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拼装式体外预应力锚固抗滑桩

    公开(公告)号:CN10554452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47687.3

    申请日:2016-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拼装式体外预应力锚固抗滑桩,其桩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桩顶节段、桩身和桩端节段,桩身由多个结构相同的桩身节段上下依次连接而成,所述桩身节段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或中空的矩形,每个桩身节段的顶面形成有凹槽、底面形成有凸块,相邻两桩身节段中,上部桩身节段的凸块嵌入下部桩身节段的凹槽中;桩顶节段的底面形成有与桩身节段的凹槽形状相适应的凸块;桩端节段的顶面形成有与桩身节段的凸块形状相适应的凹槽;桩顶节段和桩端节段为实体结构,桩顶节段、桩身和桩端节段通过布设在桩身外的预应力筋锚固在一起。该锚固抗滑桩实现了工厂化制造,具有模块化、标准化、大批量制造的特点,降低了施工难度,施工快速高效。

    预制拼装式体内预应力锚固桩

    公开(公告)号:CN105350532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88051.7

    申请日:2015-1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58 E02D17/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拼装式体内预应力锚固桩,包括依次连接的桩顶节段、桩身和桩端节段,桩身由多个结构相同的桩身节段上下依次连接而成;每个桩身节段的顶面形成有凹槽、底面形成有凸块,相邻两桩身节段中,上部桩身节段的凸块嵌入下部桩身节段的凹槽中;桩顶节段的底面结构与桩身节段的底面结构相同;桩端节段的顶面结构与桩身节段的顶面结构相同;在桩顶节段和桩身节段的凸块两侧以及桩端节段的凹槽两侧的相同位置处均形成有上下贯通的预应力孔道,桩顶节段、桩身和桩端节段通过穿过预应力孔道的预应力筋锚固在一起。使用该预应力锚固桩能够实现快速、高效施工。

    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5504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48226.7

    申请日:2015-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在铁路路基一侧的大锤和地震信号触发器以及设置在铁路路基另一侧的地震检波器和地震记录仪,在大锤一侧的路基上,沿路基延伸方向成列布置有多个炮点;大锤用于逐个炮点激发地震信号;地震信号触发器设置在所述大锤的锤柄上,并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地震记录仪连接,用于提示地震记录仪何时开始接收地震信号;地震检波器设有多个且沿路基的延伸方向布置成多列,一连接电缆按顺序将各地震检波器串联,且连接电缆的末端与地震记录仪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该系统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该方法施测方便、成果直观、分辨率高。

    一种铁路连续减隔振结构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32772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302721.8

    申请日:2014-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连续减隔振结构,其主体结构为填充沟,填充沟内设置有连续紧密排列的中空柱体,中空柱体的外壁与填充沟内壁之间设置有填充体。所述的中空柱体为双壁波纹管。所述的填充体为EPS颗粒水泥土混合填充料。本发明的铁路连续减隔振结构,保证了减隔振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加隔振结构的设计深度。填充体采用轻质的EPS颗粒水泥土混合填充料,一方面保护双壁波纹管自身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不同介质间的波阻抗比,提高隔振效果。

    用于减隔振的空井组及空井排

    公开(公告)号:CN205530384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290095.X

    申请日:2016-04-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减隔振的空井组,包括具有一定长度的金属方管、设置在所述金属方管底部开口处的预制桩尖和设置在所述金属方管内的塑料管,所述塑料管的长度与所述金属方管的长度相当,所述塑料管的底部与所述预制桩尖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方管的底部与所述预制桩尖的顶面贴合;所述预制桩尖顶部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金属方管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预制桩尖在宽度方向的纵截面形状为倒三角形。一种用于减隔振的空井排,包括至少两排上述空井组,每排的多个空井组之间形成间隔,相邻两排的空井组交错排列。所述空井排设置在振源与被保护对象之间,能有效地阻止振动向受保护结构传播;由于采用预制构件,所以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廉。

