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42340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83286.8
申请日:2017-02-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V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探地雷达的外夹持式低频天线行走支架,包括主体杆、支撑杆、升降轴、轮子及卡扣,主体杆和支撑杆均为中空杆件,主体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杆,主体杆与支撑杆的中空腔体内插设有玻璃钢管,支撑杆上与主体杆的连接端设有用于固定升降轴的连通孔,升降轴的顶端穿过连通孔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末端通过轮支架与轮子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卡扣,卡扣用于固定低频天线。本发明中的外夹持式低频天线行走支架为一种可拆卸的支架装置,可以方便固定或卸载低频天线,可根据收发天线间距调节支架的跨度,同时支架的轮子高度可以调节,支架在行走时可自由转向,在确保支架强度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考虑支架的灵活性和使用的便携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092021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65984.3
申请日:2014-07-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探地雷达的双频天线,所述双频天线具有一个馈电电路(1)、两个天线元件(2和3)以及一个屏蔽外壳(4),所述天线元件(2和3)分别通过一个输送线路(5a和6a)与所述馈电线路(1)连接,所述天线元件分别通过一个导线线路(7a、7b和8a、8b)与所述屏蔽外壳(4)连接,并且所述双频天线具有进行平衡-不平衡转换的电子元件(9和10)和进行阻抗匹配的电阻元件(11a、11b、12a、12b、13a、13b、14a、14b),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9和10)仅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电路(5a和6a)中,所述电阻元件(11a、11b、12a、12b、13a、1312ab、14a、14b)仅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线电路(7a、7b和8a、8b)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336458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310178987.1
申请日:2013-05-15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集时间控制模式下的多线程数据采集系统同步控制方法,属于探地雷达的探测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建立三个时间控制变量(时、分、秒)作为预设的采集时间并输入计时器中,计时结果与其它两个控制变量一起作为独立线程间的信息交互载体并进行和布尔运算,其结果作为不同线程的同步控制信号;通过对控制变量的赋值和相应的判据函数则实现了该模式下多线程的同步控制;此外,写入线程预置的判据函数则实现了对所有采集数据的存储。本发明基于计算机控制理论,实现了探地雷达多线程采集系统的控制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245977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179021.X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杨峰 , 杜翠 , 许献磊 , 彭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井回采区灾害源的地质雷达层析探测方法,属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发射点、接收点位置;对选定的探测剖面进行地质雷达层析探测;对剖面进行网格划分;构造波速层析的反演方程组;确定探测剖面的波速分布;做出探测剖面波速分布的等值线图,识别灾害源的空间位置和特征属性。本发明实现了快速、准确、无损地探测现代化矿井回采区的灾害源信息,对井下的安全开采具有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049655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53888.2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多数据源的矿区土地生态损伤信息获取方法,属于测绘和环境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矿区煤炭分布和地下采矿信息,以此确定土地损伤的范围;依据该范围,选取相应的卫星遥感数据,并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土地损伤信息;对待测区内的卫星影像立体相对和航空遥感影像立体相对进行解析摄影测量处理获取获取沉陷坑高程信息,还利用矿区地形图中的地面信息,以及实地的土地调查数据,最后获取土地损伤信息划分不同的损伤等级图。本发明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信息和地下信息“四位一体”技术耦合在一起,实现矿区土地生态损伤信息的快速提取,获取到全部损伤信息的缺陷,为塌陷地的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61545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211101228.0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检测车载定位装置及融合定位方法,主要包括:①在隧道检测车辆上安装增量型里程编码器A与车载视觉相机B1、B2,并使用主控单元U接收处理上述传感器信息;②在隧道内按照规则确定测定起点与终点、采集起点与采集终点,布设控制点位并粘贴二维码,测量隧道内布设的控制点坐标并将其导入二维码;③车载视觉相机B1、B2实时获取二维码图像,经由主控单元U处理得到二维码携带的控制点坐标信息;④融合定位解算,使用控制点坐标对增量型里程编码器A获取的里程信息进行校正,进而消除累积误差,提高定位精度。本发明可实现隧道检测车辆在隧道内作业时因车轮磨损引起的周长变化以及滑行/空转等原因造成的里程编码器累积误差,保证检测车辆自身位置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83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64850.8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气耦合式地质雷达的表面煤岩识别方法,旨在通过电磁波在煤岩表面的反射标准振幅,实现精准煤岩识别和煤层截割指导。该方法步骤包括:1.获取空气耦合地质雷达在不同性质煤岩表面反射的实际振幅,及地质雷达与煤岩表面之间的悬空距离;2.获取所述步骤S1中不同性质的煤岩表面反射的标准振幅;3.基于地质雷达悬空距离、实际振幅与标准振幅构建反射标准振幅预测数据集;4.针对步骤S3中反射标准振幅预测数据集,进行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和训练;5.利用步骤S4得到的训练后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标准振幅预测。6.针对步骤S5中得到的标准振幅,进行聚类分析,平均绝对值较大的1类判别为岩,反之为煤。
-
公开(公告)号:CN11286287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110190539.8
申请日:2021-02-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IN模型的地铁隧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1)同步获取隧道表面二维阵列图像数据和三维点云数据;(2)在隧道环向方向,依次提取相邻二维阵列图像数据的共同特征点并进行特征点匹配,从而得到环向拼接图像P1,以此类推,得到其他环向拼接图像P2、P3……Pn;(3)点云数据与环向拼接图像空间坐标配准;(4)基于点云数据构建地铁隧道三维TIN模型;(5)沿地铁隧道方向,从所述环向拼接图像P1开始,分别与地铁隧道三维TIN模型进行融合处理,最终得到地铁隧道精细三维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479163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397596.8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V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地质安全超前超深探测车,涉及隧道地质构造及地质灾害检测技术领域,主要结构包括汽车、大功率超深地质雷达天线、机械臂系统、定位系统、雷达数据采集系统、视频采集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机械臂系统主要解决了隧道复杂环境下隧道掌子面前方、拱顶、侧墙依靠人工搬运天线作业效率低、危险性大的问题,隧道地质安全超前超深探测车采用大功率超深地质雷达天线,可实现隧道超深地质构造探测;隧道地质安全超前超深探测车采用可收缩机械臂设计,可提高探测的工作效率;定位系统采用了两个测距轮编码器和两个定位接收模块,可以获取探测位置准确的坐标信息;视频采集系统的实时视频数据采集可以为雷达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提供现场回放,减少对异常目标的误判漏判;电气控制系统对机械臂的实时位置调控,可以更加准确及时的改变天线姿态进行探测,探测结果为隧道现场施工及修复提供准确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