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举升平稳性控制系统及矿用自卸车

    公开(公告)号:CN103386914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10349174.4

    申请日:2013-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举升平稳性控制系统及自卸车,属于机械控制领域,包括车箱1、车架2、举升机构3、控制器4和角位移传感器5。车箱1与车架2铰接,举升机构3伸长或缩短,驱动车箱1相对于车架2上升或下降。控制器4与举升机构3连接。角位移传感器5设于车箱1和车架2上,与控制器4连接。角位移传感器5检测车箱1相对于车架2的角位移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4。控制器4根据信号通过举升机构3控制车箱1运动速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角位移传感器采集的角度值作为控制器输入信号,信号采集区间宽,避免了电控手柄转动角度小,阀芯可控性差的缺点,起到节流缓冲的作用,提高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一种车辆转向稳定系统、方法及矿用自卸车

    公开(公告)号:CN103359111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313869.7

    申请日:201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稳定系统、方法及矿用自卸车,属于机械控制领域,车辆转向稳定系统包括设于底部的至少四个车轮和与车轮连接的油气悬挂缸,以及动力机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控制器2和执行机构3,压力传感器1设于油气悬挂缸上,控制器2分别与压力传感器1、执行机构3连接。执行机构3与车辆的动力机构连接,控制器2通过压力传感器1传递的信号判断车辆的偏载状态、转向状态,并通过执行机构3控制车辆的动力机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值判断车辆重心偏移的大致位置,并根据压力值在转向时的变化特性判断目前车辆的转向方向,有效控制重载、低速矿车转向的稳定性,提高了可驾驶安全性。

    倾斜预警及控制系统、方法及自卸车

    公开(公告)号:CN103253137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99204.8

    申请日:2013-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倾斜预警及控制系统、方法及自卸车,属于机械控制领域,倾斜预警及控制系统包括测量倾斜状态的倾角传感器1、测量行驶速度的速度传感器2、举升状态传感器3、控制器4、控制行驶速度的油门及刹车模块4和控制举升的举升控制模块5。倾角传感器1、速度传感器2、举升状态传感器3分别与控制器4相连,并分别将倾斜状态、行驶速度、举升状态传递至控制器4,控制器4与油门及刹车模块5、举升控制模块6相连。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电传动矿用自卸车上已有的控制器等器材采集车身倾斜角度信息、控制车辆运行,从而大大提高了矿用车工作的安全性。

    一种电动轮自卸车及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30685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46748.8

    申请日:2012-09-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轮自卸车控制系统,包括CAN总线、连接在CAN总线上的主站点和从站点、CAN通讯传感器;主站点为总线管理控制模块;从站点包括:电驱系统控制模块、发动机控制模块;主站点负责各站点的ID号分配以及各CAN通讯传感器的ID号设置;从站点负责向CAN总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对该从站点的电气元件进行控制;CAN通讯传感器直接向CAN总线上发送数据。该发明的主站点、从站点、CAN通讯虚拟仪表、CAN通讯传感器等,仅用一根CAN总线和电源线进行通讯连接,实现数据通讯和控制显示功能。控制系统稳定性能好,结构简单、效率高、通用性好等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动轮自卸车。

    一种防拔缸控制装置及矿用自卸车

    公开(公告)号:CN103112382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310088584.8

    申请日:2013-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拔缸控制装置及矿用自卸车,属于自卸车技术领域。该装置的A1油口连通所述举升缸的无杆腔,B1油口连通所述举升缸的有杆腔,所述A0油口和所述A1油口之间连通,所述B0油口和所述B1油口之间连通,所述平衡阀位于所述B0油口和所述B1油口之间的油路上,所述平衡阀的控制油口连接所述电磁阀一,所述单向阀和所述节流阀一组成一并联油路,所述并联油路的一端连通所述A0油口和所述A1油口之间的油路,另外一端连通所述电磁阀一。本发明通过在有杆腔连接的油路上设置平衡阀,在有杆腔油路和无杆腔油路间设置并联的节流阀、单向阀,使得平衡阀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抑制拔缸效果明显。

