压的主动器件,全机械结构不受加热温度的限制,尤其适用于复合材料大厚宽比筋条易流胶网格结构的流胶均匀性控制,通过固化过程中的翻转使得模具上的高点和低点含胶量一致。

    一种复合材料封装固化模具的辅助工具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8537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94615.3

    申请日:2024-03-15

    IPC分类号: B29C70/34 B29C70/5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封装固化模具的辅助工具及使用方法,涉及材料成型领域,包括箍环、锁杆、滑台、热感伸缩器和支架,支架固连在台车上,两个箍环套接在模具两端的转轴上,转轴上设有发条;两根锁杆分别固连在每个箍环上,两根锁杆长度方向夹角为180°且不处于同一直线上,滑台滑动连接在支架上,滑台上间隔固连有两块锁板,一块锁板与一根锁杆抵接以限制模具转动,热感伸缩器固定端固连在支架上,热感伸缩器感应温度介于25℃~85℃时伸出以使滑台移动,发条驱使模具转动以使另一根锁杆与另一块锁板抵接。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筒形网格本体封装及固化难题,限制胶液大量流出、改善温度均匀性、提升产品轮廓度的优点。

    复合材料卷曲结构的高效精密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493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1351615.5

    申请日:2021-11-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卷曲结构的高效精密加工方法,包括:a、将防护垫板放置于铁磁性的承载与运动平台上;b、将待加工的卷曲结构工件展平并贴合于所述防护垫板;c、将多个磁铁放置于展平后的卷曲结构工件的表面,利用所述多个磁铁吸附式地压住所述展平后的卷曲结构工件的边缘和内部区域;d、使用激光加工系统对所述展平后的卷曲结构工件的目标区域进行加工。该加工方法可解决现有加工方法存在的装夹工装制备周期占比高且工装利用率低、装夹过程复杂、加工损伤突出以及由此导致的生产效率、成本、精度与损伤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