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柱形铁质金属工件的双面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4923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187418.8

    申请日:2021-02-18

    发明人: 王俊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柱形铁质金属工件的双面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支杆、检测仪、传送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传送机构上,该用于柱形铁质金属工件的双面检测装置,通过传送机构实现工件的传送,通过检测仪对工件的一面进行检测,通过翻转机构翻转工件,通过另一个检测仪对工件的另一面进行检测,与现有的检测装置相比,该装置通过一道工序能对工件的两面同时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通过一个输出端实现传送机构和翻转机构的运行,节省了能源,且传送机构和翻转机构采用联动,实现工件的在线翻转,且该联动采用纯机械结构,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高了实用性。

    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耐热钢劣化状态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0703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85286.8

    申请日:2021-01-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耐热钢劣化状态评估方法,包括步骤:(1)选取n个老化状态参量已知、厚度一致的耐热钢材料作为定标样品,利用多种无损检测方法对定标样品进行检测,获取多维无损检测参数;(2)确定耐热钢材料的主要老化因素,并根据主要老化因素选择相关的无损检测参数建立主要成分模型,以描述老化状态参量与多维无损检测参数之间的物理关系;(3)对主要成分模型的残差进行修正,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耐热钢劣化状态评估模型;(4)对待评估耐热钢工件进行与定标样品相同的无损检测,将得到的所有无损检测数据代入步骤(3)中的评估模型中,计算得到耐热钢工件的老化状态参量。该方法可快速评估耐热钢的劣化状态。

    一种表征高通量钼合金多尺度微区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6633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264418.5

    申请日:2020-1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征高通量钼合金多尺度微区性能的方法,将高通量方式制备的钼合金分为纯净段和过渡段,根据成分过渡段有很明显的成分变化,将过渡段均分成若干小区域,并对其进行包括钼镧合金微区形貌,微区腐蚀电位,微区硬度以及微区成分的多尺度表征,建立氧化镧含量‑钼合金晶粒尺寸‑耐蚀性‑硬度之间的关系。本发明利用小样品获得大批钼合金数据以供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及优化,通过将高通量实验和实验室常用的测试手段进行多尺度结合的方式,实现了钼合金高通量表征,该方法测试周期短,实验便捷且成本低。

    一种单相钛合金孪生变形行为的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8006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864100.4

    申请日:2020-08-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相钛合金孪生变形行为的验证方法,属于先进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对单相TA7ELI钛合金进行不同温度下的拉伸试验,获取相应的拉伸载荷‑位移曲线,判断曲线的塑性变形阶段有无锯齿状变形特征。对第一单相钛合金拉伸断裂件沿拉伸方向剖切制样,从断裂处到夹持端沿平行于拉伸轴向方向进行金相显微组织拍照,并对拍照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此外,对第二单相钛合金拉伸断裂件进行断口端面观察,寻找断口中有无线性孪生变形特征,若有,则可以结合金相组织中的变形孪晶及载荷‑位移曲线中的锯齿状特征系统验证TA7ELI单相钛合金在低温条件下的孪生变形行为。

    原子尺度下CHDG-A奥氏体耐热钢微观组织表征获取的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35759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99368.X

    申请日:2020-06-28

    发明人: 王稳 苗现华

    摘要: 本发明涉及原子尺度下CHDG-A奥氏体耐热钢微观组织表征获取的试验方法,包括:采用真空感应加电渣重熔制备CHDG-A奥氏体耐热钢;通过控制始锻的压下量和终锻温度将铸锭热锻成棒,热锻后经固溶处理;对CHDG-A奥氏体耐热钢进行恒定应变速率和跳跃应变速率的压缩热模拟试验;获取CHDG-A奥氏体耐热钢的流变应力曲线特征,根据流变应力曲线特征获取CHDG-A奥氏体耐热钢发生PLC效应时的时域特征量随变形参数的变化规律,其中时域特征量包括临界应变量、最大应力振幅以及锯齿数;通过计算确定动态应变时效敏感变形区域;采用3DAP确定诱导PLC效应的溶质原子气团种类及其三维空间分布,并利用HRTEM观察PLC效应发生时位错组态的演变规律。

    鉴别等轴钛合金的方法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21764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219369.4

    申请日:2019-03-21

    IPC分类号: G01N21/84 G01N1/32 G01N33/2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别等轴钛合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抛光待鉴别样品获得一抛光面,所述抛光面的粗糙度满足预设粗糙度范围;蚀刻所述抛光面以获得以观察面;根据所述观察面具有规则分布的第一物相和第二物相,判断所述待鉴别样品为等轴钛合金。本发明的鉴别方法成本低、时间短且准确性好。

    一种基于凝固组织区域对应的重轨轧制区域遗传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0779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495050.7

    申请日:2020-06-03

    IPC分类号: G01N33/204 G01N1/32

    摘要: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凝固组织区域对应的重轨轧制区域遗传表征方法。该方法包括:(1)对铸坯代表区域进行凝固组织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铸坯代表区域进行晶区划分;(2)对钢轨进行枝晶腐蚀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钢轨进行划分晶区;(3)对铸坯代表区域和钢轨的晶区具体位置进行对应,确定区域遗传关系。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有效获得重轨钢轧制过程中铸坯与钢轨的区域对应关系,为钢轨质量的精细化控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具体地,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使大断面重轨钢铸坯轧制过程的区域迁移遗传得以表征,为重轨钢非金属夹杂物评级检验结果改善控制提供重要工艺实施参考,为轧制模拟计算模型的校验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种能够无损检测的金具压接质量探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72967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811477407.8

    申请日:2018-12-05

    IPC分类号: G01N33/2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无损检测的金具压接质量探查装置,包括安装板和检测仪,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龙门架,龙门架的两个竖直部相对的一侧通过移动机构与检测仪连接,龙门架的其中一个竖直部侧壁通过矩形通孔滑动套接有矩形杆,矩形杆的一端穿过矩形通孔并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板,矩形杆的杆壁上开设有T型滑槽,T型滑槽内设有限位机构,龙门架的另一个竖直部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贯穿龙门架的竖直部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矩形块。本发明,能够方便工人快速固定金具,而且能够快速均匀的对金具的表面进行探测,同时也能够对不同长度的金具进行探测。

    一种等厚材料的激光小孔焊焊缝质量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470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72797.7

    申请日:2019-12-27

    申请人: 中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3/2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厚材料的激光小孔焊焊缝质量评估方法,包括:步骤1:判断焊接母材是否为同种材料以及是否熔透;步骤2:确定母材厚度T,同时测量焊缝高度H、上熔宽D1、下熔宽D2、左上角宽L1和右上角宽L2共五种几何特征作为评估指标参数;步骤3:结合各几何特征获得不同的评估指标,将其均归一化在0-1之间,然后将各评估指标进行组合获得焊缝质量定量评估模型,利用所提出的焊缝质量评估模型对焊缝质量进行定量评估与分析。本方法操作简单、评估成本低、耗时短且对人体无害,另外,评估结果不受母材种类、厚度和表面光滑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其他视觉检测技术,能够将评估指标定量化、规范化,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准确度。

    一种预测金属材料表面强化后硬化层深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244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178476.3

    申请日:2019-11-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金属材料表面强化后硬化层深度的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性能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求解预测金属材料表面硬化层深度公式中的两个参数,获取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指数,预测金属材料表面强化后的硬化层深度。利用本发明可以快速准确预测金属材料表面强化后硬化层的深度,节省了大量实验时间和费用。基于此发明可以指导金属材料的表面强化设计,对金属材料的疲劳延寿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