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锰氧化菌的培养基
    7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09353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64594.X

    申请日:2013-08-20

    Abstract: 分离锰氧化菌的培养基,涉及一种培养基。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分离锰氧化菌的培养基所用营养成分高,培养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分离锰氧化菌的培养基由0.001~0.003g的七水硫酸亚铁,0.1~0.3g的四水硫酸锰,0.5~1.2g的蛋白胨,0.1~0.5g的酵母浸粉,5~20mL的HEPE和1L的蒸馏水制成;制备固体培养基时,再加入18~20g的琼脂。本发明的培养基与以往分离锰氧化菌的培养基相比,不仅营养成分降低10%~20%,而且长出的菌体个数提高了3%~8%,分离出高效的锰氧化菌,是一个高效低营养的锰氧化菌分离培养基,应用于滤池中锰氧化菌的分离领域。

    ICCD增益调频连续波调制无扫描距离成像器

    公开(公告)号:CN101498786B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0910071450.9

    申请日:2009-02-27

    Abstract: ICCD增益调频连续波调制无扫描距离成像器,属于光电成像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基于自混频探测器的无扫描FM/CW装置获取目标距离像的性能不稳定、难以应用的问题。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光束经发射光学整形系统整形后照射到目标上,经目标反射后的激光光束被接收光学系统接收、汇聚至ICCD面阵探测器形成回波信号,调频连续波函数发生器发出的激光经高压调制电源与ICCD面阵探测器相连形成ICCD调制信号,ICCD调制信号与回波信号进行混频后,并由控制处理器进行傅立叶变换处理,获得与目标的距离。用于光学领域激光测距。

    指数增益调制距离成像器
    7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87896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910071428.4

    申请日:2009-02-23

    Abstract: 指数增益调制距离成像器,它涉及光电成像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获取高速运动目标的距离像的装置瞬时功率低、需要长时间曝光导致对高速运动目标距离获取能力低的问题。指数增益调制距离成像器,脉冲激光器输出的光束经第一分光片分成第一反射光和第一透射光,第一反射光入射至光电探测器的感光端,第一透射光经发射光学整形系统、接收光学系统后由第二分光片分成两束并分别入射至第一ICCD成像仪和第二ICCD成像仪的光输入端。高压调制电源的调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一ICCD成像仪的微通道板连接,高压直流电源的电流信号输出端与第二ICCD成像仪的微通道板连接。本发明可用于远距离主动遥感技术、目标识别技术、机器人视觉技术等领域。

    距离选通式激光3D成像雷达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462737C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610010238.8

    申请日:2006-06-29

    Abstract: 距离选通式激光3D成像雷达系统,它涉及一种距离像成像雷达系统,它解决了现有的采用连续波激光器进行3D成像作用距离近、距离像模糊的问题。脉冲激光器(6)发射出的光束经光学发射天线(7)整形后照射到目标上,经目标反射的回波光束经光学接收天线(17)和滤光片(15)后入射到选通型ICCD(14)的光输入端,同步控制电路(3)控制多级可变延时发生电路(18)输出各个延时信号给多路开关(19)的输入端,并控制选通型ICCD(14)的栅极选通。采用距离选通进行3D成像,可以采用大功率脉冲激光器,和已有的选通型像增强器,其器件通用性强,容易实现,而且达到的距离分辨率也较高。

    增益调制式脉冲成像激光雷达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443920C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610010237.3

    申请日:2006-06-29

    Abstract: 增益调制式脉冲成像激光雷达系统,它涉及激光雷达系统领域,它解决了采用连续波激光器发射正弦波在对目标成距离像时限制了激光器的瞬时功率从而严重影响成像质量和测量范围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成像装置的脉冲激光器(2)发射出的光束经光学发射天线(1)整形后照射到目标上,回波脉冲通过滤光片(5)入射到用于获得像的强度值与光脉冲的往返时间成正比的目标强度像的强度成像仪(7)的光输入端,高压调制器(6)的单调变化式调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强度成像仪(7)的增益调制信号控制端,控制处理器(3)的曝光控制端连接强度成像仪(7)的开关控制端。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作用距离和成像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

