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高效转化L-谷氨酸为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选育

    公开(公告)号:CN101928679A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910183478.1

    申请日:2009-09-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株高效转化L-谷氨酸为γ-氨基丁酸乳酸菌株的选育,属于生物工程中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筛选的菌株,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GB 01-21,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M 209102。从自制酸菜中筛选出一株能利用L-谷氨酸生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命名为LP-GB 01,以此菌株作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后筛选得到一株正突变株,命名为LP-GB 01-21。在100mL三角瓶中进行初步转化实验,停止转化后,利用氨基酸测定仪测定转化液中的γ-氨基丁酸,其浓度为51.9g/L,摩尔转化率达到了92.7%。在5L发酵罐放大转化实验,最终获得γ-氨基丁酸浓度为132g/L,摩尔转化率为94.3%。这为微生物法生产γ-氨基丁酸的工业化提供了基础。

    一种基于N端编码序列增强L-色氨酸合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67682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398501.5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端编码序列增强L‑色氨酸合成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在L‑色氨酸合成关键限速酶邻氨基苯甲酸合酶TrpE的N端编码序列前随机添加10个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并与绿色荧光蛋白进行融合,构建TrpE‑NCS随机突变文库,最终筛选得到表达强度最高的N端编码序列序列比对照菌株约高出6.2倍。最后,将筛选得到的最优N端编码序列插入到基因trpE的N端,明显增强了ANTA合酶的表达,构建得到的工程菌株TRP08的L‑色氨酸产量在5L发酵罐中可达16.28g/L,约比对照菌株提高18.06%。综上,N端编码序列可作为合成生物学元件用于代谢途径的基因表达调控。

    一种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合成1,5-戊二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9004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768627.6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合成1,5‑戊二胺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重组大肠杆菌含有催化L‑赖氨酸生成1,5‑戊二胺的赖氨酸脱羧酶最优突变体CadAP530L/M569V、促进底物/产物进/出细胞的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CadB以及提供辅因子PLP自供应吡哆醛激酶I和II,将该重组大肠杆菌作为催化剂,得到的高产量的1,5‑戊二胺,摩尔转化率高达98.67%。本发明提供的合成1,5‑戊二胺的方法,该方法以重组大肠杆菌作为催化剂,不需要额外添加辅因子PLP,不使用缓冲液(无需调节pH),无需使用盐酸进行中和,合成转化1,5‑戊二胺的时间短,生产成本低,为1,5‑戊二胺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经济的方法。

    一种多酶级联转化富马酸生产D-泛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7889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87848.3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酶级联转化富马酸生产D‑泛酸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双质粒表达、表达质粒的启动子和翻译起始区改进和基因复制策略实现各酶的平衡表达,减少了中间产物的积累。更进一步地,在将中间产物转化为D‑泛酸的过程中利用ATP再生系统增强细胞内ATP供应,实现了ATP的免添加,降低反应成本,提高整体转化效率。并从反应的催化剂浓度、pH、温度和补料方式对催化体系进行优化,可使得D‑泛酸产量达到128.6g/L,转化率达到97.3%。从而大大降低了的底物成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D‑泛酸的工业化生产和绿色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一种黄体酮-17α-羟化酶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725296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110122382.5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体酮‑17α‑羟化酶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黄体酮‑17α‑羟化酶(MA_CYP450 17a2),所述黄体酮‑17α‑羟化酶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包含该酶或其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宿主细胞及其在合成17α‑羟基黄体酮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在毕赤酵母细胞体系内异源表达了黄体酮‑17α‑羟化酶,且具有以黄体酮为底物生产17α‑羟基黄体酮的能力,在宿主细胞未经优化的条件下7d反应后生成16.5mg/L的17α‑羟基黄体酮,这为工业化生产17α‑羟基黄体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种生产L-高丝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0973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675657.2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L‑高丝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应用,通过代谢工程的方法,在基因组层面对大肠杆菌中L‑高丝氨酸合成相关基因进行改造,通过弱化降解途径L‑苏氨酸合成途径的通量、强化L‑高丝氨酸合成途径的代谢流、增强前体物草酰乙酸和L‑天冬氨酸的供应、促进L‑高丝氨酸的胞外转运,以及促进辅因子协同利用,得到一株遗传背景清晰、不携带质粒、无需诱导且能稳定高效生产L‑高丝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应用潜力。

    一种利用钝齿棒杆菌发酵生产1,4-丁二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156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317317.8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钝齿棒杆菌发酵生产1,4‑丁二胺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通过大肠杆菌和钝齿棒杆菌之间的穿梭质粒pXMJ19,将精氨酸脱羧酶编码基因经突变后与胍丁胺酶编码基因串联成功并在精氨酸高产菌株中过表达。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原始菌不具有生产有活性的精氨酸脱羧酶和胍丁胺酶的能力,而重组工程菌可以完成L‑精氨酸到1,4‑丁二胺的转化。同时基于此基因工程菌株具有高产L‑精氨酸的特性,成功采用一步发酵法以葡萄糖为底物生产1,4‑丁二胺。本发明方法生产1,4‑丁二胺,具有效率高、副产物L‑精氨酸、胍基丁胺和其他杂酸余量低的优点,后期对于产物1,4‑丁二胺的分离纯化更加容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