    一种电动轮自卸车及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30685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210346748.8

    申请日:2012-09-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轮自卸车控制系统,包括CAN总线、连接在CAN总线上的主站点和从站点、CAN通讯传感器;主站点为总线管理控制模块;从站点包括:电驱系统控制模块、发动机控制模块;主站点负责各站点的ID号分配以及各CAN通讯传感器的ID号设置;从站点负责向CAN总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对该从站点的电气元件进行控制;CAN通讯传感器直接向CAN总线上发送数据。该发明的主站点、从站点、CAN通讯虚拟仪表、CAN通讯传感器等,仅用一根CAN总线和电源线进行通讯连接,实现数据通讯和控制显示功能。控制系统稳定性能好,结构简单、效率高、通用性好等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动轮自卸车。

    一种排石器调节装置及矿用自卸车

    公开(公告)号:CN103448746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75612.4

    申请日:2013-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石器调节装置及矿用自卸车,属于机械制造领域,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限位件5、第一固定件6、第二限位件7和第二固定件8。第一限位件5和第二限位件7分别位于排石器3一端的两侧。第一限位件5和第二限位件7分别与固定座1的两侧板连接。第一限位件5和第二限位件7分别沿固定座1的两侧板移动。第一限位件5和第二限位件7的移动方向与排石器3一端沿销轴2的移动方向平行。第一限位件5和第二限位件7分别通过第一固定件6和第二固定件8与固定座1的两侧可拆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可以调节的限位件进行排石器的装配及调整,不需重复装配,操作简单,位置和间隙均可轻松调节实现,不受制造误差的影响,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一种多功能制动阀及电驱动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3253246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99056.X

    申请日:2013-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制动阀及电驱动车辆,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多功能制动阀包括设于支架1上的脚踏板2、电控制部件、液压控制部件。脚踏板2上设有电连接块3、液压连接块4和执行连接块5,电控制部件包括电位器总成6。电位器总成6的一端与脚踏板2的电连接块3连接,电位器总成6的另一端与支架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液压控制部件包括弹簧总成8和液压输出端9。弹簧总成8的一端与脚踏板2的液压连接孔4连接,弹簧总成8的另一端与支架1的另一端连接,液压输出端9设于脚踏板2的执行连接块5上。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将液压制动阀和电控制器整合成一体,结构紧凑,减少了作业强度,并且避免了误操作带来的事故,增加了车辆的安全性。

    一种防拔缸控制装置及矿用自卸车

    公开(公告)号:CN103112382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88584.8

    申请日:2013-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拔缸控制装置及矿用自卸车,属于自卸车技术领域。该装置的A1油口连通所述举升缸的无杆腔,B1油口连通所述举升缸的有杆腔,所述A0油口和所述A1油口之间连通,所述B0油口和所述B1油口之间连通,所述平衡阀位于所述B0油口和所述B1油口之间的油路上,所述平衡阀的控制油口连接所述电磁阀一,所述单向阀和所述节流阀一组成一并联油路,所述并联油路的一端连通所述A0油口和所述A1油口之间的油路,另外一端连通所述电磁阀一。本发明通过在有杆腔连接的油路上设置平衡阀,在有杆腔油路和无杆腔油路间设置并联的节流阀、单向阀,使得平衡阀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抑制拔缸效果明显。

    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

    公开(公告)号:CN104176135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418419.9

    申请日:2014-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属于机械制造领域,驾驶室包括骨架、车窗、车门7和蒙皮1,所述蒙皮1、车窗和车门7设于所述骨架上,所述蒙皮1采用厚度为1.2~2.0mm的钣金件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包括阻尼层2,所述阻尼层2通过将阻尼材料均匀设于所述驾驶室内表面的蒙皮1和车门7上制成,所述阻尼层2的厚度为2.0~4.0mm。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综合手段全面降低驾驶室的震动及噪音,技术手段平移性好,在可相同系列产品中迅速推广,且效果明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