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3868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40715.3
申请日:2021-06-09
申请人: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路无线及有线通讯系统和方法,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具体移动端、第一中继点、第二中继点和固定端;移动端中设置有一个物理网卡组(包含两个物理网卡)和两个无线网桥,移动端中的物理网卡组通过有线传输介质与移动端中的无线网桥连接;第一中继点和第二中继点设置有两个独立的无线网桥,分别和移动端中设置的两个无线网桥以电磁波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端中设置有一个物理网卡组(包含两个物理网卡),固定端中的物理网卡组通过有线传输介质与第一中继点和第二中继点中的无线网桥连接。本方案在移动的大型设备和固定的中继点之间采用无线通讯方式,不采用通讯电缆转盘及控制电缆,可以降低通讯系统成本和故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302100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0150374.7
申请日:2020-03-06
申请人: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式除尘装置,包括:装置支架、装料漏斗、脉冲除尘机,所述装置支架用于支撑装置的各个组件,所述装料漏斗设置于所述装置支架上,用于装料及分料,包括上斗体和下斗体,其中所述上斗体的内部设有吸尘腔,吸尘腔中设有多个吸尘口,所述脉冲除尘机的进尘口通过第一抽风管与所述吸尘腔连接,出尘口与所述下斗体连接,所述第一抽风管的管道转弯半径为管道直径的1.5~1.7倍,管内风速控制为12~15m/s,所述吸尘腔的腔体上设置有550~560个腔孔,腔孔的直径为30~35mm,所述上斗体设置为两层,上层和下层之间留有间隙。本发明可减少上斗体粉尘吸收盲区和减少粮食或化肥等物料在管道中残留,而且,可分散吸尘,防止吸尘腔堵塞。
-
公开(公告)号:CN118683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19541.8
申请日:2024-07-10
申请人: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漏自锁气动闸门,包括闸门框架、气缸、第一弹簧、锁止机构、第二弹簧和复位机构;锁止机构的前侧部与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闸门框架的第一连接结构连接,锁止机构的中部与闸门框架的第二连接结构枢接,锁止机构的后侧部作为使锁止机构的前侧部阻挡处于关闭闸口状态的闸板的操作手柄;当处于关闭闸口状态的闸板被锁止机构阻挡时,从而锁止机构使闸门实现自锁状态;当锁止机构的前侧部离开所述阻挡位时,从而锁止机构实现闸门解锁后的保持状态。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应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防漏自锁气动闸门的散料输送设备。本发明方便且安全地实现气动闸门自锁及解锁。
-
公开(公告)号:CN117764468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1662983.0
申请日:2023-12-06
申请人: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83 , G06V20/5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7C9/20 , G16Y10/4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和机器视觉的智能装驳线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进入港口装驳线的指定区域的运输车辆的车辆位置信息以及车辆身份信息,当车辆位置信息以及车辆身份信息均满足预设条件时,则执行S2;S2,通过视觉检测的方式识别运输车辆的车斗动作状态以及车斗物料残余状态,然后执行S3;S3,根据运输车辆的车斗动作状态以及车斗物料残余状态判断是否允许运输车辆驶离港口装驳线的指定区域。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和机器视觉的智能装驳线的控制系统,包括港口作业管理平台、深度学习模型、视觉设备和车辆信息识别子系统。本发明根据港口运输车内物料以及车斗动作实现了高效的港口装驳线的智能化检测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18043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39072.X
申请日:2022-07-18
申请人: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港口漏斗无人装粮系统,该系统包括港口粮食装卸车、港口卸粮漏斗、安装于港口卸粮漏斗出粮口的漏斗阀、控制器、车辆调度提示装置、RFID感应器、粮食测高传感器、安装于港口卸粮漏斗的料位开关、第一定位感应开关、第二定位感应开关和第三定位感应开关;本发明提出一种控制方法:S1,三个定位感应开关是否同时感应到车厢,是则执行S2;S2,是否感应到RFID卡,是则执行S3;S3,是否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是则执行S4;S4,打开出粮口,当所述堆粮高度满足极限高度要求,则执行S5;S5,关闭港口卸粮漏斗出粮口;S6,继续执行S3,直至港口粮食装卸车离开指定的卸粮区域。本发明提高了作业效率,实现了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30210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50374.7
