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2292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311715.2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在与固定端子连接的装卸电池中能够抑制连接时的负荷。电动车辆具备:固定端子(61),其供电池(30)连接;电池收纳部(50),其具备所述固定端子(61)、且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收纳所述电池(30),其中,在所述电池收纳部(50)内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具备接受所述电池(30)的电池接受部(80),在所述电池接受部(80)与所述电池收纳部(50)之间具有缓冲机构(70),在所述电池接受部(80)移动到电池收纳位置(P2)时,所述电池(30)与所述固定端子(61)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301321.9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49 , B62J43/16 , B62J43/20 , B62J43/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的支承构造以及支承方法。减轻蓄电池插入时的冲击。蓄电池(30)的支承构造具有收纳蓄电池(30)的收纳部(24、60、70),蓄电池(30)形成被收纳于收纳部(24、60、70)的第二状态(30C)、与第二状态不同的第一状态(30A),收纳部(24、60、70)具有:第一抵接部(46),在第一状态(30A)下,蓄电池(30)的既定的外表面部(32)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45),在既定的外表面部(32)没有抵接于第一抵接部(46)的第二状态(30C)下,既定的外表面部(32)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部。
-
公开(公告)号:CN113811484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80096282.0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移动式蓄电池的配置、收纳结构的最优化来提高便利性的跨骑型电动车辆。构成为包括:大致长方体的两个蓄电池(B)、收纳该蓄电池(B)的蓄电池壳体(33)、设置于所述蓄电池(B)的底面的蓄电池侧端子(49)、以及与该蓄电池侧端子(49)卡合的壳体侧端子(55)。在车宽度方向上排列配设两个蓄电池(B)。具备使蓄电池侧端子(49)与壳体侧端子(55)相互连接或分离的操作杆(36)。将操作杆(36)配设在两个蓄电池(B)之间的车宽度方向中央,将蓄电池侧端子(49)以及壳体侧端子(55)配设在靠车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在蓄电池壳体(33)的前后,前后一对地设置将操作杆(36)和壳体侧端子(55)连结的连杆机构(L)。
-
公开(公告)号:CN11407232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980098175.1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该跨骑型电动车辆具有适合于在座椅的下方收纳移动式蓄电池的结构的侧支架结构。在具有大致长方体的蓄电池(B)、收纳该蓄电池(B)的蓄电池壳体(33)以及侧支架(19)的跨骑型电动车辆(1)中,将蓄电池壳体(33)配设在座椅(29)的下方。在从车身侧面观察时,将侧支架(19)的枢轴(19b)配设在收纳于蓄电池壳体(33)的蓄电池(B)的前后长度内。将枢轴(19b)设置于车架(F)向车宽度方向外侧鼓出的部分。蓄电池壳体(33)被从自下方支承低底板(17)的底框架(F3)的后端部向后上方立起的左右一对立起框架(F4)夹持而被支承,在立起框架(F4)的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枢轴(19b)。
-
公开(公告)号:CN112752707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880098061.2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骑乘型车辆的电池装卸构造,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限制收纳的电池的移动,维持良好的电连接。具备:操作杆(60),把持部(61)位于电池(B)的上方;摆动式的按压支架(45),其按压电池(B)的上表面(102);端子支架(74),其以能够在连接位置(U)和退避位置(D)之间移动的方式支承外壳侧端子(90)。当向下方下压操作杆(60)时,按压支架(45)摆动而按压电池(B)的上表面(102)。按压支架(45)包括由摆动轴(45a)轴支承的主体部(45c)、向按压电池(B)的上表面(102)的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45d)、与电池(B)的上表面抵接的按压部(45b)、通过下压操作杆(60)而与操作杆(60)抵接的抵接部(49)。
-
公开(公告)号:CN113329934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80010257.9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电动车辆的蓄电池装卸构造,利用简单的结构,能够限制收纳的蓄电池移动,维持良好的电连接。包括:向电动二轮车(1)供给电力的大致长方体的蓄电池(B)、收纳蓄电池(B)的蓄电池壳体(40)、在蓄电池(B)的底面设置的蓄电池侧端子(78)、以及与该蓄电池侧端子(78)卡合的壳体侧端子(75)。具有:通过在车体上下方向上进行操作来使蓄电池侧端子(78)及壳体侧端子(75)相互连接或分离的操作杆(60)、以及在连接蓄电池侧端子(78)及壳体侧端子(75)的位置保持操作杆(60)的锁止部件(50)。锁止部件(50)与操作杆(60)卡合,来限制操作杆(60)向车体上方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98926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80026024.5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鞍乘型电动车辆,其在提高空间效率以及冷却效率的位置配设有PCU等电装部件。在转向把手(2)与座椅(23)之间具有低底板(25),并且通过马达(M)驱动后轮(WR)的电动二轮车(1)中,将向马达(M)供给电力的主电池(B1)配设在座椅(23)的下方。在高压电池(B1)的车体后方侧且比后轮(WR)的车轴(S)靠车体前方的位置配设PCU(60)。在座椅(23)的下方配设收纳主电池(B1)的电池箱(50),在电池箱(50)的车宽方向外侧配设座椅下壳罩(24),该座椅下壳罩(24)设有导入行驶风的狭缝(22)。在电池箱(50)的后方配设罩部件(40),该罩部件(40)具有面向PCU(60)车体后方的开口(41)。
-
公开(公告)号:CN103043150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210381957.6
申请日:2012-10-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35/00 , B62K19/46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轮机动车的后部结构,该两轮机动车的后部结构可以抑制对车座下的燃料箱及其后方的尾灯进行覆盖的结构的相关部件成本,并可以谋求提高该结构的生产性。上述两轮机动车的后部结构构成如下:在燃料箱(25)的上方设有从上方覆盖燃料箱(25)的燃料箱罩(70),燃料箱罩(70)的后端位于尾灯(80)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216734598U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22838954.8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7/086 , B62J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减少由于挡风玻璃从后方朝向前方卷入的行驶风的鞍乘型车辆。在具备支撑挡风玻璃(4)的上端的同时设置于座椅(18)的上方的顶棚(3)、和从下方支撑该顶棚(3)的左右一对的支柱(27)的鞍乘型车辆(1)中,在左右一对的支柱(27)之间且比支柱的上下方向中间更靠上方的位置,供至少一个贯通孔(42)形成的板部件(40)的至少一部分以其平面部朝向前后方向地配设。贯通孔以左右对称地方式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状,在板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设置有用于使风通过板部件与所述支柱之间的切口(43),切口的纵向尺寸(T1)比贯通孔(42)的纵向尺寸(T2)更大。
-
公开(公告)号:CN217508298U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090000865.7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J7/00
Abstract: 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是用于电动车辆且具有把持部(110)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其中,所述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具备具有载置蓄电池(100)的载置面(10a)的托盘(2),所述托盘(2)在所述蓄电池(100)被载置了的状态下的所述把持部(110)侧的端部具有比所述载置面(10a)向下方凹陷的凹部(14)。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