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构件移动稳定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687179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766517.5

    申请日:2017-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73 E02D2250/00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构件移动稳定系统,包括支撑部件,连接于环状构件内壁;驱动部件,连接静止构件和环状构件,驱动部件用于带动环状构件相对静止构件移动,环状构件套接于静止构件。运用该环形构件移动稳定系统,支撑部件连接于环状构件内壁,在环状构件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支撑部件拉拽环状构件,在环状构件内部压力小于外部压力时支撑部件顶撑环状构件,防止环状构件由于所处环境压力变化发生形变从而丧失部分原有的功能作用,驱动部件的顶拽支撑作用以及支撑部件的固定支撑作用保证环状构件相对静止构件移动过程中运动的平稳性,使得环状构件不变形,到达设计使用的目的,该环形构件移动稳定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一种三明治沉管接头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20321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766522.6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明治沉管接头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沉管接头包括由底板、顶板,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侧墙构成的环形状钢结构壳体,壳体内设有若干纵向隔板和横向隔板,所有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将壳体分隔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隔舱单元;每个隔舱单元内还设有若干个加劲板,每个隔舱单元内填充有混凝土。该三明治沉管接头,其采用的钢结构壳体中的加劲板能够在纵向和横向刚性连接隔舱单元,当每个隔舱单元再浇筑时,以保证壳体本体与填充混凝土共同变形,防止底板、顶板和侧墙与混凝土的界面发生滑移,从而保证了该沉管接头的刚度和强度,以适应于海底沉管的要求,一次性成型,可以不用后续维护,可以满足120年耐久性使用要求,稳定性好。

    外盖板支撑系统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89170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766515.6

    申请日:2017-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盖板支撑系统,封闭环状顶推小梁与封闭环状外盖板之间的空隙中设有若干个支座,所有支座沿顶推小梁的周向连接于顶推小梁外壁,在顶推小梁顶推第一止水带止水后所有支座位于外盖板悬空端下部。运用本发明的外盖板支撑系统,在空隙中设置的支座随顶推小梁移动,支座能够减小顶推小梁移动过程中的晃动强度,同时支座移动后能够用于支撑外盖板,将单点支撑的悬臂结构的外盖板转变为两点支撑的简支梁结构,保护外盖板在接合腔排水后不被外部水压对单点悬臂支撑的压弯导致外盖板结构的破坏,该外盖板支撑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支撑效果良好。

    水囊式调压装置及调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89169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764818.4

    申请日:2017-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73 E02D2250/00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囊式调压装置及调压方法,水囊式调压装置包括设置在最终接头凹槽内的顶推小梁,所述顶推小梁为封闭环状结构,所述顶推小梁与最终接头的端部安装有第一止水系统,且所述顶推小梁与最终接头的间隙内还设置有第二止水系统,使第一止水系统与第二止水系统之间形成环状水囊,第二止水系统为单向止水系统,使海水只能从外侧进入到该环状水囊内,最终接头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外界海水进入到环状水囊后,始终保持第一止水系统两侧的水压相同,从而对第一止水系统形成保护,避免其受压过大发生损坏从而影响最终接头的安装,保证施工顺利、安全。

    沉管隧道用半刚性管节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26777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88492.9

    申请日:2013-1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管隧道用管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管隧道用半刚性管节;其包括一个管节主体,该管节主体由多个首尾相接的管节节段拼接而成,各所述管节节段之间均设有榫凸结构;在所述管节主体内沿其周向布设有多条预应力管道;所述预应力管道内对应贯穿有用于对各所述管节节段进行预应力度调节的预应力钢束;在所述管节主体两端上设有预应力锚具。本发明采用预应力钢束的设计,可以将多个管节节段串联起来,使各管节节段串联拼接成一个整体,使管节主体在不失整体刚度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柔度;半刚性管节比节段式柔性管节具有更高的受力及防水安全度,比整体式刚性管节具有更好的适应地基变形能力。

