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后缘机翼襟翼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7771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1910832550.2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波音公司

    Abstract: 描述了分布式后缘机翼襟翼系统。该机翼襟翼系统包括襟翼和第一和第二致动器。襟翼可相对于飞行器机翼的固定后缘在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和第二致动器使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第一致动器经由轴可操作地耦接到第二致动器。第一致动器可经由加压液压流体致动,加压液压流体经由可操作地耦接到第一致动器的液压模块从液压系统供应到第一致动器。第一致动器配置为液压系统和液压模块能够工作时经由轴控制第二致动器的移动。第二致动器可经由第二致动器的电机致动。电机选择性地连接到飞行器的电气系统。响应于检测液压系统或液压模块的故障,电机连接到电气系统。第二致动器配置为在电机连接到电气系统时经由轴控制第一致动器的移动。

    用于飞机机翼的机翼下安装的后缘双折叠襟翼

    公开(公告)号:CN11832343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734833.6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波音公司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机翼的机翼下安装的后缘双折叠襟翼。枢转地耦接到机翼的双折叠襟翼可在沿着机翼的下表面定位的收起位置和位于机翼的后缘的后方的部署位置之间移动。双折叠襟翼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后面板枢转地耦接到前面板并且可相对于前面板折叠。当双折叠襟翼处于收起位置时,后面板朝向前面板折叠。当双折叠襟翼处于部署位置时,后面板从前面板展开。当双折叠襟翼在收起位置和部署位置之间移动时,枢转地耦接到前面板的外圆角件相对于双折叠襟翼枢转。

    机翼结构和飞行器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2796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1529381.8

    申请日:2023-11-16

    Inventor: 王山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翼结构和具有该机翼结构的飞行器以及飞行器的运行方法,所述机翼结构的分布式推进器被置入机翼内部并设置了吸气口和吹气口,所述的吸气口和吹气口在全部飞行包线内对机翼的气动性能无减损,其在对机翼进行分布式推进和增升的同时不损失机翼的气动性能,尤其是巡航和滑翔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翼结构比现有技术的推力增升机翼结构在巡航飞行阶段更节能且飞行速度更快。

    一种无人机舵面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455655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011240803.6

    申请日:2020-11-09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无人机舵面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舵面。包括:设置在无人机机翼后部的第一舵面(1)以及第二舵面(2),其中,所述第一舵面(1)与所述第二舵面(2)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包括位于头部的第一缝隙段以及位于尾部的第二缝隙段,所述第一缝隙段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二缝隙段的横截面呈梯形。本申请的无人机舵面,能够显著减小两块舵面头部的缝隙,减小了后向雷达反射腔体,提高了后向隐身性能,同时没有改变飞机的气动外形,保证了飞机最优气动特性。本申请既不改变飞机气动外形,又能较小舵面缝隙,保证后向雷达隐身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在未产生任何不益代价的条件下解决了隐身飞机隐身性能和机械运动干涉的矛盾。

    一种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6220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88817.9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方法是通过设置于主翼面前端的作动筒,利用作动筒的伸缩运动,驱动主翼面在固定于机翼上的滑轨内滑动,从而实现主翼面偏转;同时,并利用设置于主翼面和子翼面之间的连杆,在主翼面偏转过程中,通过连杆带动子翼面同步偏转,从而实现主翼面与子翼面之间的联动。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通过一个作动筒实现了后缘缝翼中有主翼面和子翼面之间的联动,从而简化了驱动系统,进而降低驱动系统的复杂度和重量,极大地改善了飞机后缘缝翼的气动性能,适合推广应用。

    一种轻质灵活的固定翼飞机侧翼襟翼

    公开(公告)号:CN109572999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1811652148.8