    光束扫描器性能检测装置
    7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27203C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410043781.9

    申请日:2004-08-06

    Abstract: 光束扫描器性能检测装置,它具体是一种光束扫描器性能检测装置。它由CCD光学系统(1)、图象采集模块(2)、曝光读出模块(3)、计算机(4)、数据输出输入端口(5)组成;(1)的控制输出输入端连接(4)的控制输入输出端,(1)的图象信号输出端连接(2)的图象信号输入端,(1)的曝光读出信号输出输入端连接曝光读出模块(3)的信号输出输入端,(2)的图象数据输出端连接(4)的图象数据输入端,(3)的数据输出输入端连接(4)的一个数据输入输出端,(4)的另一个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5)的数据输入输出端。本发明能对光学扫描系统进行光学性能的检测,能对光学扫描系统进行绝对位置、相对位置、线性度、扫描均匀度进行检测,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

    跨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0650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925478.X

    申请日:2022-08-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涉及能量储存技术领域,沿二氧化碳流动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高压储气罐、膨胀机组和低压储气罐,所述低压储气罐内设有吸附剂填充区,所述吸附剂填充区设有吸附剂;所述膨胀机组包括再热器和膨胀机,所述高压储气罐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再热器的低温侧入口,所述再热器的低温侧出口连接所述膨胀机的进气口,所述膨胀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低压储气罐的进气口,且所述再热器的高温侧入口和高温侧出口均分别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吸附剂填充区。本发明以高品位吸附热作为热源,通过再热器换热并即时供应为膨胀前再热,使二氧化碳膨胀做功能力更强,可有效提升膨胀机发电效率,提高净电输出能力。

    一种吸附式低压CO2气热联储联供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09696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0460451.8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式低压CO2气热联储联供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包括低压储气罐、换热器、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低压储气罐内设有吸附剂填充区,所述吸附剂填充区内设有吸附剂;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端分别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截止阀和所述第二截止阀与第一热网回水端口连接,出口端适于与第一热网给水端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用于使热网回水与所述吸附剂填充区进行换热;所述第一截止阀和所述第二截止阀并联且不同时开启。本发明以CO2为工质储能,通过吸附剂的吸附效应,可实现低压CO2高密度储存和高效释放,储存密度高,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循环流量和能量储能密度,而且可以显著降低系统整体的体积和造价,降低运行成本。

    一种矿井进风加热系统
    7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8943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95873.6

    申请日:2024-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供暖通风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矿井进风加热系统,包括回风换热管、换热装置和新风换热管,所述回风换热管的回风入口用于连通矿井的出风口,所述换热装置的第一进风端与所述回风换热管连通,用于吸收所述回风换热管内的回风热能,所述新风换热管的新风入口用于进入新风,所述换热装置的第二进风端与所述新风换热管连通,用于对所述新风换热管内的新风加热,所述换热装置的出风端用于连通矿井的进风口;本发明以出风口排出的回风热能为主体,以及换热装置消耗的少量电能作为热量补偿,以对新风换热管输入的新风进行无煤化加热、清洁化运行,有效减少现有技术中因采用锅炉方案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人力成本等问题。

    一种基于边缘引导和对比损失的深度修复图像的篡改定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1218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0792164.1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引导和对比损失的深度修复图像的篡改定位方法及系统,涉及图像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包括:获取包含多张深度修复篡改图像的图像集;对深度修复篡改图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训练图像集输入到基于神经网络的篡改定位模型中进行训练;将待定位篡改图像输入到训练好的篡改定位模型中确定待定位篡改图像中篡改区域。在篡改定位模型训练过程中,对图像集中篡改区域之间内在相似性进行学习,使得神经网络能更好理解篡改区域和未篡改区域的联系与区别;提取了篡改区域边缘信息,增强神经网络对边缘特征的注意力,以更好帮助神经网络理解篡改区域和未篡改区域的差异。本发明可有效应用于图像篡改检测定位任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