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转运床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43065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1810720371.5

    申请日:2018-07-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医用转运床,所述医用转运床用于将病人在病床或其他医用设施上来回运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转运床包括驱动机构、升降机构、传送机构、控制系统和床体,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床体上,所述床体上安装所述传送机构,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或其他机构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将医用转运床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所述升降机构用来调节医用转运床的高度,所述床体用来承载病人,所述传送机构用来将病人移动至所述床体上或者从所述床体上移动至病床或其他医用设施上;所述驱动机构、升降机构、传送机构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来进行控制。该医用转运床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一种位移轨迹反馈系统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1544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1810469316.3

    申请日:2018-0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位移轨迹反馈系统,包括花轮、∩型架、安装在∩型架顶面上的旋转轴、金属花轮磁检测传感器、主控板;旋转轴上由下至上依次套有旋转角度检测编码器、弹簧、安装座,且旋转角度检测编码器位于∩型架顶面上,安装座外壁上设置有高度检测编码器和高度检测传感器。本发明提供的位移轨迹反馈系统,根据自动检测的花轮的速度以及位移,并根据主控板内预先存储的理论数据输出速度误差信号和位移误差信号,以反馈给相关的驱动部件对花轮的速度和运动轨迹进行纠偏,该反馈系统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适于管道内场景探测之用的无人车。

    一种汽轮机末级湿度检测装置及汽轮机

    公开(公告)号:CN10802063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1610940250.2

    申请日:2016-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轮机末级湿度检测装置及汽轮机,该装置包括:探头,夹子,套筒,百叶窗,控制机构。本装置使用时,将套筒固定在汽缸内壁上,首先探头在百叶窗关闭的状态下测得此时的频率值;再通过启动控制机构将百叶窗打开,使蒸汽从套筒的前端进入、并接触探头,测得该状态下的频率值,最终通过两次测量值的计算来得到实时的汽轮机末级湿度。该过程,不需要探头的移动,即没有导轨的参与,故避免了轨道卡涩的现象;且该装置整体安装于汽轮机缸体内,没有穿过汽缸壁的装置,故不涉及漏真空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公开的汽轮机末级湿度检测装置,能够在避免轨道卡涩的同时、防止漏真空现象的出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难题。

    一种机器人头部手势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247466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710439682.X

    申请日:2017-06-12

    Inventor: 黄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器人头部手势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通过识别被测人员手部的手势形状,获得手势形状识别结果;当手势形状识别结果为第一手势形状时,将所述机器人中设置的跟踪标志位置位,触发所述机器人进入跟踪准备状态;当手势形状识别结果为第二手势形状且所述跟踪标志位已被置位时,所述机器人跟踪所述被测人员的手部动作进行头部旋转运动;当手势形状识别结果为第三手势形状时,将所述跟踪标志位清零,停止所述机器人的所述头部旋转运动,所述机器人头部固定于停止位置。所述方法及系统通过被测人员的不同手势来控制机器人进行相应的动作,能够真实模拟实际的医患之间的交互操作,为医生提供了良好有效的中医旋转类手法练习平台。

    一种手部标志物跟踪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204005B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710438819.X

    申请日:2017-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部标志物跟踪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首先获取被测人员手部的彩色图像;然后根据所述彩色图像检测所述彩色图像中是否具有标志物信息,获得检测结果;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彩色图像中具有所述标志物信息时,机器人开始跟踪所述标志物进行头部旋转运动;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彩色图像中不具有所述标志物信息时,所述机器人停止跟踪所述标志物进行头部旋转运动,所述机器人头部固定于停止位置。所述方法及系统使机器人可以跟踪被测人员手部的标志物运动至练习需要的角度和位置,能够真实模拟实际的医患之间的交互操作,为医生提供治疗手法的练习平台。

    医用转运床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4306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720371.5

    申请日:2018-07-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G1/02 A61G1/04 A61G1/052 A61G7/1032 A61G2203/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医用转运床,所述医用转运床用于将病人在病床或其他医用设施上来回运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转运床包括驱动机构、升降机构、传送机构、控制系统和床体,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床体上,所述床体上安装所述传送机构,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或其他机构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将医用转运床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所述升降机构用来调节医用转运床的高度,所述床体用来承载病人,所述传送机构用来将病人移动至所述床体上或者从所述床体上移动至病床或其他医用设施上;所述驱动机构、升降机构、传送机构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来进行控制。该医用转运床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一种基于坐标系定位跟踪的桥梁警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35528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210564.6

    申请日:2018-0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防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坐标系定位跟踪的桥梁警示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航道建立平面坐标系;S2.对平面坐标系进行区域划分,分为有效坐标区域、非航道区域、桥墩保护区域以及可通行区域;S3.对船在平面坐标系中位置进行确定,并判断所在区域;S4.测定船速;S5.根据船的位置和船速进行报警。本发明能定位航道中船舶具体位置并能对其进行碰撞预警,预警准确性高;并且,在可见度低、大风、大雨等恶劣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

    基于信道监听机制的多汽车防撞雷达冲突抑制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2161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166094.0

    申请日:2012-05-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信道监听机制的多汽车防撞雷达冲突抑制系统与方法,属于雷达、通信和汽车电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多汽车防撞雷达冲突抑制系统中,各个汽车防撞雷达系统采用中断连续波线性调频体制。基于信道监听机制的多汽车防撞雷达冲突抑制方法采用雷达发射机开关控制雷达信号的发射与关闭,在雷达发射机关闭时间内,接收机的信道频率分析单元对接收到的外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即在汽车防撞雷达使用频带范围内进行搜索,当发现频带内有其他汽车防撞雷达系统发射的雷达信号时,雷达时序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使扫频信号单元将当前雷达发射频率调整到空闲频率发射,从而有效避免了系统中各雷达间的相互干扰。

    一种77GHz毫米波汽车防碰撞雷达收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35981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110401303.0

    申请日:2011-1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防碰撞雷达系统,尤其涉及一种77GHz毫米波汽车防碰撞雷达收发装置,属于雷达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天线模块、射频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外设模块和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的发射信号综合器、滤波放大与均衡模块与射频模块相连;射频模块的分路器与天线模块的发射控制器相连,多路混频器与接收控制器连接;显示与报警信号模块、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分别与外设模块相连。天线模块采用透镜和天线结合的方式,工作于77GHz毫米波频段,使得系统稳定性及灵敏度精度得到了可靠保证;信号处理模块保证了采样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提高了信号的动态范围;采用集成模块组件设计射频模块,实现接收天线的高精度测角及快速切换。

    一种小型风力发电功率控制器

    公开(公告)号:CN103166557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63084.9

    申请日:2011-1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控制器,属于清洁能源的控制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风力发电机、整流模块、升降压DC/DC变换器、转速检测模块、全数字控制器、蓄电池和直流负载。本发明通过检测风力发电机的线电压频率实现测速功能,其成本低、可靠性高,不需要在风力发电机上再加额外的速度传感器,因此可以精确地进行最大功率点的追踪控制。利用目标功率曲线计算最大功率点,精度高、响应快、不会产生震荡,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