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8402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409599.4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可控的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活塞,包括中套管、外套管、内柱和阻尼阀体,内柱顶部与上吊环焊接,底部设有下盖板,中套管套于内柱的外部,顶部由与内柱螺接的螺母Ⅰ进行轴向限位,底部与阻尼阀体配合,外套管套于中套管外部,顶部由与中套管螺接的螺母Ⅱ进行轴向限位,底部设有上盖板,中套管上部连接中控制棒,中控制棒下方设有与外套管连接的外控制棒,阻尼阀体上设有两对反向的通槽,内均装有阻尼阀和套于阻尼阀外部的预紧弹簧。本发明通过旋转控制外套管、中套管、内柱的相对位置控制阻尼阀的流通面积,进而可分别控制减震器压缩行程、伸张形成的阻尼力;其控制可参考外部环境或路面输入,可应用于车身振动智能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92304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419633.6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具有自锁功能的行星齿轮式差速器,包括:第一壳体;两个半轴齿轮相对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四个行星齿轮与两个半轴齿轮间隔啮合;四个磁流变器组分别与四个行星齿轮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磁流变器组包括:第二壳体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外侧;磁流变器内腔密封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内部,磁流变器内腔内部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阻尼盘;磁流变器输出轴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磁流变器内腔中,另一端可拆卸的固定在行星齿轮上,磁流变器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与多个第一阻尼盘间隔平行的多个第二阻尼盘;励磁线圈设置在磁流变器内腔与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励磁线圈与电源相连接。本发明具有基于磁流变液差速器自锁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222458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910519862.8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板簧的模态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复合材料板簧模型,计算复合材料板簧截面的中性层位移系数λ;步骤二、根据中性层位移系数λ计算复合材料板簧截面的抗弯刚度;步骤三、将复合材料板簧沿板簧的长度方向离散成多个单元,求解单元的质量矩阵和单元的刚度矩阵,确定板簧整体的质量矩阵和板簧整体的刚度矩阵;步骤四、根据所述板簧系统的质量矩阵和所述板簧系统的刚度矩阵,确定板簧弯曲固有频率及对应振型。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板簧的模态预测方法,可操作性强,板簧模型的修改方便快捷,且计算的效率较快、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50311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78804.4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D3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液体的自调节矩形限位式离合器,由切断或传递发动机输出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限制从动盘左右位置的限位装置以及根据磁流空腔中磁流变液体的状态对电磁线圈中电流做出调整的自调节装置构成,解决了离合器在传递力和力矩时的抖动和冲击问题,实现工作状态自调节,提高了离合器的寿命。动力传递机构中的飞轮和从动盘设计成矩形凹槽凸台结构,增大了配合的间接接触面积,它们相配合形成的的磁流空腔中充斥着磁流变液体。当电磁线圈通电后,自调节装置可保证电磁线圈中产生合适的电流,从而离合器中产生合适的磁场强度,磁流空腔中的磁流变液体由类液体变为类固体,飞轮与从动盘相邻面上剪切力使飞轮带动从动盘同步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864055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211549.4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D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圆盘式磁流变双离合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周向贴合固定连接,并围成密闭中空圆柱结构;第一外隔板和第二外隔板,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且周向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一励磁线圈隔板和第二励磁线圈隔板,其为圆环形,分别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并分别围成密闭第一圆环腔和第二圆环腔;第一励磁线圈和第二励磁线圈,其分别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环腔和第二圆环腔内;第一输出盘和第一磁性输入盘;第二输出盘和第二磁性输入盘,多个连杆,其分别可旋转穿过所述第一外隔板和第二外隔板,且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磁性输入盘和第二磁性输入盘周向固定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0715016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1034966.6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F1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液室环状液压扭振减振器,满足汽车传动系复杂扭振工况下的减振要求,包括与左侧发动机曲轴轴端通过法兰盘连接的橡胶固定板,与橡胶固定板连接的左侧橡胶液室,与橡胶液室另一端连接的壳体,与壳体另一端连接的右侧橡胶液室,与右侧橡胶液室另一端连接的橡胶固定板,橡胶固定板通过法兰盘与右侧发动机曲轴轴端连接;壳体两端与左右两侧橡胶液室之间均设置有惯性通道,壳体内设置有与对应侧的惯性通道连通的两块橡胶膜;橡胶液室内部以其回转轴线为轴心,均布设置有多个橡胶小液室,每个橡胶小液室均与惯性通道连通;橡胶小液室与惯性通道及橡胶膜形成多个流体循环系统;橡胶固定板、橡胶液室、惯性通道以及壳体共旋转轴线。
-
公开(公告)号:CN11022245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519862.8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板簧的模态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复合材料板簧模型,计算复合材料板簧截面的中性层位移系数λ;步骤二、根据中性层位移系数λ计算复合材料板簧截面的抗弯刚度;步骤三、将复合材料板簧沿板簧的长度方向离散成多个单元,求解单元的质量矩阵和单元的刚度矩阵,确定板簧整体的质量矩阵和板簧整体的刚度矩阵;步骤四、根据所述板簧系统的质量矩阵和所述板簧系统的刚度矩阵,确定板簧弯曲固有频率及对应振型。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板簧的模态预测方法,可操作性强,板簧模型的修改方便快捷,且计算的效率较快、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533667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424223.9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F1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解耦膜刚度智能可调式磁流变液压悬置,包括:外壳;惯性通道体,其为圆环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内壁密封连接;橡胶解耦膜,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惯性通道体中部,并与所述惯性通道体为同心圆;托板,其间隙固定设置在所述惯性通道体下方;磁流变液储存囊,其为筒式结构并设置在所述橡胶解耦膜下方,所述磁流变液储存囊顶部与所述橡胶解耦膜胶接,底部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电磁铁,其沿所述磁流变液储存囊周向设置,所述电磁铁顶部与所述惯性通道体连接,底部与所述托板连接。通过解耦膜下方胶接磁流变液储存囊来调节解耦膜刚度,所述解耦膜与橡胶主簧共同影响上液室的膨胀变形能力,实现液压悬置动特性可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959860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60503.1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7/13 , G06F17/16 , B60G17/018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半主动悬架混合系数的NAGA‑II优化方法,先确定混合系数的范围,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NSGA‑II同时优化车身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两个平顺性指标,并对比不同α下两个指标的优化效果,得到α的最优集合。本发明采用谐波叠加法建立随机路面输入模型,使仿真结果更具有随机性从而贴近实际路面;以三大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作为输出矢量建立状态空间方程,使仿真结果失真可能性较低;将混合系数的选取与多目标遗传算法结合起来,以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函数作为优化目标,使优化目的更加贴近实际运用;使用NSGA‑II多目标优化方法选取的混合系数能折中各个评价指标,使半主动悬架关于乘坐舒适性的综合性能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1415105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1478912.6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液混合动力压裂车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底盘行走系统和上装作业系统。所述底盘行走系统包括:行走柴油发动机,其输出轴上固定第一主动齿轮;第一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所述上装作业系统包括:大功率柴油机,其输出轴上固定第二主动齿轮;小功率柴油机组;液压泵组,其与第二从动齿轮、主阀组和第一从动齿轮连接;主阀组,其通过主油路连接开关电磁阀组和液压马达组,通过齿轮系驱动压裂泵;第一、第二高压蓄能器,其与两位三通换向阀、三位三通换向阀连通。本发明通过控制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所述三位三通换向阀和所述各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实现油液混合模式的切换,以满足压裂车负载功率不断大范围变化的动力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