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照明环境对在役隧道运营安全性影响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5397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51309.4

    申请日:2015-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隧道内照明环境对在役隧道运营安全性影响的测试方法,包括a.构建不同照度条件下隧道内的虚拟环境,使驾驶员在所述虚拟环境中模拟汽车驾驶;b.采集虚拟环境中不同照度条件下进行模拟驾驶的驾驶员的行为信息,并统计虚拟环境分段距离的照明覆盖区域以及不同覆盖区域的亮度状况;c.将采集的行为信息进行分析量化,结合隧道内分段距离的照明覆盖,判断隧道内不同照度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本发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眼动仪的结构原理,建立了测试在役隧道运营安全性影响的虚拟现实实验平台,无需到实际运营隧道中对不同照度进行直接测试,并且能够提高运营隧道不同照度分级及对行车安全性影响评估的效率。

    一种水下多点激励拟动力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68669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410115122.5

    申请日:2014-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多点激励拟动力试验系统,其特征是设置由支座支承的盛有水体的透明水箱,水箱底板为平面结构;在水箱中设置悬浮在水体中的水中悬浮隧道模型;在水中悬浮隧道模型的下方呈水平设置激励机构,并用锚索连接激励机构与水中悬浮隧道模型;多组激励机构沿纵向间隔设置,锚索在各组激励机构与水中悬浮隧道模型上各激励点之间一一对应相连接,形成多点激励机构;设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激励机构在横向、纵向和竖直方上的直线往复运动;纵向是指与水中悬浮隧道模型的轴线平行的方向。本发明既能满足大型结构模型尺寸方面的要求,又能够再现地震动和结构反应,为研究水下长细结构地震反应机制和抗震设计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一种隧道局部装配式加固结构安装系统及监测、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81995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314008.3

    申请日:2025-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局部装配式加固结构安装系统及监测、施工方法,安装系统包括吊装模块、旋转移动模块和安装与临时支撑模块;吊装模块包括支撑结构和电动葫芦,电动葫芦设置在支撑结构上;旋转移动模块包括承载结构和旋转移动结构,旋转移动结构包括旋转臂,两个旋转臂相铰接,并通过伸缩千斤顶连接,其中一个旋转臂还与承载结构铰接,并通过伸缩千斤顶连接,另一个旋转臂上能够放置管片;安装与临时支撑模块包括承载门架和支撑桁架,承载门架顶部设有作业平台,两侧均设有支撑桁架,承载门架上设有与支撑桁架连接的伸缩千斤顶,支撑桁架上能够放置管片。上述安装系统能够快速拼装成型,并用于装配式结构施工,提升了施工效率。

    隧道爆破开挖方法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9880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80978.7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隧道爆破开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隧道开挖面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对所述有限元模块进行初始爆破设计;S2.根据安全振速阈值VA对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影响区划分;S3.获取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受到的爆破应力波的振速峰值Vmax,i;S4.判断爆破应力波的振速峰值Vmax,i是否小于等于安全振速阈值VA,如是,则不进行爆破设计调整;如否,则调整对所述有限元模块的爆破设计,并返回步骤S3中;S5.根据爆破应力波的振速峰值Vmax,i小于安全振速阈值VA的爆破设计进行爆破;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隧道爆破对初支锚喷结构的影响。

    一种用于隧道巡检的机器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986584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1910394406.5

    申请日:2019-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巡检的机器人系统,属于机器人领域,包括机器人系统,机器人系统的内部分别包含有定位导航子系统、供电电源系统、移动控制子系统、通信子系统和数据采集子系统,定位导航子系统采集机器人系统的导航信息,并想移动控制子系统发送移动数据信息,移动控制子系统接收定位导航子系统发送的定位导航信息,并根据导航信息执行相应的行走移动命令。该一种用于隧道巡检的机器人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人工隧道检测的检测方式,采用该机器人系统可达到自动检测效果,同时提升了隧道的检测工艺质量,防止发生遗漏现象,有效减少安全隐患问题,且在数据采用上更加的精确,在数据以及操作控制上,更加的简单方便,数据精确

    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43200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652172.2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属于悬浮隧道连接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止水结构、第二止水结构、第一层变形控制结构和第二层变形控制结构,其中第二止水结构设置在相邻的管节连接处一侧,第一止水结构、第一层变形控制结构和第二层变形控制结构设置在相邻的管节连接处之间。第二止水结构还通过将其环绕压紧在管节上的套箍和第一螺栓进行固定,第一层变形控制结构和第二层变形控制结构外侧分别包裹着保护套,保护套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相邻的管节上,还在第一层变形控制结构、第二层变形控制结构和保护套之间设置有填充垫层。本发明的接头结构整体采用柔性材质,在保证止水密封效果的同时,还可适应管节间的较大变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