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4233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0871108.2
申请日:2022-07-2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4B17/382 , H04B17/391 , G06Q10/04 , G06F17/18 , G06Q50/06 , G06N3/006
Abstract: 虚拟电厂中认知无线电的协作频谱感知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虚拟电厂中认知无线电的协作频谱感知模型;利用改进蝠鲼觅食优化算法优化虚拟电厂中认知无线电的协作频谱感知模型;确定数学模型更新位置;计算更新位置适应度的最优值及其对应的权重因子值;引入GBO算法中的本地转义运算符改进蝠鲼觅食优化算法确定数学模型更新位置:设置随机参数rand
-
公开(公告)号:CN11761261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28102.9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16C10/00 , G06F30/28 , G06F30/25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采用Janus型润湿的燃料电池催化层内两相流动数值模拟方法,包括两个步骤:步骤1:采用四参数随机生成方法,将催化层内填充骨架统一简化为球状固相,按照统计特征参数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催化层多孔模型;步骤2:基于格子Boltzmann(LB)方法的伪势模型对PEM燃料电池催化层内的两相传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考查Janus型润湿特性的影响。本发明建立了贴近实际情况的随机多孔燃料电池催化层模型,并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对Janus型润湿的催化层内部含水量进行预测计算。与传统单一润湿驱水效率较高者相比,本发明的模拟结果能进一步提高12.3%的驱水量,大幅降低燃料电池内“水淹”风险,仿真模拟效果优秀;该方法为数值模拟,有效节省了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487520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45768.8
申请日:2020-04-27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R3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GBT模块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IGBT模块中每个IGBT芯片的开启电压值、饱和电压值、额定电流值以及每个IGBT芯片上承受的压力值;调用IGBT模块中每一个IGBT芯片的稳态电流的计算函数,每个计算函数用于表示对应的IGBT芯片的稳态电流与所有IGBT芯片的开启电压、饱和电压、额定电流以及所有IGBT芯片上承受的压力之间的数值关系;利用IGBT模块中每个IGBT芯片的开启电压值、饱和电压值、额定电流值以及每个IGBT芯片上承受的压力值,按照计算函数计算得到IGBT模块中每个IGBT芯片的稳态电流值。本发明通过计算函数计算得到各个IGBT芯片的稳态电流,解决了IGBT模块中各个IGBT芯片稳态电流测试难度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45860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57676.4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冷温区下复合绝缘材料工频耐压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微机控制部分、温度调节部分、电极系统部分和监测系统部分;所述微机控制部分分别与所述温度调节部分、电极系统部分和监测系统部分连接;所述电极系统部分还与所述耐压试验装置与监测系统部分连接;所述微机控制部分产生控制命令,控制所述温度调节部分动作与停止;所述微机控制部分还用于控制电极系统部分对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进行放电试验;所述监测系统部分用于对所述电极系统部分和耐压试验装置的放电试验进行测量和观测,本装置可有效改善复合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以及绝缘缺陷,并且本装置试验数据精确,功能完善,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18646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63047.X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孤岛频率和电压协同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孤岛系统稳定控制效率低、实用性和针对性差的问题包括实时采集直流外送系统整流侧直流电压、直流电流、触发角和频率变化量;基于采集的整流侧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和频率变化量,得到直流线路传输功率;进而基于得到的直流线路传输功率,判断是否启动直流外送系统进入孤岛运行;若启动,则根据实时采集的整流侧直流电流和触发角,得到直流外送系统增加直流紧急协同附加控制后的整流侧定电流指令值;基于整流侧定电流指令值,实现直流孤岛系统对频率和电压的主动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89158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72925.8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9/0092 , G01R31/025
Abstract: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接触漏电流检测方法,采用两台功率等级相同的逆变器共用一套接触电流检测装置,两逆变器的触发脉冲相差半个周期,若两逆变器完全相同,对地寄生电容也完全相同,那么正常工作时公共地线上检测到的交流高频漏电流几乎为零,即使二者不完全相同,漏电流也可以大大削弱,此时若发生人体触电,接触漏电流在整个漏电流中所占的比例会大大提高。我们就可以用小量程电流检测装置对接触漏电流进行检测,达到精确测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830325B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210297103.X
申请日:2012-08-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泄漏电流检测系统设计领域的一种光电式特高压直流绝缘子泄漏电流监测系统。其技术方案是,所述系统包括光/电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单元保护模块、系统自重启装置和本地中心计算机;所述采集单元保护模块包括瞬态抑制二极管TVS和高精度采样电阻。本发明可用于±800kV特高压直流绝缘子泄漏电流多路采集,采用光纤传输泄漏电流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采集;光/电数据采集单元中的远端采集模块利用光能供电,保证了供电系统安全;采集单元安装TVS瞬态抑制二极管,有效保护采集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1464006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710179910.0
申请日:2007-12-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40/1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生物质能利用领域的一种新型户用生物质气化燃烧炉。该新型户用生物质气化燃烧炉的组成包括排灰口,排灰控制装置,炉体外壳,炉体内壳,调风装置,炉盖,底部灰仓。本发明的燃烧炉,适用于多种生物质燃料,可广泛用于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且使生物质气化燃烧达到一体化,在此过程中解决了焦油的生成问题,燃烧后的烟气中不含有焦油,不需要进行焦油的处理,在炉内加入了过滤网可以很好对飞灰进行过滤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烟尘等固体小颗粒的排放。通过以上的调整可以达到生物质的高效气化燃烧,达到对生物质的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操作简单安全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63898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20177.7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外送系统的直流孤岛有功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直流送端系统稳定控制不准确、普适性差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直流外送系统进入孤岛运行前后整流侧和逆变侧的电压和电流、频率、触发角和负荷变化量;基于采集的数据,得到直流外送系统增加直流紧急有功附加控制后的整流侧定电流指令值;其中,所述直流紧急有功附加控制中的控制参数根据系统稳定边界确定;基于所述整流侧定电流指令值,实现直流外送系统的直流孤岛有功稳定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559470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87940.3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存能量特征的直流孤岛无功稳定控制方法。属电力系统领域,包括步骤S1,基于直流送端系统无功流动模型、实时采集的电气量和初始无功支撑系数得到电流指令值;其中,所述初始无功支撑系数基于线路故障后换流站无功缺额引起的电压跌落值设置得到;步骤S2,基于系统稳定边界,将存储能量对时间的导数值调整至所述稳定边界的范围内后,基于所述电流指令值得到所述稳定边界范围内的无功支撑系数的取值范围;步骤S3,在所述取值范围内调整无功支撑系数,基于调整后的无功支撑系数调整电流指令值,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电流指令值主动支撑所述直流送端系统的暂态电压。解决直流送端系统孤岛运行状态下的电压稳定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