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5982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046288.0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B01J23/06 , C02F1/30 , C02F101/30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纳米棒状氧化锌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光催化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所述方法是在熔盐反应中通过调节无机盐的加入量实现对氧化锌微观结构的有效调控,以获得长纳米棒状结构(长度约为5.5μm)的氧化锌材料。本发明的长纳米棒状氧化锌由于具有良好微观结构和增强表界面反应,可以快速实现载流子的强化分离;同时,由于增强的表界面,用作催化剂时与探针分子污染物之间拥有了更多的活性反应位点,从而展现出很好的物化活性,以促进对污染物的有效降解。本发明的长纳米棒状氧化锌用作催化剂时在光照射下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对潜在的环境污染物的降解效率高达95%。
-
公开(公告)号:CN115090327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658390.6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B01J31/22 , B01J35/00 , C07C253/30 , C07C255/54 , C08G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位位点数可控、负载单金属原子的共价有机框架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光催化材料包括共价有机框架和金属;所述共价有机框架具有片层结构,所述金属以离子的形式负载在所述共价有机框架的表面和/或孔隙中;所述共价有机框架包括配位位点,所述配位位点控制金属的负载量,所述金属的负载量为0.001‑10wt%。本发明的光催化材料可用于构建催化剂体系,并应用于芳烃‑氧交叉偶联反应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797910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010549633.3
申请日:2020-06-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缺陷的纳米微球状钙钛矿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是在溶剂热反应中通过调节有机溶剂的加入量实现对催化剂形貌的调控,获得均匀的微球状纳米结构。这种微球状纳米结构可以对光实现多次吸收、反射和折射,进而实现对太阳光的充分利用。相比于二维材料(如纳米片结构),本发明的微球状纳米结构不仅在边缘,还可以在表面传输,增强表界面反应,有利于光生电荷的分离和传输。所述方法是在溶剂热反应中通过利用三氯化钛和抗坏血酸的还原和诱导作用引入缺陷,拓展并增加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同时也可变成活性反应位点,进一步促进光催化NO去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9032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58390.6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B01J31/22 , B01J35/00 , C07C253/30 , C07C255/54 , C08G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位位点数可控、负载单金属原子的共价有机框架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光催化材料包括共价有机框架和金属;所述共价有机框架具有片层结构,所述金属以离子的形式负载在所述共价有机框架的表面和/或孔隙中;所述共价有机框架包括配位位点,所述配位位点控制金属的负载量,所述金属的负载量为0.001‑10wt%。本发明的光催化材料可用于构建催化剂体系,并应用于芳烃‑氧交叉偶联反应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79791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10549633.3
申请日:2020-06-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缺陷的纳米微球状钙钛矿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是在溶剂热反应中通过调节有机溶剂的加入量实现对催化剂形貌的调控,获得均匀的微球状纳米结构。这种微球状纳米结构可以对光实现多次吸收、反射和折射,进而实现对太阳光的充分利用。相比于二维材料(如纳米片结构),本发明的微球状纳米结构不仅在边缘,还可以在表面传输,增强表界面反应,有利于光生电荷的分离和传输。所述方法是在溶剂热反应中通过利用三氯化钛和抗坏血酸的还原和诱导作用引入缺陷,拓展并增加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同时也可变成活性反应位点,进一步促进光催化NO去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294661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810245437.X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大学
IPC: C07C1/26 , C07C15/04 , C07C15/14 , C07C41/24 , C07C43/2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溴代芳香化合物的脱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多溴代芳香化合物、光还原剂混合并在光照下进行反应,得到完全脱溴的芳香化合物。其中,所述多溴代芳香化合物选自芳香化合物中除被至少一个溴取代的位点外,其他位点无取代和/或被惰性基团取代的化合物,例如被1‑10个溴取代的化合物,如被1、2、3、4、5、6、7、8、9或10个溴取代的化合物。所述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反应效率高,能够有效地避免产生毒性更大的有毒中间体,并且能够实现多溴代芳香化合物的完全脱溴。
-
公开(公告)号:CN108276245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015780.5
申请日:2018-0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大学
IPC: C07C17/23 , C07C25/13 , C07C45/65 , C07C49/8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光催化实现全氟代芳香化合物还原至部分氟代芳香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全氟代芳香化合物在光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光照反应得到部分氟代的芳香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制备部分氟代芳香化合物反应中反应流程较多,操作复杂、耗能大、反应耗时长等问题,可以高效、绿色地合成部分氟代芳香化合物。例如本发明中使用的牺牲剂可以充当反应溶剂、反应在光照下进行,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3539631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466782.3
申请日:2013-10-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7C25/06 , C07C25/08 , C07C17/20 , C07C43/29 , C07C41/22 , C07C43/225 , C07C25/22 , C07D213/61 , C07D333/28 , C07D215/18 , C07B39/00 , B01J23/7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化学有机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卤素转换反应制备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光化学催化合成方法。本发明是将溴代芳香化合物溶解在乙腈中,加入铁催化剂和无机氯盐构成反应体系,用光源照射反应体系,在空气、氧气或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反应,反应后得到高选择性的氯代芳香化合物,选择性达到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086866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053291.6
申请日:2013-02-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7C51/235 , C07C53/122 , C07C53/124 , C07C6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氧化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光催化选择性氧化醛合成酸的方法。本发明的利用光催化选择性氧化醛合成酸的方法是溶解在水中的醛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的诱导下,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水相介质中,向透明容器中通入空气或氧气,在反应温度为60~80℃及搅拌的状态下可得到的较高产率的氧化产物为酸。
-
公开(公告)号:CN103709161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693735.2
申请日:2013-1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7D471/06 , C09K11/06 , G01N2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71/06 , C09K11/06 , C09K2211/1029 , G01N21/643 , G01N2021/64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有机胺类气体具有荧光和光电导双响应的一维有机半导体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合成出含有苝酐的双亲性苝酰亚胺衍生物作为构筑单元,然后在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混合液中制备得到由多个含有苝酐的双亲性苝酰亚胺衍生物,并通过苝酐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自组装得到本发明的一维有机半导体纳米线。当由所述一维有机半导体纳米线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的多孔膜与有机胺蒸汽接触时,其荧光会发生猝灭;而与有机脂肪胺蒸汽接触时,其光电导会出现增强,与有机芳香胺蒸汽接触时,其光电导会出现降低。结合上述荧光和光电导响应的结果,由所述一维有机半导体纳米线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的多孔膜能够选择性区分有机脂肪胺和有机芳香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