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11356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463153.X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EC61968标准的配电网可视化服务系统架构,其通过标准通用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跨平台跨系统之间的消息通讯转换,可视化终端只负责启动数据传送端口监听,就能接收来源于多方的标准化消息数据信息,通过可视化适配,将消息转换为各种响应任务事件,实现配电网的复杂多样化的可视化表达。本发明的配电网可视化框架,为配电网各种应用系统、分析工具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可视化方法。与此前可视化平台的松散绑定的模式相比、解决了消息标准混乱、系统大量重复开发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信息互操作水平保障信息配电网业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5935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810018541.5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 , 南京工程学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3/0075
Abstract: 一种双模解锁监测装置及变电站防误管理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包括防误闭锁装置,所述防误闭锁装置的切换开关为解闭锁开关,防误闭锁装置还设有钥匙孔,所述钥匙孔设有与其相匹配的解锁钥匙,插入解锁钥匙时,解闭锁开关才能进行解锁切换操作;其特征是,还包括即装式双模解锁发信监测装置和集中式防误闭锁智能管理箱,即装式双模解锁发信监测装置与所述解闭锁开关电连接,与所述集中式防误闭锁智能管理箱无线通信连接。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实现防误闭锁装置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的实时化、远程化、系统化、可靠化,可以实现对变电站防误闭锁的综合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55259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210038387.4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聚合阻抗行列式对数导数计算的振荡稳定性分析方法,方法包括:计算电力系统的聚合阻抗行列式;对聚合阻抗行列式进行求导或差分,得到聚合阻抗行列式的对数导数;基于对数导数的实部极值,获取各极值点频率,并由各极值点频率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生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计算量大,或者难以准确获得阻尼等定量分析结果的问题,能够准确定量分析振荡稳定性,并且满足易于建模和计算复杂度低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69227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675439.4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龚超 , 王耀函 , 张隽 , 刘海涛 , 吴林林 , 孙大卫 , 李琰 , 陈达威 , 刘存甲 , 刘剑青 , 王正宇 , 袁世龙 , 郇政林 , 王德胜 , 苏田宇 , 梁恺 , 马宏飞
IPC: G06F30/367 , H02J3/38 ,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设备脱网的暂态计算方法及计算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系统特性数据、所述新能源设备脱网前所述电网系统的第一特性数据和所述新能源设备脱网后所述电网系统的第二特性数据;根据所述系统特性数据、所述第一特性数据和所述第二特性数据,计算所述新能源设备脱网的相关常数;基于所述相关常数确定所述新能源设备脱网后的暂态电压和/或暂态电流。本公开提供的方案能够从理论上定量分析过电压、过电压,且能够根据并网时刻特征能更全面划分产生过电压、过电流的条件,并评价其影响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82143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110015459.9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台区柔性互联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配电系统运行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对台区柔性互联系统进行分层控制,当台区柔性互联系统处于最优控制层时;根据逻辑运算结果对台区柔性互联系统的运行动作进行实时控制;控制设备层根据外环接收的参考电压及功率指令进行就地侧的响应控制。本发明在实时功率控制上具备先进性,同时在实现同等功能应用前提下,建设成本更低且在高级应用上具备先进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2434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010558968.1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优化装置及控制方法,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优化装置由第一全桥整流电路、第二全桥整流电路、第三全桥整流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隔离变压器、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零序电压注入单元以及LC滤波电路组成,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稳定性,解决电网的电能质量下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2343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26288.X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场稳态暂态无功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构建以风机的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设备无功支撑为优化变量的稳态无功优化控制模型;利用人工鱼群算法对稳态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系统稳态下的节点电压偏差和风电场有功网损;并基于系统稳态下的节点电压偏差和风电场有功网损构建计及调相机稳态出力对暂态性能影响的风电场稳态‑暂态无功协同优化控制模型;采用PSASP和MATLAB联调的方式对所述风电场稳态‑暂态无功协同优化控制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各无功补偿设备出力情况。本发明可以实现不同稳态指标之间的权衡,满足实际运行要求;还可以实现不同暂态指标之间的权衡,充分利用调相机的动态无功调节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76592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011503458.0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3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差共模变换的直流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分别建立换流器频域模型和直流线路频域模型,并分别进行差共模变换,分别获取换流器共模模型、换流器差模模型、直流线路共模模型和直流线路差模模型;基于所述换流器共模模型、换流器差模模型、直流线路共模模型和直流线路差模模型,根据故障的边界条件建立等效的差共模网络,并求解所述等效的差共模网络,获取故障点处的共模短路电流和差模短路电流;将故障点处的共模短路电流和差模短路电流作为激励,分别求解所述共模网络和差模网络中网络各处的电流;将所述共模网络和差模网络中网络各处的电流作差共模反变换和拉普拉斯反变换,获取短路电流故障分量的时域解析解。
-
公开(公告)号:CN11415686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1332341.5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H02J3/00 ,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配电网区间网络重构模型优化方法及装置,属于电力系统配电网区间网络重构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建立配电网的确定性网络重构模型;将所述确定性网络重构模型转换成区间优化模型;将所述区间优化模型转换成确定性优化模型;对所述确定性优化模型进行松弛,得到松弛后的确定性优化模型;对所述松弛后的确定性优化模型求解,得到配电网支路投切最优结果,完成配电网区间网络重构优化。本公开能够避免概率方法与模糊数理论方法的大量历史数据统计需求和主观的假定分布,且能够全面反映配电网运行的真实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57851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31310.9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柔直送出系统近工频振荡抑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在新能源机组并网逆变器控制器的锁相环中附加近工频振荡抑制环节;将所述新能源机组并网逆变器的锁相环输出的同步角频率信号输入到所述近工频振荡抑制环节中,得到振荡电压分量;从所述新能源机组并网逆变器的锁相环的输入即并网点q轴电压中减去所述振荡电压分量,进行近工频振荡抑制。本发明适用于包括光伏发电单元、双馈风电机组、直驱风电机组等在内的新能源场站;本发明无需检测振荡频率,响应速度快,适用的振荡频带宽;本发明能够在提升新能源柔直送出系统近工频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系统工频控制性能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