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通道的热备用线路联合备用电源投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6122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287912.4

    申请日:2019-04-11

    IPC分类号: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通道的热备用线路联合备用电源投入方法,应用于如下线路:110kV的线路1、线路2分别接自220kV的变电站A站和变电站B站,线路1电源侧设有断路器4DL,线路1负荷侧设有断路器1DL;线路2一端与变电站B站的110kV母线相连,另一端和变电站C站的II段母线相连,线路2电源侧设有断路器5DL,线路2负荷侧设有断路器2DL;变电站C站的I段母线和II段母线之间设有分段或内桥断路器3DL;变电站A站、变电站B站、变电站C站的110kV侧均装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解决变电站容性无功过高和电网无功倒送的问题,改善了变电站电压水平,防止局部电网电压过高,提升了电网整体运行水平。

    测量负荷侧电压与备自投配合的110kV断线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939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11186589.8

    申请日:2019-11-28

    IPC分类号: H02H7/26 G01R31/58 G01R31/5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负荷侧电压与备自投配合的110kV断线保护方法。充分利用110kV线路单相断线时负荷端变电站110kV母线PT二次电压的故障特征,识别110kV线路单相断线跳110kV线路电源侧断路器或负荷侧断路器,简单易行。本发明采用负荷端变电站判别110kV电源线路单相断线,通过110kV电源线路启动线路光纤差动保护的远方跳闸功能,远跳110kV线路电源侧断路器,再由负荷端变电站110kV备自投动作,启动跳开进线断路器、合上备用电源断路器,使失去电源的变压器恢复到备用电源上供电,有效防止了变压器缺相供电对电网和对负荷供电的影响及110kV变压器110kV中性点烧毁,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基于电源侧联络光纤通道的热备用线路备用电源投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50914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87904.X

    申请日:2019-04-11

    IPC分类号: H02J3/16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源侧联络光纤通道的热备用线路备用电源投入方法,本发明解决变电站容性无功过高和电网无功倒送的问题,改善了变电站电压水平,防止局部电网电压过高,提升了电网整体运行水平。降低了设备损耗和绝缘老化,提升了变电站主设备的运行效率,提高了变电站功率因数,提升了电网运行的经济;有效避免主供线路永久故障时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实现电网自愈,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本发明可作为电网特殊运行方式的技术保障,极大提升了特殊运行方式下的安全风险管控,促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本发明中C站满足下列一次主接线:110kV变电所110kV内桥一次主接线;110kV变电所110kV单母线分段一次主接线。

    耐张绝缘子拆装机构的固定臂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911993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273988.3

    申请日:2018-10-30

    IPC分类号: H02G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耐张绝缘子拆装机构的固定臂组件,包括夹爪支座,所述夹爪支座在竖直方向上垂直连接侧板,所述夹爪支座和侧板的底部垂直连接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设有螺杆支座,所述螺杆支座上设有角接触球轴承,所述角接触球轴承连接梯形螺杆,所述螺杆支座上设有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侧板为阶梯形,所述侧板上设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通过夹爪铰链连接夹爪臂,所述夹爪臂连接夹爪,所述夹爪上固定连接有工件压块;与所述夹爪相配合设有工件导槽,所述工件压块下方设有工件托架。本发明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可以完成对绝缘子、球头挂环和碗头挂板的夹持,固定住绝缘子、球头挂环和碗头挂板。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8713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448059.1

    申请日:2022-04-2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区域的电动汽车信息集合;构建第一电动汽车智能控制模型库;获得第一电动汽车控制模型;获得第二电动汽车集合对应的智能控制模型,获得第二电动汽车控制模型集合;对第一电动汽车控制模型和第二电动汽车控制模型集合进行联合训练更新,获得第一优化电动汽车控制模型;使用第一优化电动汽车控制模型对第一电动汽车进行控制指令的实时生成,获得第一控制指令。达到了通过采集用户行为控制习惯,联合建模等方法,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更加个性化的控制方案,提高了用车体验感,提高车辆控制的精准度的技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