    一种基于预估-校正迭代的多段悬链线找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8612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54976.1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缆索找形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预估‑校正迭代的多段悬链线找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全局坐标系,确定参数;S2、确定迭代初始坐标与各节段初始水平内力;S3、根据悬链线方程得到各节段竖向内力向量FV、悬链线无应力长度S0;S4、计算节点坐标;计算总体影响矩阵KG;计算不平衡力向量UF,计算修正向量Cor;S5、以UF与Cor的范数足够小作为收敛条件,若满足收敛条件完成找形;不满足进行下一步;S6、根据Cor修正各节点坐标与S0;S7、以节段垂度为变量,根据悬链线方程得到悬链线S0和两端内力,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若满足执行S4;若不满足执行S7,直至满足收敛条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解决了常规方法迭代不易收敛的问题。

    一种预应力管节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4778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765719.8

    申请日:2017-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67 E02D29/07 E02D29/073 E02D29/16 E02D3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管节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节段,每个节段之间均设有抗剪结构和止水系统,在管节内沿其周向设有多条预应力束,每条预应力束沿管节纵向贯通并在靠近节段接头处分割为多段。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依次连接的节段,每个节段之间设置抗剪结构和止水系统,可以使各节段之间能够承受剪切力并具有水密性,通过在管节内设置多条预应力束,使得多个节段串联拼接成一个整体,同时将预应力束在靠近节段接头处分割为多段,使管节在不失整体刚度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柔性,有效改善了各节段的受力及变形,使各节段之间具有合适的压力,从而使管节具有更好的适应海底基床的变形能力。

    一种沉管隧道纵向差异沉降容许值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34453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314256.5

    申请日:2013-07-24

    Abstract: 一种沉管隧道纵向差异沉降容许值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纵向计算模型;2)计算某一接头处的容许剪力Q;3)计算任意弹簧的沉降δ及地基刚度k;4)计算对接头剪力有影响的纵向区间长度L0;5)求得L0范围内全部弹簧的平均地基刚度刚度变化幅值[α]及变化模式因子β,绘制刚度变化分布图;6)绘制接头剪力影响线,利用刚度变化分布图与剪力影响线图相乘,得到接头容许剪力与刚度变化幅值、模式的关系式;7)推导L0两端的容许差异沉降与刚度变化幅值的关系式;8)将步骤6)的公式代入步骤7),求得纵向差异沉降容许值计算公式:9)分析所考察接头两侧实际发生差异沉降Δ,满足Δ≤[Δ]时,说明计算纵向差异沉降满足接头剪力键受力要求。

    最终接头的移动止水系统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0537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710765656.6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最终接头的移动止水系统及使用方法,所述最终接头和顶推小梁上安装有使环形空腔与外侧水流相对密封的外部止水装置,所述外部止水装置包括柔性止水带,该柔性止水带一端连接最终接头,另一端连接顶推小梁,其伸展长度与顶推小梁向外移动的长度相对应,所述环形空腔的腔体内还安装有内部止水装置,该止水系统的外部止水装置和内部止水装置同时构成移动式止水系统,采用双重止水装置,达到复合止水的作用,当外部止水装置发生渗漏或损坏时,内部止水装置发挥功能,进一步实现止水目的,保证最终接头的顺利安装。

    用于最终接头的预应力系统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2416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766519.4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最终接头的预应力系统,最终接头包括接头一和接头二,接头一与接头二的结合面上设有一圈封闭环状止水带,沿接头一上下内壁均匀设置若干个连接部件,接头二上下内壁对应处设置相同数量的连接部件,接头一上的每个连接部件与接头二上对应的连接部件构成一个连接件组,每个连接件组之间连接至少一个预应力钢束。运用该预应力系统,通过预应力钢束实现对止水带提供持续压缩,保证最终接头安装过程中及安装后止水带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防止水进入最终接头内部,同时止水带受力均匀,防止最终接头沉放时外部海水压力持续增大时冲击造成止水带结构破坏,该预应力系统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效果良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