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退炉区吨钢能耗成本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1863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037621.1

    申请日:2022-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退炉区吨钢能耗成本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生产过程中生产不同品规带钢时炉区各工作段中主动辊的相关参数,以及单卷带钢全长经过各主动辊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计算生产不同品规带钢时炉区整体的吨钢耗电量;获取生产过程中生产不同品规带钢时的气体流量,计算生产不同品规带钢时的吨钢燃耗成本;基于所获得的吨钢耗电量和吨钢燃耗成本,预测各品规带钢的吨钢能耗成本。本发明可以提前预测连退排产计划中所需的能耗成本,对于钢铁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节省成本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种热连轧冲击速降补偿系数计算方法及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1363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24217.2

    申请日:2022-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连轧冲击速降补偿系数计算方法及补偿方法,速降补偿系数计算方法包括:根据超前速度系数、电机功率、电机时间常数、轧辊转动角速和电机转动惯量计算得到冲击速降补偿系数。热连轧冲击速降补偿方法,包括:计算得到电机转速;根据电机转速,计算得到轧辊转动角速度;利用冲击速降补偿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冲击速降补偿系数;对冲击速降补偿系数做限幅处理;利用冲击速降补偿系数及轧辊原线速度计算得到补偿后的轧辊线速度。热连轧冲击速降补偿方法有效补偿热连轧机组穿带咬钢时产生的冲击速降,避免冲击速降导致的带钢厚度超标,保证了热轧产品质量,补偿后的轧辊线速度准确性高,轧辊线速度补偿效果好。

    一种消除板带局部高点的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036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239086.8

    申请日:2022-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板带局部高点的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工作辊辊形包括工作辊中部区域、局部高点消除区域和工作辊边部区域。设计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的最大直径辊形高度设计中部区域的二次曲线;由局部高点的位置和大小给出局部高点消除区域的范围和修正高度;由局部高点消除区域曲线在工作辊辊身端部的特征值设计工作辊边部区域的二次曲线,结合曲线连续和平滑连接条件,得到全辊身的辊形曲线。设计方法采用分段函数的方式设计工作辊辊形,通过降低工作辊对板带局部高点位置处的压下量,达到减小轧辊不均匀磨损、消除板带局部高点的目的,对工作辊边部曲线进行倒角处理,减小倒角弧线的变化率,避免因曲线剧烈变化引起的辊形磨削精度降低。

    一种影响热轧带钢全长质量的过程曲线风险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3119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81808.7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响热轧带钢全长质量的过程曲线风险评价方法,属于冶金自动化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影响热轧带钢质量的过程曲线,收集质量合格的带钢及过程曲线作为优秀样本库;然后对曲线头尾阶跃段进行数据判异与处置,并将长度进行归一化;并将所有曲线按照与最长曲线的比例缩放到单位长度;缩放后的所有曲线重新等距取点,并根据现场工艺表给定阈值计算单组风险系数;最后根据单组风险系数求解整条曲线风险系数并进行评价。通过本方法可以实现快速定位质量异常原因,大幅度提高质量异常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基于多目标协同控制的热轧极薄板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57265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71046.9

    申请日:2021-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目标协同控制的热轧极薄板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采用多段多项式曲线相对独立的组合方法,保证某一目标区域分段辊形参数调整后不会影响其他区域辊形主要特征,由此形成特殊的热轧极薄板带工作辊辊形,实现热轧极薄板带的多目标协同控制。具体来说,将辊形曲线分为17段,各段曲线系数根据来料断面特征、热辊形特征、辊端压靠防控区域、局部浪形位置、薄带对中状态以及不同区域辊形补偿量进行确定,在板宽范围内,各段曲线除了满足各自控制功能外,还采用曲线端点一阶导数相等来保证辊形整体平滑性。该方法能够解决工作辊辊端压靠、薄带对中不稳定、局部高次浪形等问题,满足热轧极薄板带的板形控制多样化需求。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连退张力设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5002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089354.4