    预制拼装式体外预应力锚固抗滑桩

    公开(公告)号:CN205348166U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20066784.2

    申请日:2016-0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拼装式体外预应力锚固抗滑桩,其桩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桩顶节段、桩身和桩端节段,桩身由多个结构相同的桩身节段上下依次连接而成,所述桩身节段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或中空的矩形,每个桩身节段的顶面形成有凹槽、底面形成有凸块,相邻两桩身节段中,上部桩身节段的凸块嵌入下部桩身节段的凹槽中;桩顶节段的底面形成有与桩身节段的凹槽形状相适应的凸块;桩端节段的顶面形成有与桩身节段的凸块形状相适应的凹槽;桩顶节段和桩端节段为实体结构,桩顶节段、桩身和桩端节段通过布设在桩身外的预应力筋锚固在一起。该锚固抗滑桩实现了工厂化制造,具有模块化、标准化、大批量制造的特点,降低了施工难度,施工快速高效。

    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046539U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20778876.9

    申请日:2015-10-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在铁路路基一侧的大锤和地震信号触发器以及设置在铁路路基另一侧的地震检波器和地震记录仪,在大锤一侧的路基上,沿路基延伸方向成列布置有多个炮点;大锤用于逐个炮点激发地震信号;地震信号触发器设置在所述大锤的锤柄上,并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地震记录仪连接,用于提示地震记录仪何时开始接收地震信号;地震检波器设有多个且沿路基的延伸方向布置成多列,一连接电缆按顺序将各地震检波器串联,且连接电缆的末端与地震记录仪连接。该装置施测方便、成果直观、分辨率高。

    钢筋混凝土底板式石笼弃方侧向排水沟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282157U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20677855.3

    申请日:2014-1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底板式石笼弃方侧向排水沟结构,包括紧邻路堑边坡修筑的浆砌片石壁;浆砌片石壁的外侧及下方设置有不透水土工布,在浆砌片石壁和不透水土工布的下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底板;在浆砌片石壁邻近路堑边坡的一侧设置有镀锌铁丝包裹的石笼,石笼与路堑边坡表面的缝隙中填充粗砂或小粒径弃方填料。与当前常用的道路侧向排水沟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为:采用镀锌铁丝包裹的石笼,不仅起到透水、排水的功效,同时还有利于环境保护;采用粗砂或小粒径弃方填料作为填料,有效起到反滤层和隔离排水沟水流的作用;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作为排水沟的基础,有效避免了排水沟底部开裂现象,提高了侧向排水沟使用的耐久性。

    斜向锚索水泥土桩路基加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360962U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20336001.4

    申请日:2013-06-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向锚索水泥土桩路基加固结构,包括位于路基边坡上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位于路基体内部的数根交错布置的带锚索的水泥土桩,位于水泥土桩两端的上锚头和下锚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侧路基边坡上设置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有效地限制了路基边坡的侧向挤出变形,提高了控制路基体沉降的功能;在路基边坡坡脚以上部分施工水泥土桩对路基体中上部有显著的补强作用,且施工对下部光缆的扰动较小;通过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增强了水泥土桩的抗弯刚度,降低了水泥土桩弯曲开裂的概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施工时地形适应能力强、推广应用效果好。

    一种U形板桩减隔振屏障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781018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347265.9

    申请日:2015-05-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形板桩减隔振屏障结构,该结构的主体为倾斜地置于振源与被保护对象之间的土体中的U形板桩排,U形板桩排由多个连续弯折而成的U形板桩连接构成。倾斜的U形板桩排倾向于振源或倾向于被保护对象。U形板桩排的斜度宜为1:3~1:4。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倾斜的U形板桩排作为减隔振屏障,在振源与受保护结构之间形成一条竖向倾斜的介质变异带,利用振动波在倾斜介质变异带上发生反射与折射导致的相位差,削弱了传播至受保护结构的振动波,提高了屏障的减隔振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