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365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017253.5
申请日:2023-08-1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F17/11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电氢碳协同调度优化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构建以电‑氢‑碳协同调度、含氢储能的储能运营商和多利益主体为特征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将园区运营商作为领导者,能源供应商、储能运营商和负荷聚合商分别作为不同利益主体的跟随者,构建主从博弈框架;将所述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嵌入主从博弈框架中,形成一主多从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博弈均衡;通过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结合二次规划算法的分布式均衡求解方法进行博弈模型求解。本发明可以降低碳排放,提高储能投资收益的有效性,充分消纳风光可再生能源,合理分配综合能源系统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15327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921900.9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类型电解槽差异化的电热氢系统优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采用的电热氢系统优化方法,包括:首先,分析不同类型电解槽在产出效率、灵活性和经济性方面的差异化特征,并建立多类型的统一通用数学模型;其次,建立电热氢系统模型,确定电热氢系统的设计参数;然后,考虑不同种类电解槽差异化特征,建立以电热氢系统经济性、环保性和可靠性为优化目标的双层优化设计模型;最后,结合粒子群算法和分支定界法求解双层优化设计模型。本发明能够综合利用多类型电解槽的差异化特征,设计出更能灵活消纳具有强波动性的风光出力的分布式电热氢系统容量配置方案,并综合提升分布式电热氢系统的经济性、环保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1524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413492.7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站双层协同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在第一层建立SOH与DOD的关系模型,为了使储能电站储能单元的剩余寿命均衡一致,通过采集获得储能电站的所有储能单元的SOH值,计算得到不同储能单元的DOD,然后第二层建立储能电站的均衡控制优化模型,将计算得到的各储能单元DOD以及采集获得的SOH值导入均衡控制优化模型中,利用二次凸优化方法得到各储能单元的最优充放电功率。本发明从已投入运行的BMS中采集一定运行数据后即可使用,可用于储能电站的储能单元SOH和SOC均衡控制,可写入储能电站能量管理系统中作为站级储能单元均衡控制模块,提升整个储能电站的一致性,减少储能电站的非正常停运时间,提高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9398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201648.5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概率分布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概率分布模型计算方法,先利用OD矩阵的车辆出行统计数据,结合路网节点的人口数量、车辆行程耗时、路径选择、和车辆充电过程,计算路网中同种类型车辆单次出行概率分布及单辆车单次出行充电功率的时空概率分布;再结合交通分布情况、车辆的出行耗时和耗能特性,利用节点综合SOC和车流群综合SOC概率密度函数计算该路网中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空概率分布,计算更精确且计算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466280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582341.9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序列编码重构的多尺度区域光伏出力预测方法及系统,属于光伏出力预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基于序列编码重构的多尺度区域光伏出力预测方法,首先,选取基准站点,对站点数据进行清洗与加工,去除无效值补充缺失值;其次,进行序列整合以及确定预测时间尺度后,采用编码单元提取观测时间序列中适合用作区域光伏预测的内在表征向量;并使用解码单元来对内在表征向量解码,以此来预测输出的区域光伏出力序列;通过在解码过程中加入注意力单元,使其充分利用输入序列所含信息,实现对区域光伏滚动预测。本发明可在数据量有限和低采集数据成本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多时间尺度区域光伏出力预测效果,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49208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342798.2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储能电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1)周期性采集所有处于运行状态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的电压和电流数据并上传云端储存;2)在同一采样周期内,基于电压和电流数据,在云端使用混沌粒子群算法并行对所有电堆进行燃料电池输出特性模型参数辨识,并进行存储;3)在同一采样周期内,将辨识出的燃料电池输出特性模型参数作为T‑S模糊模型的输入量,采用优化算法辨识隶属度函数参数并输入到T‑S模糊模型;4)分析比较T‑S模糊模型输出量的变化趋势,记录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生故障时的特征。本发明可有效提高燃料电池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实现对燃料电池故障点精确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378053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336989.X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N3/04 , G06N3/00 , G06N3/08 , H01M8/046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针对各类故障发生的不确定性,本发明采用的诊断方法为: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固定参数替换为随机变量,通过概率密度分布对各类故障发生的不确定性量化,建立贝叶斯神经网络;然后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给定的样本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提取数据集中的主要特征数据,实现数据降维,并使用预处理后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对于任意一组测试集中的数据,经过训练后的贝叶斯神经网络判断后,给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生某类故障的可能性。本发明利用贝叶斯神经网络将不确定性引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故障诊断,可以有效提高故障诊断时的容错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8709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78120.4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邻域前向时序最优组合的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首先,根据待预测站点经纬度计算地图直线距离,建立邻域站点集合;其次,根据邻域集合,建立基于已选择邻域站点前向时序最优组合特征集的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模型,依次校验预测效果、扩展最优组合集,直至前向校验结束完成待预测站点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模型的构建。本发明可实现在缺乏站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时,天气波动下站点超短期预测模型精度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224755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23237.8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快充负荷接入下的电网静态安全分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目前电动汽车快充负荷接入下的电网静态安全分析方法不能反应快充负荷对电网造成冲击、不能将电网故障后运行方式变化纳入考量,无法准确反映故障后电网真实情况,同时,未能计及电动汽车快充负荷的大功率、间歇性特点对电网造成的冲击,导致现阶段预想事故分析方法无法准确反映最严重故障,因此无法提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的问题。所述电动汽车快充负荷接入下的电网静态安全分析方法包括:采集电网负荷数据;将所述电网负荷数据输入预设的双层规划模型,输出电网最恶劣情况;基于所述电网最恶劣情况得到预想事故分析下最严重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504725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910742723.1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站多电池堆快速均衡控制方法及装置。随着储能电站容量变大,储能电站包含的电池堆数量亦同步增加;因此,不仅需要考虑电池单体间SoC的均衡,还要考虑电池堆之间SoC的均衡。本发明采用的控制方法为:将电池堆荷电状态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荷电状态与放电深度的更新;根据更新后的荷电状态与放电深度,对各电池堆有功功率指令进行依序按比例给定;同时,通过设定荷电状态与放电深度更新的阈值,避免储能功率频繁切换。本发明可有效提高储能电站多电池堆荷电状态的均衡速度,改善储能电站的运行状况,提高储能电站的可用率;同时,尽可能减少储能功率的切换,提高储能电站运行的稳定性与电网友好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