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55936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0989243.7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G01N3/3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型原位材料疲劳试验方法,包括:初始化准备工作;对当前材料试样进行拉伸;对当前材料试样进行卸载;对当前材料试样进行压缩;对当前材料试样进行再卸载;对当前材料试样进行再拉伸;当前拉累积循环周次到达预定CT扫描的周次数,停止直线运动机构、并启动旋转运动机构、同时向第三方同步辐射X射线系统发送触发信号;旋转运动机构无级旋转;控制系统重复操作,直至材料试样疲劳断裂为止,或者累积循环周次达到预定的疲劳极限;本发明通过采用伺服电机系统+防转盘的往复式直线运动机构,解决了传动方法只能进行拉伸试验不能进行压缩试验、或者只能进行应变比大于零的疲劳试验的难题,以及试验过程中材料试样360度自转时被第三方CT机无障碍扫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94264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0680403.0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不依靠安定面提升航向稳定性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及其设计方法,包括翼身,所述翼身包括机身和设置在机身两侧的机翼,所述机身包括机尾段和与机尾段相连的机头段,所述机尾段包括位于机翼一侧的第一机尾段和位于机翼另一侧的第二机尾段,所述第一机尾段远离机头段一端的端面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机尾段远离机头段一端的端面长度。本发明其不仅降低尾部产生强激波,缓解防热风险,而且通过尾部修型在产生阻力的同时,还产生升力,从而在提升航向稳定性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升阻比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294919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75429.1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7 , G06F30/15 , B64F5/00 , B64C30/00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幂次乘波体的纵向稳定性优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沿目标分割面将原始流场的流线簇分割形成第一流线簇段以及第二流线簇段;所述目标分割面与基准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流线簇段用于采用流线追踪方式生成幂次乘波体下表面的头部段,所述原始流场为以目标升阻比为优化目标获得的幂次乘波体对应的流场。本申请实施例将原始流场的流线簇进行分段处理,通过增大原始流场的流线在尾部的“下凸”特征,进而提高幂次乘波体的纵向稳定度,同时由于原始流场的流线的头部段保持不变,维持了整个原始流场激波形状和头部的流线形状,使得头部波阻和整个乘波体的升阻比变化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294897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75444.6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7 , G06F30/28 , B64F5/00 , B64C30/00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波体横航向稳定性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利用第一优化算法对锥导乘波体的初始构型进行优化,以获得具有目标升阻比的第一优化构型;判断所述第一优化构型的横航向稳定性是否满足目标条件;如果不满足,则通过向所述第一优化算法的几何约束中添加上反角约束,生成第二优化算法。该方法可以对第一优化构型的横航向稳定性进行判断,在第一优化构型不满足横航向稳定性要求后,采用在第一优化算法的几何约束中引入底面上反角约束,即可获得满足横航向稳定性要求的高升阻比乘波体,从而实现了依靠准乘波体自身几何特征的合理设计来满足横航向稳定性要求,大大缓解了高超声速飞行的防热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16892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960014.0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磁蓄能在轨投送领域,公开了一种低轨道地磁蓄能在轨投送的航天器章动抑制方法,包括:S1,投送连杆沿长度方向上滑动连接有两个质量块,调整航天器系统的质心通过主连接轴;S2,在航天器系统抓取空间目标或离轨碎片后,空间目标或离轨碎片保持于投送连杆的相应位置后,对待投送空间目标或离轨碎片的投送连杆的质心和惯量主轴分别进行测量标定和调整S3,蓄能投送;S4,对投送完空间目标或离轨碎片的投送连杆的质心和转动惯量分别进行调整;S5,消能卸载;S6,航天器系统准备抓取下一个空间目标或离轨碎片,进入下一个投送工作循环。