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2866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26444.2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92 , G01R31/367 , G06F17/16 , G06N3/0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技术领域,具体为小样本容量标签下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特征因子;根据无监督特征优化算法对特征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特征进行映射;进行GPR训练;得到电池SOH评估模型;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出的小样本容量标签下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及系统针对训练特征与测试特征分布不一致问题,引入了无监督优化的算法,利用基于训练特征和部分测试特征得到的映射空间对原始特征因子进行了优化,有效地降低了训练数据分布与测试数据分布之间的差异。
-
公开(公告)号:CN1198134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312377.9
申请日:2025-03-1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池组主动均衡方法、系统,包括多个串联的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内包括多个串联的电池单体;电池模组之间通过开关控制该电池模组的切入与切出;每个电池模组内的电池单体之间也通过开关控制该电池单体的切入与切出。本发明采用基于柔性重构的两层拓扑结构,将电池组划分成多个电池模组,且电池模组间与电池模组内的多个电池单体串联方式相同,均通过单刀双掷开关切入切出,为后期在不影响平衡功能的情况下隔离故障单体或模组;为提高均衡时效性和均衡一致性提供硬件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7208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74563.6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3323 , G01R31/367 , G01R31/36 , G01R31/385 , G01R31/388 , G01R31/389 , G01R31/392 , G01R31/396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499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钠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内运行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在模型中,设置了多个分支层,每个分支层承担着不同的预测任务,接收来自隐藏层的输出作为输入,并通过各自的全连接神经元和激活函数进行数据处理;在神经网络中,将输入数据从输入层逐步传递至输出层;通过激活函数以及各层间的权重计算得到输出层的输出结果;完成前向传播,将预测结果与对应的真实标签值进行对比,得到损失函数值,以量化预测结果与实际标签的差异;利用损失函数将误差反向传播至整个网络,求取参数损失贡献,反向计算梯度;根据梯度方向最小化损失函数;求取梯度信息;调整神经网络参数。本发明解决了电池状态监测的准确性及实时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76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27695.3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引入负下垂环节的逆变器VSG控制策略及其参数设计方法,属于逆变器控制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VSG有功控制环,在VSG有功控制环中引入负下垂环节,改变VSG有功功率参考值;步骤2、根据惯量支撑能力要求,确定VSG有功控制环中惯量系数;步骤3、根据逆变器稳定运行要求,确定在步骤2的惯量系数下的VSG有功控制环中阻尼系数;步骤4、根据一次调频要求,确定逆变器所应体现的等效下垂系数;步骤5、配置负下垂环节增益系数,使逆变器所应体现的等效下垂系数符合要求;通过引入负下垂环节,克服了VSG控制中阻尼特性与下垂特性耦合所带来的参数设计困难,在保证VSG控制下逆变器稳定性的同时,使其下垂系数处在合理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6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74979.6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合跟网‑构网系统无锁相环同步跟踪模式的控制系统,属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领域,构网型控制产生的相角信息用于跟网型逆变器的同步,无需锁相环实现跟网型逆变器同步。该控制技术能避免锁相环动态带来的潜在不稳定因素,同时使跟网、构网两台逆变器均具有更加良好的暂态性能。改进方案中将逆变器直流侧的理想电压源替换成单电流环控制的boost电路,且在交流侧构网型控制的有功环中加入了直流电压环。相比于前述发明的控制技术,该改进能使得该控制技术做到无频率稳态偏差,具有更加良好的暂态与稳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93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538480.0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母线电压分区的多端口能量互补设备多模式协调控制方法,结合能量互补设备的离网运行场景提出一种以母线电压为反馈量的设备内协调控制策略。该方法采用不同的直流母线电压限值将微网运行划分为5种模式,并制定了各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及其之间的切换原则,通过在模式切换时分别采用延时和电压的滞环切换方法,再加入电压偏差补偿环节来减小传统下垂控制的偏差,从而不仅避免了控制系统因电压波动频繁切换运行模式,还提高了母线电压的电能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16355.8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计及多环节运行特性的PEMWE最优运行策略规划方法,包括采用遗传算法对预先构建的PEMWE‑储氢规划与运行优化模型进行求解,随机生成N个PEMWE容量配置方案,PEMWE‑储氢规划与运行优化模型以规划周期内总成本最小为上层模型优化目标,以衰减量最小作为下层模型优化目标;将N个容量配置方案逐个代入下层模型,作为下层模型运行优化的边界条件,生成M个PEMWE运行方案,将最小衰减量对应的运行方案作为最优运行方案;将最优运行方案对应的衰减量返回上层模型,计算上层模型优化目标的适应度值,对比N个运行规划方案的净现值,保留净现值最大的容量配置及运行方案;判断在满足预先设置的迭代终止条件时,输出PEMWE最优运行策略规划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100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16356.2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8 , H02J15/00 , H02J3/38 , H01M8/04298 , G06F17/11 , G06Q50/06 , C25B1/04 , C25B9/65 , C25B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季节性氢储能的电‑氢协同源储规划方法,包括根据规划区域的发电与负荷数据,得到中长时间尺度源荷特征;将中长时间尺度源荷特征输入至电源‑氢储能容量优化模型,以电源与氢储能投资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求解电源与氢储能容量配置方案与氢储能中长时间尺度的运行策略;将电源与氢储能容量配置方案与氢储能中长时间尺度的运行策略输入至短时储能容量优化模型,以短时储能年均投资运维成本与为满足极端调峰场景电力平衡增加配置的发电机组及氢储能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求解满足极端调峰场景下电力电量平衡的短时储能容量配置方案;最后利用多时间尺度运行优化模型,以各周的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求解电源与储能容量规划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67421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33501.9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灰狼算法的复合型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1、构建IMGWO算法模型;S2、构建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模型;S3、采集现有风电场和光电场年度风光电出力数据;S4、利用IMGWO算法模型,依据年度风光电出力数据,求解最优弃风弃光量和储能系统最小初始投资;S5、实现最佳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案。本发明通过构建基于粒子群小生境技术改进的多目标灰狼优化IMGWO算法的模型,采用粒子群小生境技术改进的多目标灰狼算法求解最优储能容量配置方案,侧重于新能源发电侧储能配置,考虑经济性和风光消纳能力,开展多目标储能优化配置,能够有效消纳风光,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44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736225.9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45/12 , H04L47/122 , H04L47/2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力通信业务中路由规划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路由节点构建业务传输路径,在构成的传输路径上输出业务的为输出路由节点,接收业务的为接收路由节点,然后业务在传输路径上进行传输;对业务的重要度以及传输路径的负载能力进行确定,设置重要度分析模块、路径搜寻模块、接收路由节点更改模块和负载能力分析模块;本发明中将超负载传输路径的输出路由节点之前的业务进行接收路由节点的更改,使更改后的接收路由节点位于低负载传输路径上,以借助低负载传输路径对超负载传输路径上的负载进行分流,避免业务传输路径过于集中,导致整个电力通信网络瘫痪。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