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23306A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610109568.2
申请日:2006-08-10
申请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波
摘要: 一种贮氢合金粉,其中,该贮氢合金粉包括粒子直径小于38微米的贮氢合金粉和粒子直径为38-75微米的贮氢合金粉,以贮氢合金粉的重量计,粒子直径小于38微米的占20-40重量%,粒子直径为38-75微米的占60-80重量%。本发明提供的贮氢合金粉具有优异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其中相同测试条件下的放电容量比以现有技术中的贮氢合金粉的放电容量提高10%左右;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贮氢合金粉还具有优异的活化性能,以0.2C充放电达到最高放电容量的活化次数由现有技术的6次降低至4次以下,降低幅度高达33%。
-
公开(公告)号:CN100367548C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01809400.7
申请日:2001-03-13
申请人: 能源变换设备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H01M8/186 , B60L7/18 , B60L11/1885 , B60L11/1898 , B60L2240/36 , C01B3/0031 , C01B13/02 , H01M4/86 , H01M4/8615 , H01M8/065 , H01M8/08 , H01M2004/8684 , H01M2004/8689 , Y02E60/327 , Y02E60/528 , Y02T90/34 , Y10S420/90
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7),它具有立刻启动的能力和通过反向操作作为电解装置可以接受回收的能量,如再生制动的能量。立刻启动燃料电池(7)的效率增加和供电能力(更高的电压和电流)提高并显著地扩大操作温度范围到约-20到150℃。
-
公开(公告)号:CN101108331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610089786.4
申请日:2006-07-17
申请人: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容量贮氢材料:配位氢化物,化学式A(MH4)n,本产品就是在典型的配位氢化物氢化铝锂和氢化铝钠中通过氢压保护下的高能球磨法加入钛基催化剂Ti(OC4H9)4或TiCl3·1/3AlCl3,从而达到可逆贮氢。该配位氢化物催化可逆贮氢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配位氢化物(LiAlH4或NaAlH4)、钛基催化剂(Ti(OC4H9)4或TiCl3·1/3AlCl3)和钢球密封在不锈钢球磨罐中,在氢压保护下高能球磨。该材料作为一种高容量贮氢材料,在150℃可逆吸氢量可达4.0wt%以上,对0.1MPa氢压可逆放氢量也能达到3.0wt%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906140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480040616.6
申请日:2004-11-24
IPC分类号: C04B35/14 , C04B35/16 , B01J21/08 , B01J21/12 , B01J21/14 , C01B33/32 , C01B33/12 , C01B6/24 , C01B3/02 , C01B3/08 , C07C5/00 , C10G35/00 , C10G35/04 , C10G19/00 , C10G45/00 , C10G17/00
CPC分类号: B01J35/002 , B01J20/02 , B01J20/103 , B01J20/28047 , B01J20/28078 , B01J20/28097 , B01J20/281 , B01J20/291 , B01J20/3078 , B01J20/3204 , B01J20/3236 , B01J23/04 , B01J37/023 , B01J37/08 , B01J2220/42 , B01J2220/54 , B01J2220/56 , B01J2220/58 , C01B3/001 , C01B3/06 , C07C2/861 , C07C2/868 , C07D333/76 , Y02E60/324 , Y02E60/36 , C07C15/18 , C07C15/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包含硅胶和碱金属或碱金属合金的1族金属/硅胶组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描述为O、I、II和III段材料。这些材料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化学活性。可直接使用下述方法或由更早阶段的材料制备各连续的阶段。例如O段材料可在等温条件(优选在室温下或刚刚超过室温)下使用被硅胶(多孔SiO2)快速吸收的Na和K的液体合金制备,以形成疏松的黑色粉末,保留母体金属的大部分还原能力。当低熔点1族金属吸收在硅胶内时,温和的放热反应制备I段材料,为疏松的黑色粉末,在干燥的空气中长时间稳定。随后加热至400℃,制备II段材料,该材料也是疏松的黑色粉末。再次加热超过400℃,形成III段材料,释放某些1族金属。认为I、II和III段材料代表了吸收1族金属后硅胶的还原。本发明的1族金属/硅胶组合物优选为那些包含钠、钾或钠-钾合金的组合物,最优选钠和钠-钾合金。本发明各阶段的1族金属/硅胶组合物采用与碱金属及其合金相同的方法,作为还原剂与多种可还原的有机物质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271733C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00811562.1
