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05169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037346.8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2 ,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上部构件部分来稳定地吸收从车辆前方施加的冲击负载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一种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设置有左右一对上部构件(9),该左右一对上部构件(9)在左右的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大致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其后端部连接于车厢的前部侧方的前柱。上部构件具有左右侧方的壁部和上下的壁部,且其截面呈大致矩形。在形成于上部构件(9)的邻接的壁部之间的角部中的、没有凸缘的至少一个角部,设置有凹陷部(20F)、(20R)等脆弱部。
-
公开(公告)号:CN115107883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0021485.7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向前侧车架有效传递荷载输入,同时使变形状况稳定。前侧车架(1)的前端部(1a)向车宽方向的外侧扩大宽度,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平坦的上壁(3);从上壁(3)的内端向下方延伸的内壁(4);从内壁(4)的下端向外侧下方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壁(5);和从第一倾斜壁(5)的外端向外侧延伸的平坦的下壁(6)。另外,前端部(1a)具有将上壁(3)和下壁(6)的各外端缘之间沿上下方向连结的外壁(7);和在上壁(3)与下壁(6)之间上下延伸并将前侧车架(11)的前端部(1a)的截面沿车宽方向一分为二的加强壁(9)。被一分为二的前端部(1a)的一个截面(d1)包括第一倾斜壁(5)。
-
公开(公告)号:CN114537536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300748.X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近藤武宏
IPC: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从外部输入过大载荷时能够避免被支承框架与支承被支承框架的支承框架之间不慎弯折的车身构造。该车身构造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的前侧车架(11、被支承框架);支承前侧车架(11)的车室侧端部的前侧后端部(12、支承框架);加强件(21),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在前侧后端部(12)内,与前侧后端部(12)一起形成闭合截面;以及隔板(22),其与加强件(21)的前侧车架(11)侧的部位邻接,并面向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在前侧后端部(12)内,将隔板(22)的上方缘部与加强件(21)的被支承框架侧端部构成为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1665383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026814.1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下构件及上构件的连结部位适当地承受前碰撞载荷的车身前部构造。车身前部构造(1)包括:下构件,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随着趋向后方而朝向上方;上构件(7),其从下构件的后端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下构件及上构件以多个面相互连结,下构件及上构件(7)的各面的连结部位(B1、B2、B3)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11525794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021012.7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抑制在以折曲部为中心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倾斜的方向上作用的应力。仪表板下构件(28)具有从车辆前方朝向车辆后方降低的倾斜面(32),在该倾斜面(32)中,前侧车架(12)具有当侧视观察时以越趋向车辆后方越位于车辆下方的方式沿着倾斜面(32)折曲的折曲部(34),前侧车架(12)的与该折曲部(34)相比位于车辆后方的车辆后方部分沿着所述地板面水平地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且前侧车架(12)的车辆后方部分的车辆后端(12a)与前通道侧车架(44)的车辆后端(44a)相比更加向车辆后方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1524644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026631.5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能够使车身轻量化且能够降低从支承动力系统的安装部向车身传递的振动的车身前部构造。车身前部构造(1)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前侧车架(12):在前侧车架(12)的车宽方向外侧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上构件(14);配置于前侧车架(12)与上构件(14)之间的安装部(3);和设于前侧车架(12)与上构件(14)之间并支承安装部(3)的多个桁架构造(2)。
-
公开(公告)号:CN115139959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305027.6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6/04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正面碰撞时使电池承载部稳定地变形而使电池旋转的车辆的电池旋转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电池旋转结构30,包括:电池B,与发动机搭载零件12相对;电池支承面,在正面碰撞时可变形为山型;一对电池卡止片,设置在电池支承面的前后方向中央的两个侧部;一对卡止杆41,卡止在一对电池卡止片的卡止孔中;及,按压板42,由一对卡止杆41上部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15139958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209021.9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6/04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电池安装部支承结构,能够稳定地支承一对电池支承脚并实现轻量化,而不限于配置在前端侧架的内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车辆的电池安装部支承结构包括:前支承脚34及后支承脚31、32,支承电池B;及,连结部件33,连结前支承脚34及后支承脚32;前支承脚34及后支承脚31、32在连结部件33的前后由前端侧架11的上表面及侧面112支承。
-
公开(公告)号:CN11510788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068313.5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即使在弯曲部作用有来自减震器的输入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欲要使弯曲部展开的力。车身前部构造包括:第1加强部件(22),其在减震器外壳(16)与轮罩(18)之间设有弯曲部(20),并沿着该弯曲部(20)的车辆前方的轮罩(18)架设于前侧车架(12)与上构件(14)之间;以及减震器基座(24),其固定于减震器外壳(16)的上端,车身前部构造配置有第2加强部件(26),该第2加强部件(26)以跨过该弯曲部(20)的方式将减震器基座(24)与第1加强部件(22)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1510788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026639.1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近藤武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容易获得希望的变形状况且能量吸收性能良好的车身前部构造。车身前部构造具有:前侧车架(3),其从车辆(1)的车室(2)的前部下侧向前方延伸设置有左右一对;上构件(5),其从配置在车室(2)的前部的前柱(4)向前方延伸设置;和下构件(6),其从上构件(5)的前部(5a)向下方延伸设置且配置于前侧车架(3)的前端(3a)的车宽方向外侧。另外,前侧车架(3)以及下构件(6)的各前端(3a)、(6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对齐配置。并且,下构件(6)将后端(6b)与上构件(5)的前部(5a)结合。由此,下构件(6)当车辆的前面碰撞时能够以上构件(5)为支点旋转变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