本发明在地磁蓄能旋转投送-消能卸载-再次投送准备过程中的几个状态突变前后,有效地抑制航天器系统在轨自由章动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66789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1910960012.1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磁蓄能在轨投送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磁蓄能投送的临近空间实验系统,包括有机电控制箱主体、投送机构,机电控制箱主体的顶部通过吊运缆绳柔性连接有用于吊运至临近空间的高空气球,机电控制箱主体的底部刚性连接有竖向的主连接轴,主连接轴的下端固接有着陆缓冲框架,陆缓冲框架上安装有缆绳收放机构,缆绳收放机构引出的配重缆绳柔性连接有配重物;投送机构安装于主连接轴的中部。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在地面进行地磁蓄能投送验证的实验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2618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0974723.4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 B64F5/6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行器缩比模型实验系统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待定飞行器缩比模型的性能参数、投放点高度、待定投放载机的性能参数;在根据待定飞行器缩比模型的性能参数、投放点高度判断待定飞行器缩比模型为目标飞行器缩比模型时,据该模型的总质量和飞行器机载记录系统总质量计算所述模型的结构质量;在据待定投放载机的载重量、模型的结构质量和飞行器机载记录系统总质量判断所述目标飞行器缩比模型的结构质量满足投放系统的质量约束条件时确定待定投放载机为飞行器缩比模型实验系统的目标投放载机。本方法成本低、周期短。
-
公开(公告)号:CN11260763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33628.X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B66D1/74 , B66D1/26 , B66D1/12 , B66D1/36 , B66D1/30 , B66C13/06 , B66C13/08 , B64D7/00 , B64D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吊舱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基于现有电作动器等执行机构以及单、双绳收放绞盘系统在可变形吊舱变形中应用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舱变形用绳系驱动装置,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四排电动同步绞盘系统、供电系统、滑轮变向系统分别固定安装于吊舱电气载荷舱固定框架上相应位置上,所述电机驱动系统固定安装于四排电动同步绞盘系统上,钢丝绳系一端固定安装于四排电动同步绞盘系统的端部,另一端绕过四排电动同步绞盘系统的四排滚轮,然后穿过滑轮变向系统,之后穿过吊舱同步减震器内部,最终固定于吊舱底框上。保证舱体平稳变形,同时减轻了驱动系统质量;适用性广泛,变形安全性高;确保钢丝绳收放过程中不会乱绳;能实现多绞盘良好固定与缠绕,结构简单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110816892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910960014.0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磁蓄能在轨投送领域,公开了一种低轨道地磁蓄能在轨投送的航天器章动抑制方法,包括:S1,投送连杆沿长度方向上滑动连接有两个质量块,调整航天器系统的质心通过主连接轴;S2,在航天器系统抓取空间目标或离轨碎片后,空间目标或离轨碎片保持于投送连杆的相应位置后,对待投送空间目标或离轨碎片的投送连杆的质心和惯量主轴分别进行测量标定和调整S3,蓄能投送;S4,对投送完空间目标或离轨碎片的投送连杆的质心和转动惯量分别进行调整;S5,消能卸载;S6,航天器系统准备抓取下一个空间目标或离轨碎片,进入下一个投送工作循环。本发明在地磁蓄能旋转投送‑消能卸载‑再次投送准备过程中的几个状态突变前后,有效地抑制航天器系统在轨自由章动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209629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911122983.5
申请日:2019-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宽域飞行器总体参数优化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将翼载荷和推重比作为待优化参数,将最低燃料系数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包括:计算最大起飞重量作为定值;计算推重比样本域和翼载荷样本域;在样本域内随机选择n组样本分别作为优化初始值,进行航迹优化;根据航迹优化结果,得到n个最小燃料系数,对n个最小燃料系数按从小到大排序,最小值所对应的样本即为本轮迭代的最优解;根据优化算法循环n组样本的选取到最优解的计算过程,并根据优化算法判断是否收敛,如果满足收敛条件,则结束循环,从而得到优化后的总体参数。使得宽域飞行器在加速和爬升过程中,使用有限的燃料,将飞行器加速到指定的速度和高度,提高飞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