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叶双向进流无轴侧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41209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255902.1

    申请日:2020-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导叶双向进流无轴侧推装置,用于提供船舶侧向推力。该双导叶双向进流无轴侧推装置包括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固定设于船体上的导管、可旋转地设置于导管内的集成电机转子、与集成电机转子集成的叶轮以及呈中心对称分设于叶轮两侧的左侧定子和右侧定子。左侧定子与右侧定子的中心对称点与叶轮的中心对称点为同一点。如此设置,左侧定子与右侧定子能够实现满足双向进流要求,并且能够通过改变叶轮旋转方向实现侧向推力方向的改变,同时进流侧导叶可以起到均匀来流并为流体施加预旋的作用,有利于延缓空泡发生,降低噪声,提高效率,出流侧导叶能够回收出流旋转能量,进一步提高效率。

    一种适用于大中型低速永磁电机的磁极

    公开(公告)号:CN108923556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764519.5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中型低速永磁电机的磁极,属于永磁电机技术领域,该磁极包括多个磁极小段、至少一根轴向导磁拉杆、至少两块端部压板和若干拉紧螺母,其中,多个完成充磁的磁极小段通过导磁拉杆贯穿并串连成整体,两端通过端部压板和拉紧螺母压紧固定,形成完整磁极。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进的适用于大中型低速永磁电机的磁极,融合现有表贴式和内嵌式磁极结构各自技术优势,同时兼顾了内嵌式磁极结构工艺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还兼顾了表贴式磁极结构电磁性能好的优点,能同时满足大中型低速永磁电机对工艺性、可靠性和振动噪声性能的要求。

    水下电机电缆的橡胶双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07006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10969371.X

    申请日:2016-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5/225 H02K5/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电机电缆的橡胶双密封结构,它包括一个开有圆形凹槽的电机端板和一个开有圆形通孔的导管壁板,电机端板与导管壁板呈紧密配合,电机端板凹槽中心开有一个圆形穿缆孔。电机端板开槽端延伸出硫化凸台并与电机端板的凹槽形成第一水密腔,导管壁板开孔处延伸出硫化端盖,此端盖横截面为“L”形,硫化端盖与导管壁板的圆孔、电机端板形成第二水密腔,在第二水密腔内嵌入一个固定在电机端板背面、用于隔绝海水的增强凸台。第一水密腔及第二水密腔沿轴向加工出内螺纹,增强凸台在其内、外表面分别沿轴向加工出内、外螺纹。

    一种多相永磁电机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4492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22407.8

    申请日:2017-01-12

    Abstract: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的多相永磁电机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输入或修改电机的设计变量;二、输入或修改电机的虚拟测试配置;三、根据步骤一中的设计变量生成需评估的电机设计列表;四、对步骤三中电机设计列表中的电机进行有限元建模并设置;五、根据步骤二中的参数利用步骤四中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虚拟测试;六、对步骤五中的结果进行后处理;七、重复步骤四至步骤六直至步骤三中的电机设计列表中的参数都完成评估;八、生成电机设计和性能的报表。本发明的设计方法适用于任意相数、任意极槽配合、多种定子槽型和磁极类型的径向磁通永磁电机设计。

    一种蒸发冷却电机的多功能安保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53582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95985.3

    申请日:2016-08-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9/20 H02K9/193 H02K22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发冷却电机的多功能安保装置。它包括连通电机气液出口的第四管道、空压机、冷凝器和储存罐,所述第四管道与空压机进口管路连通,第四管道上设有气液分离器和第三电动阀,所述空压机出口管路通过第五管道与冷凝器进口连通,冷凝器出口与储存罐进口连通,储存罐出口通过第七管道与电机气液进口连通,第七管道上设有第六电动阀。本发明具备储气、补气、补液、干燥过滤、过压放气、充气和临时储存冷却介质等七种功能,实现了强迫式循环蒸发冷却电机稳定运行和安全可靠的要求。