申请日:2020-03-06
申请人: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式除尘装置,包括:装置支架、装料漏斗、脉冲除尘机,所述装置支架用于支撑装置的各个组件,所述装料漏斗设置于所述装置支架上,用于装料及分料,包括上斗体和下斗体,其中所述上斗体的内部设有吸尘腔,吸尘腔中设有多个吸尘口,所述脉冲除尘机的进尘口通过第一抽风管与所述吸尘腔连接,出尘口与所述下斗体连接,所述第一抽风管的管道转弯半径为管道直径的1.5~1.7倍,管内风速控制为12~15m/s,所述吸尘腔的腔体上设置有550~560个腔孔,腔孔的直径为30~35mm,所述上斗体设置为两层,上层和下层之间留有间隙。本发明可减少上斗体粉尘吸收盲区和减少粮食或化肥等物料在管道中残留,而且,可分散吸尘,防止吸尘腔堵塞。
-
公开(公告)号:CN118744932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889867.0
申请日:2024-07-04
申请人: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抓斗卸船机与门座起重机协同卸船作业方法,包括:获得点云数据;建立全船点云模型;控制对应的抓斗卸船机和门座起重机移动至初始站位位置;自动生成卸船作业策略,规划抓斗卸船机和门机的作业路径,控制对应的抓斗卸船机和门座起重机对各自对应的作业船舱进行卸料作业;控制部分抓斗卸船机和门座起重机进行自动换舱,并控制门座起重机接替相邻抓斗卸船机进行清舱作业。本发明提出一种抓斗卸船机与门座起重机协同卸船作业系统。本发明提高了门机与抓斗卸船机在作业及路径规划上的协同效率,从而提高卸船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64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62983.0
申请日:2023-12-06
申请人: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83 , G06V20/5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7C9/20 , G16Y10/4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和机器视觉的智能装驳线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进入港口装驳线的指定区域的运输车辆的车辆位置信息以及车辆身份信息,当车辆位置信息以及车辆身份信息均满足预设条件时,则执行S2;S2,通过视觉检测的方式识别运输车辆的车斗动作状态以及车斗物料残余状态,然后执行S3;S3,根据运输车辆的车斗动作状态以及车斗物料残余状态判断是否允许运输车辆驶离港口装驳线的指定区域。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和机器视觉的智能装驳线的控制系统,包括港口作业管理平台、深度学习模型、视觉设备和车辆信息识别子系统。本发明根据港口运输车内物料以及车斗动作实现了高效的港口装驳线的智能化检测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23267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74118.1
申请日:2020-03-13
申请人: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型货卡,包括卷材装运机构、管材装运机构、集装箱装运机构,其中,卷材装运机构可拆卸地安装于货卡的装载面上,管材装运机构设置于货卡的装载面且可相对装载面转动,集装箱装运机构设置于货卡的装载面上且可相对装载面上下升降活动。本发明搭载多类专用运输机构,能应对多种货物的装运,解决了以往货物运输时需要频繁更换货卡的问题,尤其适用在货类变化频繁的码头货物转存、装运过程中,可大幅度地提升货物运输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21051409U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22866512.3
申请日:2023-10-24
申请人: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门座式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方便远程识别、观察指挥手的港口门座式起重机,包括门座式支架,门座式支架下部设置行走机构,门座式支架上部设置回转平台,回转平台上设置操控室、设备房和起吊臂系统,还包括摄像头支架和球枪一体式摄像机;摄像头支架安装于回转平台的靠近港口海侧的一侧部上;球枪一体式摄像机为集成枪式摄像镜头和球式摄像镜头的摄像机。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远程操控室操作人员与舱面作业指挥手的沟通效率及准确性,还减少了摄像机数量,降低了操作过程复杂程度、保证了远程沟通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减小了沟通周期和指挥手势误读的可能性、为作业现场的人身安全、物料安全、船舶安全提供了有效保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