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42319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010597876.0
申请日:2010-12-15
Applicant: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7/00 , H01G9/058 , H01G11/26 , H01G11/28 , H01G11/38 , H01G11/70 , Y02E60/13 , Y02T10/7022 , Y10T29/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双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该电双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相互面对;以及离子可穿透的隔离件,所述离子可穿透的隔离件被间插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被压缩为在其中具有孔隙的金属纤维和填充孔隙的电极材料。电双层电容器具有低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和高输出密度。而且,由于电极形成得薄,因此可以使电双层电容器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034611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07971.7
申请日:2010-09-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G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155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11/12 , H01G11/28 , H01G11/36 , H01G11/70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电容器,其可以确保分极性电极层和集电体的充分的结合强度,具有稳定的特性,并提高能量密度。在集电体上形成以60wt%至90wt%,优选为70wt%至80wt%的比率含有碳纳米纤维或碳纳米管的缓冲层之后,在该缓冲层上形成分极性电极层,而在集电体上得到按顺序层叠有缓冲层和分极性电极层的一对电极。然后,通过使上述一对电极以使分极性电极层互相面对的方式在电解液中夹着隔离物相对,来形成电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847744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40701.7
申请日:2010-03-29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4/1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G9/016 , H01G9/038 , H01G9/058 , H01G9/155 , H01G11/06 , H01G11/12 , H01G11/24 , H01G11/62 , H01G11/70 , H01M4/133 , H01M4/742 , H01M4/745 , H01M12/005 , H01M2004/021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T10/7011 , Y02T10/7022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将蓄电装置的安全性考虑在内而使用重量平均中·大孔比表面积落在特定范围内的电极材料。在使用具有特定范围的重量平均中·大孔比表面积的负极材料的情况下,在锂离子预嵌入时,出现由于电解液成分产生的分解气体而导致电池膨胀。对预嵌入时的电位下降进行调整而降低或抑制电池的膨胀。即,通过加快预嵌入速度,使负极电位迅速地达到可以使由烷基碳酸锂等构成的SEI成分形成在负极表面上的电位,从而降低电解液成分的分解气体的绝对量,降低蓄电装置的膨胀。
-
公开(公告)号:CN101826632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1010122541.3
申请日:2010-02-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25 , H01M4/64 , H01M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G11/52 , H01G11/70 , H01M2/16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667 , H01M4/70 , H01M10/0569 , H01M2300/0045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装置,包括:正极,该正极包括:具有多个第一突起的正极集流器;设置在多个第一突起的每一个上的第一绝缘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绝缘体及具有多个第一突起的正极集流器的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该负极包括:具有多个第二突起的负极集流器;设置在多个第二突起的每一个上的第二绝缘体;以及设置在第二绝缘体及具有多个第二突起的负极集流器的表面上的负极活性物质;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分离器;以及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空间中且包含载体离子的电解质。
-
公开(公告)号:CN1983480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610169457.0
申请日:2006-12-15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16 , H01G9/14 , H01G9/155 , H01G11/12 , H01G11/70 , H01G11/72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电化学装置,具有:将在表面上形成有极化电极层的多个集电体,和分离相邻的极化电极层的多个隔板交替设置而成的层叠体;和设置在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结合固定板;一对结合固定板具有压紧层叠体的凹部和在与层叠体之间形成间隙的凸部,凸部在结合固定板的边缘部上形成终端,这样,在层叠体和结合固定板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成为电解质溶液的渗入口。
-
公开(公告)号:CN101689628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80015758.5
申请日:2008-05-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58 , H01G9/016 , H01G11/26 , H01G11/28 , H01G11/50 , H01G11/70 , H01G11/86 , H01M4/134 , H01M4/48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所具有的构成是:具有至少在单面形成有高度高的第1凸部和低的第2凸部的集电体、以及含有在集电体的第1凸部和第2凸部上斜立而形成的活性物质的柱状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789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048.5
申请日:2008-02-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11/26 , H01G11/28 , H01G11/50 , H01G11/70 , H01G11/86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Y02E60/13 , Y10T156/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具有至少在单面上形成有凹部和凸部的集电体、以及在集电体的凸部上形成的柱状体。柱状体所具有的构成是,含有至少与氧键合且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活性物质,柱状体的活性物质的氧含有比率随着从集电体界面的离开而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1310349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680042447.9
申请日:2006-09-15
Applicant: 巴茨卡普公司
Inventor: J-M·德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12 , H01G11/28 , H01G11/68 , H01G11/70 , H01G11/84 , H01M4/0421 , H01M4/133 , H01M4/64 , H01M4/66 , H01M6/40 , H01M10/0525 , Y02E60/13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电极层(3,11)和与该电极层关联的集电极层(1)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金属氮化物形成的阻挡层(2,12),阻挡层(2,12)插入在电极层(3,11)和集电极层(1)之间,阻挡层(2,12)用于阻止电解质(14,16)中所含的离子扩散至集电极层(1)。
-
公开(公告)号:CN101305432A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680041937.7
申请日:2006-11-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G9/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9/155 , H01G11/06 , H01G11/68 , H01G11/70 , Y02E60/13
Abstract: 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具备壳体、填充到壳体内的电解液和浸渍在电解液中的电极箔。电极箔具有集电体和覆盖集电体的电极层。集电体具有第1面和在该第1面相反侧的第2面。在集电体上,形成有贯通第1面与第2面之间的多个开口部。集电体具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位于多个开口部中的至少一个开口部的边缘,从第1面突出,并且插入到电极层中。该双电层电容器可以增大电极层与集电体的接触面积和它们的接合强度,且可以使集电体较薄,所以能够获得高能量密度和高输出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138058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580004509.2
申请日:2005-10-19
Applicant: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72 , H01G11/06 , H01G11/12 , H01G11/28 , H01G11/38 , H01G11/62 , H01G11/70 , H01G11/86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量密度、输出密度高的高容量的锂离子电容器。该锂离子电容器,具有正极(1)、负极(2)以及作为电解液的锂盐的非质子性有机溶剂溶液,正极活性物质是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和/或阴离子的物质,负极活性物质是能够可逆地承载锂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正极和负极短路后的正极和负极电位小于或等于2.0V,由隔着隔板(3)交替层叠的正极(1)和负极(2)构成电极单元(10),电池由2个或2个以上的电极单元构成,在电极单元之间配置锂金属(4),通过使锂金属和负极和/或正极电化学接触,预先将锂离子承载在负极和/或正极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