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封装硫电极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79200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610522987.2

    申请日:2016-07-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封装硫电极,硫正极片位于两片导电复合膜之间,并对膜的边缘进行密封,导电复合膜由导电碳素材料,功能添加剂和粘接剂按一定的比例组成。以这种全封装的硫电极作为正极,商业聚乙烯或聚丙烯膜作为隔膜,金属锂片作为负极,与商业电解液组装成电池。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和空白实验,证明采用该导电复合膜的全封装电极结构能够有效的抑制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引起的“穿梭”效应。

    基于液态氢源和中高温燃料电池的智能电源及供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54504A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610122645.1

    申请日:2016-03-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氢能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液态氢源和中高温燃料电池的智能电源及供电方法。所述的基于液态氢源和中高温燃料电池的智能电源,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动力系统中,包括用于提供氢气的有机液态氢源装置、用于将氢能转换为电能的氢能转换装置和用于管理电能的电源管理装置,以及温度管理装置;其中,氢能转换装置为中高温燃料电池电堆。本发明的智能电源,是一种清洁环保、使用方便的电源系统,用于新能源汽车,不仅解决了充电时间和续航里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现有的高压储氢罐与锂电池在同一车上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使采用该智能电源的新能源汽车能够进行大规模商业应用,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种单离子传导聚合物锂硫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8878777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710329705.1

    申请日:2017-05-1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离子传导聚合物锂硫电池,包括:硫正极、负极和单离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共混膜,所述负极为金属锂片,所述单离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共混膜在所述硫正极和负极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单离子传导聚合物锂硫电池中不含小分子锂盐,避免了阴、阳离子电迁移速率不同导致的浓差极化,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并且,聚合物锂硫电池中有机溶剂的用量较少,缓解了活性物质的溶解和流失,有助于提高循环稳定性,避免了采用醚类电解液导致的“穿梭”效应,避免了采用LiPF6酯类电解液引起的浓差极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超细高纯度锑掺杂氧化锡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73263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610402569.X

    申请日:2016-06-07

    IPC分类号: C01G19/02 C01G30/00 B82Y30/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合成领域,公开了超细高纯度锑掺杂氧化锡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锡粒或含锡化合物、含锑化合物,加入强酸,再加入氧化剂和去离子水或超纯水后转移到密闭反应釜中,120℃~200℃反应1~24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洗涤至中性,烘干,研磨得到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颗粒粉末。本发明制备过程中未引入阴离子杂质,确保制备的纳米颗粒纯度高。本发明容易精确按量掺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掺杂不均匀,颗粒中含有阴离子杂质,颗粒易团聚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合成的纳米颗粒纯度高、粒径小、且易于分散。本发明的纳米颗粒制得的镀膜玻璃可见光透过率高,具有阻挡红外线的功能,而且具有较低的电阻,能够应用于低辐射玻璃以及透明导电玻璃。

    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578970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10827288.X

    申请日:2014-12-25

    IPC分类号: H01M10/0568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二次电池。该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为分子链主链上含有sp3杂化硼阴离子的π共轭聚合物锂盐。这种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中,由于sp3杂化硼阴离子被固定在了聚合物的分子链主链上,使得其电迁移受到了抑制,从而能够防止其在放电过程中运动至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阴极引起浓差极化,从而改善电池的性能。更重要地是,由于sp3杂化硼阴离子上的负电荷被离域化,使得其与带正电荷的锂离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从而使得锂离子更容易被溶剂化,发生电离。这就有利于提高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将其应用至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时,电池中电荷传输能力更高,最终得以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