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隧道岩体结构精细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7887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56338.4

    申请日:2023-08-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隧道岩体结构精细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初步生成隧道岩体三维点云模型,通过点云处理模型对隧道岩体三维点云模型的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分离岩体结构面,再利用机器视觉模型识别隧道岩体三维点云模型外部信息;再通过孔内探测模型对隧道岩体内部的岩体信息进行采集并结合到隧道岩体三维点云模型中,最后通过精细化处理模型精细化处理实现隧道岩体结构模型的精细化建立。本发明可展示出隧道岩体外部和内部的结构细节信息,实现地质建模透明化,适应隧道施工中的高精度需求。

    基于地质体智能感知的隧道动态爆破设备、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2395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96402.2

    申请日:2023-03-0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质体智能感知的隧道动态爆破设备、系统及方法,该爆破设备的爆破设计仪机体内设置有三维激光扫描装置、数码摄像装置、炮孔定位装置、电子屏幕、内置计算机和无线通讯装置,三维激光扫描装置、数码摄像装置、炮孔定位装置、电子屏幕和无线通讯装置均与内置计算机连接,机壳内部还设有电池仓,电池仓内部安装锂电池;机壳外部设有电子屏幕,电子屏幕与内置计算机之间连接;机壳上方安装有测距仪。本发明解决现阶段隧道爆破设计的不系统和滞后性,以及炮孔定位的粗略性的问题,以提高隧道掘进效率及断面炮孔布置精度,进而提高隧道爆破质量。

    应力-渗流-蠕变作用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23887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36044.1

    申请日:2018-09-28

    IPC分类号: G01N3/28 G01N15/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应力-渗流-蠕变作用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主要包括钢结构主加载部分、液压加载装置和自动化监测-反馈分析部分。相比较以往的机械加载能够较长时间加载并不用考虑卸载的可能性,并可以通过液压操纵台远程操控,采用千斤顶来实现侧压力对模型的影响,更加真实的反映工程;同时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无线传输技术、非接触视频测量技术以及智能算法技术,实现了数据和图像的实时采集以及反馈分析。

    低温-渗流-力耦合作用的隧道模型试验系统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8409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546057.0

    申请日:2016-07-12

    发明人: 王军祥 陈四利

    IPC分类号: G01M99/00

    CPC分类号: G01M99/007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低温-渗流-力耦合作用的小间距隧道模型试验系统及测试方法,主要包括:钢结构主加载框架部分、渗流部分、低温制冷装置部分以及自动化监测-反馈分析部分。由H型钢焊接构成整体反力框架,模拟竖向荷载的千斤顶分别置于模型上部的两侧,通过传压工字钢施加荷载,前后设有可开启挡板。不锈钢水箱架设于钢结构主加载框架上,整体由液压水泵、储水箱、截止阀等组成,不锈钢水箱下开有小孔。采用特殊形式的蒸发器实现洞腔温度的变化。基于自动化监测、无线传输技术以及智能优化算法等技术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和反馈分析。根据实际岩石物理力学指标配比相似材料,将其装入整体加载架中施加竖向荷载,进行隧道洞室的挖掘。

    深部岩体键基近场动力学临界伸长率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3839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0027440.0

    申请日:2022-01-11

    IPC分类号: G01N3/30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部岩体键基近场动力学临界伸长率确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为基于IA‑BP算法对试件临界伸长率的确定方法;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所述试件进行动态断裂试验,得到N组训练样本;将步骤S11中得到的训练样本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设定BP神经网络参数、免疫参数;利用免疫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来反演动态断裂韧度;利用动态断裂韧度计算键基近场动力学的临界伸长率;近场动力学理论模拟裂纹扩展。本发明利用智能算法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智能算法实现对动态断裂韧度的反演进而确定临界伸长率,提高近场动力学的计算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