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40160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11341603.7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凿岩机在位检测装置及凿岩装置。凿岩机在位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三个移动器、一个原点器及一个检测器;移动器被构造为布置在远离原点器的外围,以及移动器发送一无线信号到原点器;检测器被构造为安装在凿岩机,并且根据凿岩机在一单位时间内的空间位移变化发送位移信号;原点器被构造为安装在凿岩机,以及原点器根据至少三个在先的无线信号在一预置的空间坐标系中构建凿岩机的初始坐标点,并且根据位移信号捕获初始坐标点在空间坐标系中发生矢量位移后的终止坐标点,原点器根据至少三个在后的无线信号在空间坐标系中校正终止坐标点,原点器根据校正后的终止坐标点告警。
-
公开(公告)号:CN11209627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91238.0
申请日:2020-09-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凿岩机智能钻进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传感器安装结构设置、钻进相关传感器装配、传感器运行测试、初步钻进试探、分析钻探数据结果、正式钻进方式调整、钻进过程信息保存与钻进设备检修;本发明通过在凿岩机的钻头与钻杆上设置振动传感器、扭矩传感器、应力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则可以根据探测到的参数对凿岩机的钻进方式进行调整;通过在凿岩机钻进的过程中添加初步钻进试探过程与钻进过程信息保存过程,则可对不同地形的不同岩石钻进过程中的凿岩机钻探参数进行保存,在后续的其他钻进过程中则可直接使用预先保存的参数,提高了凿岩机的智能钻进效率和钻探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762115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810350187.6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5B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岩石节理接触状态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放置岩石节理,所述支架设在底座上,所述支架的上方设有两挡板,两挡板的中间固定一水平移动导轨,所述水平电机设在水平移动导轨内,且能沿水平移动导轨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所述水平电机垂直连接一竖直移动导轨,所述提升电机设在竖直移动导轨内,且能沿竖直移动导轨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所述水平电机和提升电机均连接数显控制箱,且所述数显控制箱分别控制水平电机和提升电机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姿态,所述提升电机的下端连接一夹具装置。本发明能自动化实现岩石节理的接触状态,且能精确控制岩石节理的接触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0735646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904066.6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TBM高压脉冲水射流辅助破岩装置,装置包括:水箱、TBM供水管线、过滤器、供水泵、液压增压器、回转器、分流器、脉冲水流发生装置、刀盘、控制器、导电滑环和计算机;所述液压增压器、供水泵、过滤器、水箱和控制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TBM主梁内部;所述分流器、脉冲水流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刀盘;各部件通过高压输水管线、低压输水管线、电线或信号线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装置生成高压脉冲水射流束,有效致裂岩石,从而辅助刀具高效、安全破岩。
-
公开(公告)号:CN10976508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624340.6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包括第一立杆、十字连接件、承重盘、连杆、定位板连接杆、第二立杆、固定支撑、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薄钢板、钢板固定螺栓、U型箍、倾角定位螺栓、倾角定位盘、转轴螺栓、倾角定位槽、走向定位螺栓;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方法包括确定装置几何尺寸,装置组装及定位,优势结构面制备。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优势结构面和断层的制作装置及方法能够模拟多走向、多倾角优势结构面和断层,具有结构面和断层几何特征定位准确、装置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易于推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76047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52738.7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N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岩石节理颗粒充填物精准定位的夹具,包括夹板框架,所述夹板框架内设有滑槽,所述夹板框架上刻有刻度线,且刻度线以夹板框架的中间为零点,向两边刻度逐渐增加,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左控距板、右控距板、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所述左控距板位于零点的左侧,所述右控距板位于零点的右侧,所述左固定板与左控距板相对设置,且位于左控距板的外侧,所述右固定板和右控距板相对设置,且位于右控距板的外侧。本发明能有效防止颗粒充填物摆放过程中对岩石节理表面产生磨损,便于操作,特别是对不规则或者易滚动的颗粒材料,便于研究压剪作用下颗粒充填物运移过程的相互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507880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50850.2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液压三腔式旁压仪探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心处设有一与所述壳体同轴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通过若干平行的紧固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紧固环下方的所述中心管外壁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保护腔、测量腔和下保护腔,所述中心管上设有两位三通电磁阀,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上端连通设有进水管,下端连通设有第一分支管路和第二分支管路,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与所述上保护腔和所述下保护腔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路与所述测量腔连通,采用一个进水管同时实现对保护腔和测量腔的压力施加,采用两位三通电磁阀即可实现第一分支管路和第二分支管路的随意切换,操作便捷且效果良好,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91426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05019.0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E21B47/017 , E21B47/00 , E21B49/00 , E21B47/06 , E21B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适应控制的井下随钻探测舱的自保护装置,涉及随钻探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外保护管、第二外保护管、仪器集成端、电机、以及推杆;第一外保护管一端与第二外保护管一端可分离式接触连接,仪器集成端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外保护管内、另一端位于第二外保护管内,电机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外保护管内且电机的输出轴与仪器集成端连接,推杆设置在第二外保护管内,且推杆的伸缩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设有压力传感器且通过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外保护管内壁连接。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体化的伸出、旋转、监测、缩回的装置和程序,通过地面控制终端实时读取压力传感器和电力扭矩参数,实现井下仪器随钻探测自适应控制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97408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245882.6
申请日:2025-03-0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Q10/0635 , G06Q50/02 , G01D21/02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多场信息融合的预警系统及方法,涉及地压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生成模块;采集模块基于监测区域的物理信息划分监测单元,并通过直接采集和相邻监测单元的多场信息复用获取应力信息、震动信息和能量信息;处理模块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对监测单元数据进行批量加载,基于窗口内数据计算目标特征,包括统计特征、趋势特征和频率特征;生成模块基于目标特征动态调整多场信息的风险权重,结合调整后的权重计算综合风险评估值,并生成预警信息;本发明能够实现多场信息的动态采集与融合,优化数据处理效率,提升预警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适用于复杂矿井环境中的安全监测与风险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96278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83778.2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V1/28 , G01V1/30 , G06F18/15 , G06F18/2131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矿震震源反演方法以及矿震震源反演系统,涉及深部矿井煤炭安全开采技术领域,矿震震源反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初始矿震信号数据;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巴特沃斯方法处理,得到矿震信号波形数据;对矿震信号波形数据进行提取形成微震信号数据库,并对微震信号数据库中的每个信号数据添加矿震发生日期、时刻和矿震传感器编号;对微震信号数据库中的每个信号数据采用滑动时窗能量比法提取初至时间;采用遗传算法定位得到实际矿震震源坐标;如此,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巴特沃斯方法和遗传算法计算能够得到高精度的实际矿震震源坐标,使得矿震震源定位误差在5%以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