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8894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80079031.2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类负极活性物质因充放电导致的体积变化较小的锂离子电池用负极以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工序:使用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组合物和分散介质的浆料,在集电体或隔膜上形成涂膜的工序,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组合物包含硅类负极活性物质和碳类负极活性物质,在所述形成涂膜的工序之前或之后并且在组装锂离子电池之前,包含下述工序:向硅类负极活性物质中掺杂锂离子的工序、以及向碳类负极活性物质中掺杂锂离子的工序,所述制造方法实质上不包含干燥所述涂膜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7431210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80018621.X
申请日:2016-03-25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锂电池用正极(特别是构成该正极的树脂集电体)的耐久性的方法。通过锂电池用正极来实现,所述锂电池用正极具有含有聚烯烃类树脂基体和导电性填料的树脂集电体,和设置于所述树脂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在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相接的树脂集电体表面上配置有电子传导性层。
-
公开(公告)号:CN10878085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80015448.2
申请日:2017-03-08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电极的面积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对层叠有单电池的层叠体施加适当的按压压力的电池组。具有层叠有单电池(10)的层叠体(140)、具有第一开口部(126)且配置层叠体(140)的电池壳体(120)、将第一开口部(126)封闭的第一盖部件(170)。第一开口部(126)以与单电池的层叠方向S上的层叠体(140)的一面(142)相对的方式被定位。第一盖部件(170)构成为,在电池壳体(120)的内部压力比大气压低的情况下,在维持着封闭的状态下变形,与层叠体(140)的一面(142)抵接,将基于大气压与电池壳体(120)的内部压力的压差的压力施加到抵接的面。
-
公开(公告)号:CN107431210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8621.X
申请日:2016-03-25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 , H01M4/13 , H01M4/625 , H01M4/667 , H01M4/668 , H01M6/48 , H01M10/052 , H01M2004/028 , H01M2004/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锂电池用正极(特别是构成该正极的树脂集电体)的耐久性的方法。通过锂电池用正极来实现,所述锂电池用正极具有含有聚烯烃类树脂基体和导电性填料的树脂集电体,和设置于所述树脂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在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相接的树脂集电体表面上配置有电子传导性层。
-
公开(公告)号:CN104508893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80040875.8
申请日:2013-06-19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4/505 , H01M4/5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H01M2220/20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在非水系有机电解液二次电池中,下式所示的正极与负极的对充电容量比(A/C)设定为1.10以上且1.35以下。A/C=β×(负极充电容量×α)/(正极充电容量×η×τ)(式中的α是用负极面积/正极面积表示的电极面积系数,α>1.0,β是设计系数,0.85≤β≤1.15,η表示(25℃下的充放电效率)/(55℃下的充放电效率)所示的充放电效率比,τ表示(55℃下的充电容量)/(25℃下的充电容量)所示的温度特性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1836323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0880113058.X
申请日:2008-10-20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4 , H01M2/1673 , H01M2/1686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2300/0085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 , Y10T29/49115
Abstract: 当制造双极型电池时,首先制备双极型电极和隔离体。然后,向正极和负极中的一个电极(例如,正极)涂敷使得在该一个电极的表面上露出的量的电解质。之后,在涂敷有电解质的该一个电极的表面上配置隔离体,由此形成子组单元。之后,层叠多个子组单元,并且使涂敷至该一个电极的电解质通过隔离体渗透到另一个电极,由此形成组合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1192684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710187798.5
申请日:2007-11-30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此示教被构造成使引入的气泡最少化的双极性电池及该电池的制造方法。一个双极性电池包括电解质层,该电解质层包括具有渗透性以使电解质可以渗透其中的多个隔板,在该双极性电极中,在集电极的一侧形成阴极而在集电极的另一侧形成阳极。通过相互堆叠电解质层形成层叠体。层叠体的电解质层具有重叠的隔板层。
-
公开(公告)号:CN101079502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710104158.3
申请日:2007-05-21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5 , H01M10/0436 , H01M10/0525 , H01M10/613 , H01M10/65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高散热性及防振性的电池结构体。所述电池结构体(10),其将单电池层(20)多层层叠而形成,所述单电池层(20)将形成于一集电体(21)的表面的正极活化物质层(23)、保持电解质的隔离层(27)、形成于另一集电体(21)的表面的负极活化物质层(25)交替层叠,其中,所述电池结构体(10)在形成电池结构体(10)的多层单电池层(20)之中的至少一单电池层(20)与其它单电池层(20)之间具有散热部件(30)。
-
公开(公告)号:CN101076915B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580042545.8
申请日:2005-12-09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8 , H01M6/485 , H01M10/0418 , H01M2004/029 , H01M2300/0085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双极性电池,该电池是在电解质层中使用高分子凝胶电解质或液体电解质而形成的,可以防止由于电解液从该电解质部分渗出而引起的液接(短路)。本发明的双极性电池是将双极性电极夹着电解质层多个串联叠层而形成的双极性电池,所述双极性电极在集电体的一个面上形成正极、在另一个面上形成负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述电解质层的隔板、和成型设置于上述隔板的具有电解质的部分的外周部的用于密封的树脂。
-
公开(公告)号:CN101523655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80036195.3
申请日:2007-11-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4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8631 , H01M10/0404 , H01M10/052 ,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85 , H01M2010/0495 , Y02T10/7011 , Y10T29/10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公开了能够抑制气泡的引入从而产生优异的电池性能的双极性电池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公开了一种双极性电池,主要涉及电解质层的制备,该双极性电池包括:渗透性隔离体,使得电解质能够浸透到该隔离体中;以及双极性电极,在该双极性电极中,在集电体的一侧形成负极并且在集电体的另一侧形成正极。然后,彼此堆叠电解质层。当电解质层被设置到双极性电极时,经由隔离体将电解质层中的气泡从隔离体的一侧向另一侧排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