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6465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1057969.4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包括紧贴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坡面上设置的网格状框架,框架内具有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将框架分割成具有多个框格的网格状结构,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的交叉节点处采用锚杆垂直穿设并穿入破碎坚硬岩质边坡内固定,每个框格内堆砌有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本发明的生态防护结构,针对于破碎坚硬岩质且较陡的边坡来说,采用网格状框架并通过锚杆的方式进行固定,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绿化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采用植生袋替代表面撒播草籽、喷播基材植草等方式,在降雨时不易被冲刷掉,保水保肥能力好,表层风化迅速,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绿化效果。

    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监控量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9763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1041888.5

    申请日:2020-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监控量测方法,根据隧道设计制定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方案;此时隧道开始施工,隧道开挖并施作初期支护;采用测量仪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量测,得到监控量测数据;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仰拱和二次衬砌的施做时机;根据掌子面素描情况和监控量测数据回归分析确定隧道变形等级;根据隧道变形等级确定隧道管理基准;再对隧道稳定性进行评价,若满足安全要求,则施做二次衬砌;若不满足安全要求,则根据施工情况重复步骤。采用本方案,能正确的进行监控测量,有效反馈监控量测的真实数据,并利用监控量测数据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管理等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降低资金成本压力。

    一种适用于隧道内的避险车洞装置及制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7811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86058.6

    申请日:2020-08-28

    Inventor: 黎良仆 邵林 袁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隧道内的避险车洞装置及制动方法,包括避险车洞,还包括第一电磁铁、橡胶垫和制动装置,所述避险车洞尽头设置第一电磁铁和橡胶垫,所述避险车洞底部设置路面层,所述制动装置设置在车辆前端,所述制动装置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设置在橡胶垫上,所述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是同极性,本发明优点是:可以在隧道内解决车辆失控的而无法制动的问题;避免隧道内出现车祸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通过智能电磁铁系统,可以人为控制车辆的制动距离,避免避险车洞修建过长产生的额外工程费用。

    一种棚隧结合的新型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5153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69972.X

    申请日:2020-08-26

    Inventor: 袁松 李飞腾 邵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棚隧结合的新型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棚隧支护单元和落石缓冲单元;所述棚隧支护单元包括多个支撑单元和棚洞纵向梁,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竖向支撑柱A、竖向支撑柱B和水平梁;所述落石缓冲单元包括棚洞顶盖板和缓冲回填层;采用本方案,直接在陡峭山坡的侧面进行开挖,新建公路路基的宽度或加宽路段的宽度的范围大大增加,在对坡体稳定性较好的陡坡基岩路段时适应性更好,且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周期,并降低了施工难度。

    一种灾后公路隧道现场调查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32963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716343.3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灾后公路隧道现场调查系统及方法,采用预先在存储模块内存储不同隧道受灾等级的灾害处理方案,第二采集模块通过不同的采集方式采集受灾隧道的受损情况、受损程度以及受灾隧道交通是否畅通等信息发送给存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读取所述存储模块内存储的受灾隧道的受灾等级,并将所述受灾等级与该受灾等级相对应的灾害处理方案进行匹配,可以节约了工作人员回办公室查找资料和到受灾隧道采集信息的路途往返时间,且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快速采集及处理,可以快速分析隧道灾损情况,快速恢复交通同时对受灾隧道各个受损部位系统的提出了相应的采集方式及采集内容,减少了收集到的信息的错误率。

    一种便于养护的电缆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33885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731151.X

    申请日:2020-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养护的电缆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修建在公路隧道行车道两侧的电缆沟,其特征在于,两侧电缆沟内部的宽度相同且均为65cm,所述电缆沟中靠近二次衬砌的侧壁与二次衬砌呈一体浇筑成型结构,电缆沟中靠近公路隧道行车道的侧壁为沟壁,侧壁的顶面和沟壁的顶面上靠近电缆沟的一端上均开设有贯穿侧壁长度方向的缺口槽,两个缺口槽之间放置有电缆沟盖板,电缆沟盖板的顶面与侧壁、沟壁的顶面齐平,电缆沟盖板采用无机复合材料制得。本发明的电缆沟结构,将隧道左右侧电缆沟宽度统一,使电缆沟盖板尺寸统一,能够应用所有等级公路隧道电缆使用,方便标准化施工,同时降低了盖板的重量,解决了运营期间的养护难题。

    一种抗滑桩露空侧表面处理方法和施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69141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685185.X

    申请日:2020-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滑桩露空侧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步骤:施作抗滑桩的四周护壁,并且在抗滑桩成型后的露空侧预留净空区间,预留净空区间包括第一净空区间和第二净空区间,靠近抗滑桩的区间为第一净空区间,靠近护壁的区间为第二净空区间;在第二净空区间内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抹面;在第一净空区间内设置木质模板;浇筑抗滑桩混凝土;拆除抗滑桩露空侧的护壁和木质模板,露出抗滑桩。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滑桩露空侧表面处治方法,不仅确保桩基础一次成型完成,同时使得护壁快速剥除,剥除过程完全不影响抗滑桩。

    一种公路隧道排烟横洞及地下风机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67752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730383.3

    申请日:2020-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排烟横洞及地下风机房结构,左线排烟横洞和右线排烟横洞,右线排烟横洞横穿左线主洞和右线主洞之间的断面和左线主洞后与左线排烟横洞呈45°交汇形成一个排烟横洞,排烟横洞内靠近左线排烟横洞和右线排烟横洞交汇处的一端内设置有排烟风机,横穿段被与左线主洞顶面齐平的水平隔板分隔成上下两个洞室,上洞室作为排烟通道,下洞室位于断面中的部分作为风机控制室。本发明的排烟横洞及地下风机房结构,改变了传统右线排烟横洞上跨左线主洞的方式,利用主洞自身的断面,采用右线排烟横洞直接横穿左右主洞断面的结构,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在排烟横洞内布置排烟风机,不需要单独加高修建地下风机房,造价低。

    用于长大隧道群相邻隧道洞口的景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39607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84369.2

    申请日:2020-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长大隧道群相邻隧道洞口的景观装置,包括隧道群,隧道群包括若干隧道,相邻隧道之间通过洞外桥梁相连通,还包括LED屏,布置在相邻两个隧道与洞外桥梁相连接的洞口内壁,与隧道匹配,用于为隧道提供模拟景象;所述洞外桥梁为敞口;本发明通过在洞外桥梁两侧的长大隧道内布置LED屏,延续光亮区的长度,进而延长了光线亮度的时间,解决了“暗-明-暗”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避免了驾驶员在连续洞口段视觉盲期,让驾驶员逐步适应光线变化,有效利用洞口的景观装置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LED屏可以播放一些风景视频画面,有效降低了光线突变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

    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271075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250158.X

    申请日:2020-04-01

    Inventor: 袁松 黎良仆 赵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引导式防落石的隧道洞口段结构,包括在隧道洞口明洞段外围紧贴山体修建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竖直横截面呈梯形,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和两个倾斜侧面均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混凝土结构顶面和侧面靠近山体的一侧均与山体坡面相切,混凝土结构的顶部以及两侧面的底部上均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上挂设有柔性防护网,柔性防护网覆盖在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和两侧面的上方。本发明的隧道洞口段结构,通过在隧道洞口段外部修建特殊的防护结构,能够引导坡面落石的运动轨迹自然向远离隧道洞口的两侧进行运动,使落石滚落至安全地带,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隧道洞口段的行驶安全和结构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