    申请日:2021-0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连退张力设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带钢历史生产数据;根据预设的分档规则对钢种、带钢厚度和带钢宽度进行分档并计算出各带钢对应的各张力段张力平均值及冷轧带钢板形特征值;对上述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数据集;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上述数据集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获得当前生产中各段张力设定值;基于模型得到的张力值和历史生产张力值,使用加权滑动平均法计算得到最终的张力设定值。本发明可快速、自动地对连退过程的各段静态张力进行设定,并随着连退炉工况变化进行自动修正,有效提高连退生产稳定性、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钢坯升温曲线设计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4902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09589.5

    申请日:2021-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钢坯升温曲线设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将加热炉每个控制段均分为多个子段;获取每一子段对应的历史加热数据;利用各子段对应的历史加热数据分别训练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各子段对应的钢坯温度预测模型;根据各子段对应的温度影响因子的当前值,针对每一子段,分别利用当前子段所对应的钢坯温度预测模型预测该子段对应的段末出口温度预测值;将各子段对应的段末出口温度预测值进行拟合,得到钢坯升温曲线。本发明可减少加热炉控制系统中钢坯温度控制的滞后性,对提高钢坯温度控制精度,降低系统响应时间,降低产品缺陷和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中厚板轧后加速冷却工艺节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06154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0615031.3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厚板轧后加速冷却工艺节水方法,属于轧钢生产冷却技术领域。该方法将精轧完的6~120mm厚的钢板由传输辊道输送到预矫直机进行矫直,并进入在线加速冷却区域将温度700~950℃的钢板快速冷却至250~720℃,冷却均温后测量钢板温度并通过矫直机输送至冷床。本发明采用组合工艺方式实现节水,包括采用低温轧制及低温冷却制度、利用低水温冷却效率高特点针对高冷却强度品种优先夜间或采用非连续批量生产安排、增加高位水箱底面积储水及采用变频控制低频率运行等方法实现节水。采用本发明方法控冷生产的钢板组织、性能及板形均满足使用要求。

    一种适应多工艺的中厚板中间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69307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911252672.0

    申请日:2019-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多工艺的中厚板中间冷却方法,属于轧钢生产控轧控冷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中厚板生产线上。具体工艺过程是:粗轧完后厚度范围60~180mm的中间坯,由传输辊道输送进入中间冷却区域将温度980~1080℃快速冷却至840~950℃,冷却完后中间坯由传输辊道输送至精轧机;或精轧完后厚度范围6~100mm的钢板,由传输辊道输送进入中间冷却区域将温度700~950℃的钢板快速冷却至250~750℃,冷却完后钢板通过精轧机输送至矫直。本发明通过合理中间冷却区长布置实现厚中间坯完全限制冷却区内摆动冷却代替通过式摆动冷却,同时又可以实现轧后冷却。本发明解决了受粗精轧间距离较短限制无法实现传统中间冷却工艺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粗精轧间产能匹配及精轧机故障情况下的生产组织问题。

    改善带钢局部凸起提升工作辊轧制公里数的窜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63060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448985.4

    申请日:2021-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带钢局部凸起提升工作辊轧制公里数的窜辊控制方法,属于轧钢工作辊窜辊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在首个窜辊周期内上下工作辊从窜辊零位开始,各个机架初始窜辊方向交叉相反,给定各机架初始窜辊步长和步长改变量,各机架在达到最大窜辊行程位置时改变窜辊方向和和窜辊步长,当各机架窜辊位置再次接近窜辊零位且在区间(‑x,x)之间时,跳过该范围区间继续窜动,以此反复。本发明的窜辊控制策略兼顾工作辊的均匀磨损,同时避开了窜辊零位附近各机架工作辊的磨损叠加,从而有效缓解了带钢截面局部凸起和边部碎浪问题,提升了一个换辊周期内的轧制公里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