    申请日:2018-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灵活的固定翼飞机侧翼襟翼,包括飞机螺旋桨和飞机机体,所述飞机螺旋桨安装固定在飞机机体前端中间位置上,通过侧边连接构件、金属翼外壳、三角加强块和加强横杆所组成的侧翼襟翼在高速飞行时不易发生形变,在高速飞行的时候,通过金属翼外壳内部的加强横杆和三角加强块,从而为外部起到很好的支撑力度,这样在使得在高速飞行的时候不容易发生形变,并且三角加强块和加强横杆为新型合金材质,具有高强度和低重量的特点,从而在控制使用的时候更加灵活。而三角加强块的中间固定设置有侧边连接构件,这样当金属翼外壳发生形变的时候,通过控制三角加强块进行控制,使得在控制使用的时候更加灵活。

    一种基于环量控制和垂直微喷流的流体控制舵面

    公开(公告)号:CN113602478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110142145.5

    申请日:2021-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量控制和垂直微喷流的流体控制舵面,安装在飞行器机翼(1)的后缘,该流体控制舵面包括四个流体腔室和一个可局部转动的半圆形结构体(12),其中,第一流体腔室(7)和第二流体腔室(10),第三流体腔室(8)和第四流体腔室(9)分别关于舵面的中弧线呈轴对称分布;在第一流体腔室(7)的末端和半圆形结构体(12)相切的方向设置第一槽缝(4),在第二流体腔室(10)的末端和半圆形结构体(12)相切的方向设置第二槽缝(11);第三槽缝(13)或第四槽缝(6)通过转动半圆形结构体(12)被打开,第三槽缝(13)设置在第三流体腔室(8)的末端,第四槽缝(6)设置在第四流体腔室(9)的末端。

    一种机翼可折叠的固定翼无人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1905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19990.2

    申请日:2023-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翼可折叠的固定翼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上设有两个前翼、两个后翼及机翼展开折叠装置;还设有两个尾翼及尾翼展开折叠装置;无人机本体的尾部设有螺旋桨及螺旋桨动力装置;所述两个前翼、两个后翼的后缘均开有一个通槽,通槽左右两端面均开有一个圆孔,两个圆孔内插入一根襟翼杆,襟翼杆两端与圆孔转动相连;所述襟翼杆非刚体,襟翼杆上固接有一个襟翼。本发明具有运行平稳、传动效率高、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并且易于控制、使用方便、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携带,可基于炮射、车载等多种发射方式使用,效果非常好。

    分布式电推进超短距起降固定翼飞机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5571327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560062.9

    申请日:2022-12-0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推进超短距起降固定翼飞机平台,包括:机身、左机翼、右机翼;左机翼和右机翼上均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若干内侧高升力螺旋桨和若干外侧高升力螺旋桨,内侧高升力螺旋桨的直径与机翼平均气动弦长的比值为0.6‑0.8,外侧高升力螺旋桨的直径与机翼平均气动弦长的比值为0.4‑0.6;外侧高升力螺旋桨和内侧高升力螺旋桨的旋转轴线距离机翼弦线平面的上下距离为对应螺旋桨直径的0.3‑0.5倍,外侧高升力螺旋桨和内侧高升力螺旋桨的旋转平面与机翼前缘的前后距离为对应螺旋桨直径的0.3‑0.5倍。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飞行器受到气动结构的限制难以在保持高飞行性能的同时实现短距起降的问题。

    一种无人机随动襟翼系统及无人机的机翼和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14426093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210061882.7

    申请日:2022-01-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人机随动襟翼系统,包括第一耳片摇臂和第二耳片摇臂,分别固定在襟翼和机翼主体上;滑杆,按长度方向依次包括滑杆连接部,抵靠部,弹簧部,所述滑杆连接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耳片摇臂上,所述抵靠部位于所述弹簧部和滑杆连接部之间,且所述抵靠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弹簧部的径向尺寸;套筒,与所述滑杆同轴,包括套筒连接部和筒身,所述套筒连接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耳片摇臂上,所述滑杆的所述弹簧部可滑动的穿入所述筒身;弹簧,套在所述弹簧部上,一端固定在所述抵靠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筒身的端头;当所述第一耳片摇臂随所述襟翼移动时,牵动所述滑杆移动,使所述弹簧部在所述筒身内移动,进而改变所述弹簧的拉伸长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