    一种采用喷淋冷却方式的磁脂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24552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93964.8

    申请日:2016-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喷淋冷却方式的磁脂密封装置。它包括转轴、端盖盘、极靴、磁脂和永磁体,所述端盖盘一侧固定有环形的喷淋管,喷淋管内填充冷却介质,所述喷淋管和极靴位于端盖盘的同一侧,所述喷淋管环绕所述转轴设置,所述喷淋管内侧与极靴对应位置沿圆周间隔设有多个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的出口对准极靴。本通过采用沸点较低、换热效果好的冷却介质对磁脂密封装置极靴进行喷淋冷却,可大大降低运行过程磁脂运行温度,有效提高磁脂寿命及可靠性,整个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等特点。

    一种非正弦供电多相电机的磁势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60737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310587530.6

    申请日:2013-1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分析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非正弦供电多相电机的磁势分析方法,该方法引入等值正序电流与等值反序电流的概念,将合成的正转圆形旋转磁场与反转圆形旋转磁场分别看作由等值正序电流与等值反序电流产生,将各次谐波电流表示为指数形式的电流相量,以磁势等效为基础,得到各次谐波磁势所对应的谐波等值序电流,再直接求相应的空间谐波正转磁势与反转磁势。本发明方法从电机学基本原理出发,概念清晰,避免了传统方法将每相各次谐波磁势叠加的庞大计算,适用于多种工况下的多相电机磁势分析;即使遇到缺相或绕组不对称、电流不对称等故障情况时,只需要更改电流矩阵或绕组空间位置矩阵中的相应元素即可。

    一种立式混合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929010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13317.6

    申请日:2014-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立式混合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高速永磁电机为充发一体式电机,输入/输出端连接矩阵变换器,配以可高速旋转的飞轮本体,使系统具有储能和放能双向功能。采用永磁偏置轴、径向混合磁轴承作为主支撑结构,机械滚动轴承提供系统失稳保护,降低了飞轮储能系统的待机损耗,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系统的金属外壳较厚,形成真空腔,降低系统转子风磨损耗,同时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基座较大,降低系统重心,提高系统稳定性。因此,本系统具有大容量、高转速、高功率密度、低待机损耗等特点,可用于电网调峰、不间断电源、混合动力机车等场合。

    一种永磁偏置混合径向磁轴承

    公开(公告)号:CN103925292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13316.1

    申请日:2014-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永磁偏置混合径向磁轴承,包括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两个定子铁心,每个定子铁心磁极极靴位置布置一导磁块,导磁块之间嵌入有永磁体,每个定子铁心的径向槽内分布有缠绕各个磁极的绕组线圈;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设置在与定子铁心对应位置的转子铁心、布置在转子铁心轴向位置之间的导磁环;导磁块与转子铁心之间留有工作气隙。定子铁心的每个磁极对应的永磁体大小相同,通过工作气隙向径向各个方向提供相同的偏置力;各绕组线圈产生的电磁场与永磁体产生的永磁偏置磁场相互抵消或叠加,可以对径向各方向提供承载力。该永磁偏置混合径向磁轴承结构简单、可高速运行、损耗低,特别适用于大承载力大容量的高速系统。

    一种永磁偏置混合轴向磁轴承

    公开(公告)号:CN103925291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12880.1

    申请日:2014-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永磁偏置混合轴向磁轴承,包括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及转子双推力盘;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外壳、上定子端板、上永磁体、定子中心板、下永磁体、下定子端板、定子励磁线圈;所述上定子端板和下定子端板分别与转子双推力盘的外端面构成外上气隙和外下气隙,所述定子中心板与转子双推力盘的内端面构成内上气隙和内下气隙;所述上永磁体和下永磁体轴向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反。在所述内外气隙内产生永磁偏置磁场,定子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对永磁偏置磁场进行调节;所述磁轴承结构坚固可靠、可应用于高速运行场合、具有高能量密度,适用于大功率大承载力的高速系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