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的复合缝翼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2530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210096095.2

    申请日:2007-08-16

    申请人: 波音公司

    IPC分类号: B64C9/24

    CPC分类号: B64C9/24 Y02T50/43 Y02T50/44

    摘要: 利用敷层和真空鼓胀技术以复合材料形成一种飞行器缝翼(20)。所述缝翼敷层件包括夹置在复合上蒙皮(22)和复合下蒙皮(24)之间的蜂巢状中央芯部(26)、预固结的翼梁(28)和预固结加强件(30)。在所述敷层件固结并从敷层模具中取出之后,引导边缘加强肋(32)和预成形复合头部蒙皮(40)安装到完成的缝翼上。

    缝翼组件
    5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56795B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0980121893.2

    申请日:2009-06-02

    IPC分类号: B64C9/24

    CPC分类号: B64C9/24 Y02T50/32

    摘要: 一种操作飞行器机翼组件的方法,该组件包括:具有前缘(2)的主翼元件(1);安装在所述主翼元件的所述前缘上的缝翼(3);以及密封件(4)。该组件在起飞期间处于第一构造,在该第一构造中所述缝翼处于在所述缝翼与所述主翼元件之间具有狭缝的展开位置,并且所述密封件处于密封该狭缝(23)的展开位置。在航行期间,所述缝翼与所述密封件均收缩。在着陆期间,所述缝翼完全展开,在所述缝翼与所述主翼元件之间具有狭缝(25),而所述密封件保持处于其收缩位置,从而使该狭缝保持打开。

    飞行器的翼面上的高升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674980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0880014403.4

    申请日:2008-05-05

    发明人: 格尔德·黑勒

    IPC分类号: B64C9/24

    CPC分类号: B64C9/24 B64C3/50 B64C9/22

    摘要: 一种飞行器的翼面上的高升力系统,其包括主翼(H)并包括前缘襟翼(V),所述主翼具有弯曲的主翼前端(N),所述前缘襟翼通过多个连杆(a、b、c)的装置以能够收回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翼(H)上,使得所述前缘襟翼能够从收回位置(I)运动至完全延伸位置(III),同时沿翼弦方向增大翼型的扩展、增大翼型的弯曲度并且露出间隙(g),所述间隙将动力空气从所述前缘襟翼(V)的下侧引导至所述主翼(H)的上侧。根据本发明,所述连杆装置(a、b、c)构造成四杆机构的形式并包括第一连杆(a)和第二连杆(b),其中所述第一连杆(a)在一个端部处以枢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翼(H)上的第一点(A),而所述第二连杆(B)在一个端部处以枢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翼(H)上的相距所述第一点一定距离的第二点(B),并且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在各自的另一个端部处以枢接的方式分别连接于第三连杆(c)的相反端部,所述第三连杆为所述前缘襟翼(V)的一部分并限定了所述前缘襟翼的延伸运动,其中,所述连杆(a、b、c)的长度及相互位置与所述主翼前端(N)的弯曲度彼此相配,使得:在所述延伸运动的从所述收回位置(I)到中间位置(II)的第一部分的过程中,所述前缘襟翼(V)的后缘(K)基本上挡住所述前缘襟翼(V)与所述主翼(H)之间的所述间隙(g);并且,在所述延伸运动的所述中间位置(II)之后的另一部分的过程中,所述前缘襟翼(V)的所述后缘(K)逐渐使所述间隙(g)露出。

    用于前缘高升力装置的致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42288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880114448.9

    申请日:2008-10-27

    IPC分类号: B64C9/2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系统,该致动系统配置成在飞机机翼的前缘上展开高升力装置。该系统包括:连杆,该连杆在第一枢转点枢转地连接到机翼,在第二枢转点枢转地连接到高升力装置;第一致动机构,该第一致动机构配置成使高升力装置围绕第一枢转点转动;和第二致动机构,该第二致动机构配置成使高升力装置围绕第二枢转点转动。可独立于第一致动机构操作第二致动机构,并且可操作该第二致动机构以在高升力装置和飞机机翼前缘之间产生密封力。

