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541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11672.5
申请日:2025-02-25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宽桥梁的组合系梁结构及其施工和计算方法,涉及桥梁结构设计领域,包括钢接头;所述钢接头包括:钢套管,所述钢套管套设于原桥墩上;所述钢套管一侧带有用于将所述原系梁端部套设在内的第一接头;所述钢套管另一侧带有用于将新建系梁一端套设在内的第二接头;所述新建系梁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接头内;所述第二接头上带有若干和所述新建系梁一端连接的焊钉;所述新建系梁另一端和新建桥墩整体浇筑连接。采用本方案,取消了对原桥墩的植筋,避免了对原桥墩结构的损伤,并通过混凝土系梁代替了纯钢结构的系梁主体,仅在接头范围采用钢结构,保证整体性和抗震能力的同时,大大减少了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0991443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1910294079.6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挖方边坡预加固桩墙支护结构及方法,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若干挡土桩,相邻两个挡土桩之间沿桩间土拱线设置若干旋喷桩,其中正对挡土桩后侧的旋喷桩为桩后旋喷桩、其余旋喷桩为桩间旋喷桩,所述桩后旋喷桩轴线竖直,还包括位于两个挡土桩之间的挡土墙,所述挡土墙的前侧为面坡,所述挡土墙的后侧与各桩间旋喷桩相邻。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挖方边坡预加固桩墙支护结构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挡土墙容易导致桩墙支护体系部分失效的问题,实现减少桩前开挖对桩间土扰动并保护桩间土强度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2461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66185.3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分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建立主缆成桥状态线形计算的基本结构模型;以悬索桥主缆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荷载集度的比值构建缆形系数,并迭代计算求出满足精度条件的最终缆形系数;考虑主缆、桥道系及吊杆重量对线形的影响,并结合静力平衡条件和边界条件建立主缆成桥线形的解析解表达式;将最终缆形系数输入至主缆成桥线形的解析解表达式中,求解得到主缆成桥线形的高精度解析解。本发明以初等函数表示的高精度显式解析解实现以公式法直接计算主缆线形,对于即使跨径达3000m级别的悬索桥主缆,坐标计算精度也可达到毫米级。
-
公开(公告)号:CN11801362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63030.8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拱桥吊杆张拉力的调节方法、调节终端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构建张拉力调节模型,求解获得待求的成桥状态张拉力的调整量;对拱桥各个吊杆进行初步调整,构建基于加权矩阵的求解模型并求解获得张拉力的二次调整量;确定各个吊杆的张拉力;判定各个吊杆是否处于合理状态,若均处于合理状态则完成对吊杆张拉力的调整;若处于不合理状态,则修正加权矩阵并重新求解;本发明利用极值定理求解成桥状态下张拉力的调整量并进行初步调整,通过设定加权矩阵和构建基于此矩阵的求解模型对张拉力进行二次调整,最后通过判定吊杆是否处于合理状态来完成调整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97315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70389.2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T17/05 , G06T17/20 , G01M7/02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隧道式锚碇动力响应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包括:S1,构建隧道式锚碇结构模型和隧道式锚碇施工位置的地质模型,建立隧道锚三维模拟模型;S2,确定对隧道锚三维模拟模型施加的荷载,并根据隧道锚三维模拟模型确定荷载施加方式和选取监测点;S3,将静力荷载施加于隧道锚三维模拟模型,施加脉冲型地震动于隧道锚三维模拟模型进行地震时程分析,得到监测点监测指标的响应情况。本发明采用三维有限元非线性计算分析,实现隧道式锚碇受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模拟,得到监测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实现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分析,能应用到悬索桥隧道锚抗震效果评估,为隧道锚的抗震设计提供相关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32837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66416.8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加宽的构造及施工方法,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该桥梁加宽的构造包括旧桥;新桥桩基,浇筑在旧桥的一侧;新桥墩柱,浇筑在新桥桩基上;临时抱箍,安装在新桥墩柱与旧桥之间;新桥桥面,浇筑在新桥墩柱上,且新桥桥面与旧桥间隔设置;第一系梁,第一系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系梁分别安装在新桥桩基以及新桥墩柱上,且多个第一系梁间隔设置;第二系梁,与第一系梁一一对应设置;后浇段,新桥桥面与旧桥以及第一系梁与对应的第二系梁之间均设有后浇段,这样,通过临时抱箍、第一系梁、第二系梁以及后浇段的配合,使得新桥的大部分收缩徐变和沉降发生在静置期期间,从而减小了新桥与旧桥的结合面附近出现裂缝的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699877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76436.2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权新蕊 , 彭友松 , 宋松科 , 罗媛元 , 刘伟 , 邵林 , 杜桃明 , 石恒俊 , 王成波 , 张贤霂 , 熊伦 , 荣帅 , 刘洋 , 曾仲 , 周洪斌 , 张波 , 王逊 , 江楠 , 魏子韬 , 辜友平 , 郑宇欣 , 张宏亮 , 易秋阳 , 李飞腾
IPC: E01D19/02 , E01D21/00 , E01D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区的钢混组合结构桥墩及其施工方法,涉及一种桥梁施工领域,该桥墩能够降低桥墩自重并提高桥墩的截面载荷力。包括桥墩支柱,所述桥墩支柱内具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主筋和箍筋,所述桥墩支柱内具有受所述钢筋笼环绕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钢板,所述钢板上固定有剪力键,所述剪力键插入混凝土与所述钢筋笼固定连接。本发明能够通过剪力键的设置使所述钢板和混凝土相互作用,提高桥墩截面的承载力;内部空腔的设置既为所述钢板的设置提供了空间,也减少了桥墩自重,降低桥墩在地震载荷下的结构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2458937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89629.1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间桥的防落石兼遮光棚结构,包括承拉结构、连接件和遮阳布;隧间桥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承拉结构,两个所述承拉结构之间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多个所述连接件沿隧间桥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连接件上覆盖所述遮阳布。采用本方案,对落石的脉冲力可以有效卸载,防止隧间桥遭落石冲击,整体轻型便捷,较易施工,预制拼接,节约工期,且具有遮阳效果,降低明暗交替区的视觉落差,极大的增加了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87811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86058.6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隧道内的避险车洞装置及制动方法,包括避险车洞,还包括第一电磁铁、橡胶垫和制动装置,所述避险车洞尽头设置第一电磁铁和橡胶垫,所述避险车洞底部设置路面层,所述制动装置设置在车辆前端,所述制动装置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设置在橡胶垫上,所述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是同极性,本发明优点是:可以在隧道内解决车辆失控的而无法制动的问题;避免隧道内出现车祸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通过智能电磁铁系统,可以人为控制车辆的制动距离,避免避险车洞修建过长产生的额外工程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85153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69972.X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棚隧结合的新型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棚隧支护单元和落石缓冲单元;所述棚隧支护单元包括多个支撑单元和棚洞纵向梁,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竖向支撑柱A、竖向支撑柱B和水平梁;所述落石缓冲单元包括棚洞顶盖板和缓冲回填层;采用本方案,直接在陡峭山坡的侧面进行开挖,新建公路路基的宽度或加宽路段的宽度的范围大大增加,在对坡体稳定性较好的陡坡基岩路段时适应性更好,且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周期,并降低了施工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