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景观浮桥

    公开(公告)号:CN212670256U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20988082.6

    申请日:2020-06-02

    Inventor: 刘敏 琚泽文 左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改善与景观提升的浮桥技术领域的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景观浮桥,技术方案为:包括浮桥主体结构、种植土层、砾石层、沉水植物;浮桥主体结构包括玻璃桥面、侧壁和浮箱,浮箱通过两侧的侧壁连接在玻璃桥面的下方,玻璃桥面浮在水面上;浮箱、侧壁与玻璃桥面围合构成净化空间,净化空间内从下往上依次布置隔板、种植土层、砾石层;沉水植物种植在砾石层上;净化空间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过水窗,过水窗的底标高高于砾石层的顶标高;浮箱下方悬挂多道人工介质。通过浮桥与沉水植物的搭配使用,可以保证在不易于种植水生植物的广阔水域,如水源地、大型水库、湖泊等地构建水下森林,提升景观,同时方便管理。

    一种针对沿岸连续分布的入河湖雨水排口的生态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609833U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21830947.2

    申请日:2020-08-28

    Inventor: 刘敏 左倬 琚泽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与景观提升的技术领域的一种针对沿岸连续分布的入河湖雨水排口的生态净化系统。技术方案为:排口的排水端处设置拦污网;砾石区围绕排口布置;砾石区的外围设置条形的浮动纤维湿地,浮动纤维湿地沿排口所在的护岸边顺水流方向布置;浮动纤维湿地与护岸边围成的区域内种植浮叶植物,并设置若干生态浮床;浮动纤维湿地外围的下方悬挂软围隔,软围隔包括不透水软围隔和打孔软围隔;打孔软围隔远离排口。该系统通过多级净化,层层去除入河湖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可利用植物搭配营造河湖景观,具有建设成本低、净化效率高、运行维护稳、景观效果佳等优点,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广泛的适用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排水管网检测系统
    6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662347U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21219641.0

    申请日:2019-07-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排水管网系统领域的一种排水管网检测系统,技术方案为:一种排水管网检测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管道内壁和管道外壁之间排布有多根管网检测用的信号线,信号线与排水管道的管壁成为一体,信号线的延展性与排水管道的延展性相同;沿排水管道分别设置多个检查井,检查井内设置信号检测端口;信号检测端口与信号线连通,并与信号发射及收集装置连通。其操作简单,效率高,不需要地下作业,直接可检测到排水管网的破损情况。(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水质生物处理设施
    6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69527U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21037978.6

    申请日:2016-09-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质生物处理设施,包括水质生物处理池和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用于给水体加热,所述水质生物处理设施还包括余热再利用单元,所述余热再利用单元与水质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相连。本实用新型首先利用其加热单元对流入本水质生物处理设施中的水体进行加热,以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水质处理效果;同时,其余热再利用单元与水质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相连,通过该余热再利用单元实现流出与流入水质生物处理池的水体进行热交换,即利用流出水体的余热对流入水体进行预加热,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热能利用率,并降低了能耗。

    具有防堵塞功能的人工潜流湿地

    公开(公告)号:CN209242763U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821629614.6

    申请日:2018-10-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湿地防堵领域的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的人工潜流湿地,技术方案为:布水池、地下箱体和集水池依次连接;布水池和地下箱体之间通过设有水泵的进水管连接;地下箱体由上至下依次为土壤层、基质过滤层和砂石层;土壤层内设有布水管,布水管上设置有出水孔,布水管与进水管连接,砂石层内部设置有集水管,集水管上设置有集水孔,集水管两端有高度差,使集水管内水能自然排出;集水管穿过地下箱体进入集水池,出水管与集水池连接。本技术方案使得潜流湿地的悬浮物去除效果好,运行时间长,防堵效果良好,达到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手持沉水植物定量调查取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091724U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20315512.0

    申请日:2018-03-07

    Inventor: 琚泽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沉水植物定量调查取样装置,包括手持杆,手持杆的底部设有多根向下倾斜的支撑杆,且所有的支撑杆沿圆周方向分布,每根支撑杆上设有滑动环,每根支撑杆的端部设有弹簧卡;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尼龙网兜以及将滑动环从弹簧卡中拉出的活动绳,手持杆上设有多个容纳活动绳穿过的第一导绳孔,手持杆上设有固定部,网兜的上部固定在固定部上,下部与活动绳连接,围成取样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能够根据调查样方大小需求,准确取样调查不同水深区域相应面积内沉水植物的物种、密度、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等指标,保证相关科学研究的调查精度,可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专业科研教学及河湖水体沉水植物管理维护等领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生态净化装置
    6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12006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538259.6

    申请日:2016-06-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净化装置,生态净化装置设置于河道中,包括:拦水净化坝,拦水净化坝的本体为中空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内部设有净水填料,框架结构的迎水面上设有可沿着框架结构的横向移动的第一挡水板;框架结构的背水面上设有可沿着框架结构的横向移动的第二挡水板;止水囊与拦水净化坝的底面连接;坝体旋转轴,与拦水净化坝连接;驱动机构,与坝体旋转轴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拦水净化坝下方,所述支架支撑在转动过程中的所述拦水净化坝。本实用新型的生态净化装置可以设置为净化模式、更新模式或洪水模式。

    一种净水型湿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布局

    公开(公告)号:CN205204916U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20972621.6

    申请日:2015-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水型湿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布局,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分别位于所述净水型湿地两端;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的一端均与引水系统相连通,且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与引水系统连接处分别设有引水配水开关;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分别由隔墙分隔成平行排列的透水腔和过水腔,且所述隔墙上设有过水开关,所述透水腔与所述净水型湿地共墙,且该共墙为透水墙。只要打开相应所述的引水配水开关和过水开关就能够使得水从所述出水渠流入所述净水型湿地,再从所述净水型湿地流入所述进水渠,实现了对透水墙进行反冲洗,能够清除堵塞所述透水墙的透水孔隙的障碍物,从而提高了系统净水效果。

    一种净水型水源地布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116277U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20835651.2

    申请日:2015-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水型水源地布水系统,包括外部河道,主布水渠,退水渠,储水库和多级水处理系统;所述的主布水渠开口端和退水渠开口端均与所述外部河道相连通;所述主布水渠侧壁设有多个布水支渠,且所述布水支渠均与所述储水库相连通;所述多级水处理系统的每级水处理系统均包括水处理中心,出水支渠和一端封闭的进水支渠,且所述水处理中心一端与所述进水支渠侧壁相连通,所述水处理中心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支渠侧壁相连通;所述进水支渠开口端与所述主布水渠相连通;所述出水支渠一端与所述退水渠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主布水渠相连通。本净水型水源地布水系统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应变能力强,提高了系统运行保障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