    飞行器的翼面上的高升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674980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880014403.4

    申请日:2008-05-05

    发明人: 格尔德·黑勒

    IPC分类号: B64C9/24

    CPC分类号: B64C9/24 B64C3/50 B64C9/22

    摘要: 一种飞行器的翼面上的高升力系统,其包括主翼(H)并包括前缘襟翼(V),所述主翼具有弯曲的主翼前端(N),所述前缘襟翼通过多个连杆(a、b、c)的装置以能够收回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翼(H)上,使得所述前缘襟翼能够从收回位置(I)运动至完全延伸位置(III),同时沿翼弦方向增大翼型的扩展、增大翼型的弯曲度并且露出间隙(g),所述间隙将动力空气从所述前缘襟翼(V)的下侧引导至所述主翼(H)的上侧。根据本发明,所述连杆装置(a、b、c)构造成四杆机构的形式并包括第一连杆(a)和第二连杆(b),其中所述第一连杆(a)在一个端部处以枢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翼(H)上的第一点(A),而所述第二连杆(B)在一个端部处以枢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翼(H)上的相距所述第一点一定距离的第二点(B),并且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在各自的另一个端部处以枢接的方式分别连接于第三连杆(c)的相反端部,所述第三连杆为所述前缘襟翼(V)的一部分并限定了所述前缘襟翼的延伸运动,其中,所述连杆(a、b、c)的长度及相互位置与所述主翼前端(N)的弯曲度彼此相配,使得:在所述延伸运动的从所述收回位置(I)到中间位置(II)的第一部分的过程中,所述前缘襟翼(V)的后缘(K)基本上挡住所述前缘襟翼(V)与所述主翼(H)之间的所述间隙(g);并且,在所述延伸运动的所述中间位置(II)之后的另一部分的过程中,所述前缘襟翼(V)的所述后缘(K)逐渐使所述间隙(g)露出。

    飞机前缘装置系统和相应的定尺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50252A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580013560.X

    申请日:2005-02-22

    申请人: 波音公司

    IPC分类号: B64C9/24

    CPC分类号: B64C9/24 Y02T50/44

    摘要: 公开了飞机前缘装置系统和为这种系统定尺寸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识别对应至少一种设计状态和至少一个飞机迎角的机翼翼展方向升力系数分布,前缘装置弦长被定尺寸从而至少大致获得选定翼展方向升力系数分布。在另一实施例中,识别飞机在一种设计状态下运行时、对应于局部最大升力系数的飞机迎角翼展方向分布,对多个翼展方向位置的每个位置处的前缘装置弦长定尺寸从而获得对应于局部最大升力系数的飞机迎角的分布。在另一实施例,前缘装置弦长沿两个、至少大致相反的翼展方向逐渐减少。

    翼身融合宽体客机
    5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875518U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20392127.8

    申请日:2021-02-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翼身融合宽体客机,包括中央体和外翼。其中,中央体的前缘呈流线型。外翼对称地设置于中央体的两侧,外翼包括主翼和小翼,主翼的一端平滑地连接于中央体,主翼的另一端连接于小翼,小翼能够相对于主翼发生定轴转动。小翼与主翼之间的转动连接,使得在飞行过程中,小翼能够用于增长翼身融合宽体客机的展弦比,而在需要降落时,小翼能够相对于主翼发生转动,从而实现对外翼长度的缩减,使得翼身融合宽体客机能够适应于更多规格的机场。

    一种可实现短距起降无人飞翼

    公开(公告)号:CN212797324U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22351608.X

    申请日:2019-12-24

    发明人: 窦炳耀 邵运英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布局方案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可实现短距起降无人飞翼。可实现短距起降无人飞翼包括:包括机身和机翼的翼身融合体、后缘简单襟翼、涵道风扇和主发动机;其中,涵道风扇和主发动机由飞机提供动能;涵道风扇中心线位于机身纵向对称面内;后缘简单襟翼位于机翼后缘靠近对称面的内侧位置;主发动机位于机身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