申请日:2000-07-21
申请人: 魁北克水电公司
CPC分类号: C01B3/0084 , B22F3/1118 , B22F3/114 , B22F2998/00 , F17C11/005 , H01M4/242 , H01M4/383 , H01M8/065 , Y02E60/321 , Y02E60/327 , B22F1/0018 , B22F3/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基于能够可逆吸附氢的一种或多种金属氢化物的片。所述片具有薄的致密带的形式,厚度优选不超过1毫米,孔隙率优选小于20%。该片通过轧制含或不含附加成分如结合剂或传热元件的选择的氢化物的粉末而获得。所述片可在工业规模上容易地制取。由于其特性,它尤其适于用作储存和运输氢的罐的基础材料。它也可用于储存和输送能量的Ni-MH型电池中。
-
-
公开(公告)号:CN1185296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15376.X
申请日:2024-04-2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1B6/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钙钛矿结构氢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含能材料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钙钛矿氢化物材料样品种类少、氢含量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新型钙钛矿结构氢化物材料的化学式为AeNiH3,其中Ae为Sr或Ba。本发明的新型钙钛矿结构氢化物材料的氢含量较高,提高了钙钛矿氢化物材料的能量密度,进一步拓宽了含能材料的材料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2299366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910687151.1
申请日:2019-07-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1B3/00 , C01B6/04 , C01B6/24 , C01B21/092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制备储氢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含有金属废渣料的原料在气氛中发生反应,获得所述储氢材料;其中,所述气氛包括纯氢气、纯氨气、氢气和氨气混合气体。此法可以安全、廉价、大规模制备金属基储氢材料,使金属基储氢材料的制备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该法还可有效对金属废渣料进行回收利用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减轻金属废渣料对环境和金属过渡开采过程中的污染。廉价储氢材料的制备和金属废渣料的回收利用双剑合璧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减轻环境污染,因此利用金属废渣料为原料直接廉价规模合成储氢材料极具重要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76815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56099.7
申请日:2023-06-26
申请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1B3/00 , C01G23/047 , C01B21/082 , C01B6/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相氮化碳基二氧化钛掺杂氢化锂铝储氢材料,以双氰胺和硫酸氧钛为原料,双氰胺为碳源和氮源,硫酸氧钛为钛源;在研磨混合后进行煅烧,之后,以TiO2@g‑C3N4的掺杂量为3‑10wt%,与氢化锂铝进行球磨;其中,g‑C3N4的微观形貌为多孔结构,TiO2的微观形貌为纳米颗粒结构,TiO2纳米颗粒的粒径为8‑9nm,TiO2@g‑C3N4的微观形貌为TiO2均匀负载在g‑C3N4表面。其制备方法包括:1,原料的预处理;2,石墨相氮化碳基二氧化钛的制备;3,石墨相氮化碳基二氧化钛掺杂氢化锂铝储氢材料的制备。作为储氢材料的应用,初始放氢温度为72‑82.3℃,放氢量为6.6‑7.3wt%,放氢率为69.8‑71.7%。具有降低工艺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物一致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71317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810765217.X
申请日:2018-07-12
申请人: 天津大学
IPC分类号: C01B6/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元金属原子晶体氢化制备二维材料的方法,将Ga粉、Ge粉和Li片封装于真空石英管中,于充满氩气的真空管式炉中退火得到LiGaGe晶体前驱体,取出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暴露在H2环境中,再次退火得到二维材料前驱体LiGaGeH,用四氟胶带反复撕粘,即可得到二维材料2D‑LiGaGeH。其体相材料具有0.06eV光学带隙,随材料层数的逐渐减少,带隙逐渐增大,在光电器件、光催化等方面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