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4814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810076347.2
申请日:2018-01-26
Applicant: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浮式液化天然气设施的胺液再生系统及工艺,所述系统包括胺液吸收塔,胺液吸收塔的顶部出口与处理气换热器的热流入口连接,处理气换热器的热流出口与处理气缓冲罐的入口连接,处理气缓冲罐的底部液体出口与胺液吸收塔的底部出口汇合后连接至余热利用换热器的冷流入口,余热利用换热器的冷流出口与胺液闪蒸塔的入口连接,贫富胺液换热器的冷流出口与胺液再生塔的入口连接,胺液再生塔的顶部出口与余热利用换热器的热流入口连接,余热利用换热器的热流出口与再生塔顶冷凝器的热流入口连接,再生塔顶冷凝器的热流出口与再生塔回流罐的入口连接,再生塔回流罐的底部液体出口通过回流泵与胺液再生塔的入口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322410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210075844.3
申请日:2012-03-2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撬装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包括液化天然气储罐、至少一个液化天然气加注瓶和至少一个液化天然气气化器;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瓶与液化天然气加注瓶出液管路相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瓶出液管路上依次设有液化天然气加注瓶出液阀和液化天然气气化器;所述液化天然气气化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瓶相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瓶通过液化天然气加注瓶出气管路与所述液化天然气储罐相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瓶通过液化天然气加注瓶进液管路与所述液化天然气储罐相连通。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较为合理的流程设计,从LNG槽车卸车到LNG汽车加注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动力设备,安全可靠;通过优化设计LNG槽罐容量与工作压力最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操作运行中液化天然气蒸发气的泄放。
-
公开(公告)号:CN103254955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157561.8
申请日:2013-05-02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式三塔分子筛脱水装置。所述脱水装置包括至少1组干燥塔、再生气加热器、再生气冷却器和气液分离器;每组所述干燥塔包括干燥塔Ⅰ、干燥塔Ⅱ和干燥塔Ⅲ;本发明脱水装置采用控制再生气流的方式,实现吸收分子筛塔的降压,实现再生气回到吸收塔。本发明脱水装置中的每个塔采用程序控制阀控制,程控阀分为吸附阀组、冷吹阀组和加热阀组;程控阀组的按照规定的周期切换。本发明提供的脱水装置的三个分子筛塔,每塔的分子筛装填量、相同位置的阀门数量、尺寸相同,具有对称性和互换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22410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10075844.3
申请日:2012-03-2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撬装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包括液化天然气储罐、至少一个液化天然气加注瓶和至少一个液化天然气气化器;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瓶与液化天然气加注瓶出液管路相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瓶出液管路上依次设有液化天然气加注瓶出液阀和液化天然气气化器;所述液化天然气气化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瓶相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瓶通过液化天然气加注瓶出气管路与所述液化天然气储罐相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瓶通过液化天然气加注瓶进液管路与所述液化天然气储罐相连通。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较为合理的流程设计,从LNG槽车卸车到LNG汽车加注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动力设备,安全可靠;通过优化设计LNG槽罐容量与工作压力最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操作运行中液化天然气蒸发气的泄放。
-
公开(公告)号:CN102748918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29131.8
申请日:2012-07-03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级混合冷剂循环天然气液化系统。所述液化系统包括预冷冷箱、深冷冷箱、预冷混合冷剂制冷循环机构和深冷混合冷剂制冷循环机构;本发明的深冷循环采用两级制冷,提高了制冷效率。本发明采用双级混合冷剂循环,预冷冷剂和深冷冷剂的组分的调节范围较宽,冷剂配比方便。预冷冷剂循环的制冷温度可以根据天然气组分和环境温度进行相应调节,适应性强。双级混合冷剂循环中,可以合理分配两个循环的制冷负荷,有利于预冷换热器和深冷板翅换热器的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991880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22587.4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18/243 , G06F18/2415 , G06V30/422 , G06V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无人站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然气无人站可靠性量化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可以根据天然气无人站的工艺流程图,确定天然气无人站中的多个关键设备类型和每个关键设备类型对应的设备数量。基于多个关键设备类型和对应的设备数量,生成故障树模型;其中,故障树模型中包括通过逻辑门连接的场站失效顶事件、中间事件组和底事件组。确定故障树模型中底事件组的多种事件状态和相应的事件状态概率分布。基于底事件组的多种事件状态和事件状态概率分布,构建多个底事件状态组。根据多个底事件状态组、故障树模型中的场站失效顶事件、中间事件组和逻辑门,确定天然气无人站的可靠度,有效实现对天然气无人站可靠性的量化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925068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07192.0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835 , G06Q10/047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特定计算模型的计算机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LNG接收站槽车配送方案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原始的用户LNG需求数据;根据原始的用户LNG需求数据,利用先验分割法对实际用户节点的LNG需求进行拆分,构建虚拟用户节点并得到虚拟用户节点的LNG需求数据;整合得到新的用户LNG需求数据;根据新的用户LNG需求数据,利用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对LNG接收站槽车车辆路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与原始的用户LNG需求数据对应的LNG接收站槽车配送方案。本发明能够快速得到全局最优的LNG接收站槽车配送方案,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降低成本,有助于实现高效经济和安全的物流配送。
-
公开(公告)号:CN1189096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98784.3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气管道黑色粉末污染物处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容器筒体、导流板和黑粉捕集组件;容器筒体内纵向设置有导流板将容器筒体内的空间分为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内均设置有黑粉捕集组件;容器筒体的顶部设置有快开盲板;对应于第一子腔室的位置,容器筒体的中部设置有进气管道,容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管,容器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上游天然气压力的进口压力采样表;对应于第二子腔室的位置,容器筒体的中部设置有出气管道,容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管,容器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过滤后天然气压力的出口压力采样表,本发明能实现多种黑粉捕集方式的组合,可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净化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70507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282006.7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NG绕管换热器冷剂均布系统,包括:中心筒,为空心圆柱形结构,中心筒上设置有与冷剂管路连接的开口,沿中心筒的侧壁周向方向均匀布置有若干中心筒出液口;分配臂,为空心管状结构,数量若干,分配臂上设置有与中心筒出液口连接的开口,若干分配臂与若干中心筒出液口一一对应设置;分配环,为空心环状结构,数量若干,若干分配环以中心筒为中心向外辐射与若干分配臂流体导通连接,每个分配环的底壁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分配环出液孔;均布喷嘴,数量若干,若干均布喷嘴与若干分配环出液孔一一对应设置。该系统可用于陆地和海洋液化天然气生产工艺,可在长期晃荡环境下工作,且均匀性好,有利于高换热器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017136B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610318100.8
申请日:2016-05-13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垂直布置的壳体,在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一管板连接一管箱,在壳体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壳侧进口管,在壳体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壳侧出口管,在位于上端的管箱的顶部设置有一管侧进口管,在位于下端的管箱的底部设置有一管侧出口管,在壳体的内部间隔交错设置有多个带缺口的折流板,相邻两折流板与壳体不同侧的侧壁紧固连接,各折流板之间形成流体流通的通道,每一折流板的自由端均低于连接端,沿各折流板穿设一换热管束,换热管束的两端与两管板紧固连接。位于壳体内同一侧的各折流板相互平行,每一折流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5°。本发明能够防止在各折流板上形成积液,提高了换热效果,增加了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