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65252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110115766.0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将沉积物质沉积到基片中除未涂覆部分之外的涂覆部分的真空沉积装置和使用该真空沉积装置的真空沉积方法。所述真空沉积装置包括:辊筒,在真空腔内支撑具有涂覆部分和未涂覆部分的基片的连续移动;沉积源,安装在所述辊筒的对立侧以向所述涂覆部分提供沉积物质;掩模,在所述沉积源的开口与所述辊筒之间移动时阻断沉积物质从所述沉积源向所述涂覆部分移动;检测传感器,检测在移动的基片上设置的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控制器,根据基于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计算得出的并且在所述掩模上设置的第三参考点和第四参考点是否分别对应于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来控制所述基片和所述掩模的移动,以便将沉积物质沉积到所述涂覆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2644059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110347681.5
申请日:2011-11-07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正或负电极板上形成活性材料层和非涂覆部分的连续沉积装置。该连续沉积装置包括:第一引导鼓,接触从拆卷机供应的电极集电器的第一表面,以支撑电极集电器;第一沉积源,邻近第一引导鼓以将活性材料供应到在第一引导鼓上传递的电极集电器;第一遮蔽单元,遮蔽在第一引导鼓上传递的电极集电器的部分以形成非涂覆部分;第一驱动单元,连接到第一遮蔽单元以使第一遮蔽单元沿第一引导鼓的外表面往复移动;第一引导单元,邻近且连接到第一遮蔽单元以支持第一遮蔽单元的移动;以及第二驱动单元,连接到第一引导单元以使第一引导单元在一方向上水平地往复移动,该方向垂直于通过第一驱动单元移动的第一遮蔽单元的移动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1295781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10001072.2
申请日:2008-01-18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包括集流体和布置于该集流体之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基于金属的负极活性材料和片状石墨,并且具有20~80vol%的孔隙率。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能够通过抑制由于充放电过程中活性材料颗粒碰撞引起的体积改变和应力,以及降低电极电阻,而改进电池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223031C
公开(公告)日:2005-10-12
申请号:CN01117601.6
申请日:2001-05-1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10/052
Abstract: 所公开的是锂蓄电池用的阴极活性物质。阴极活性物质包括具有石墨化催化剂元素的石墨化焦炭和非扁平人造石墨。锂蓄电池用的阴极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电解质浸入能力,这是由于在具有石墨化催化剂元素的石墨化焦炭和非扁平人造石墨间有缝隙。由此,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高速容量和起始效率的锂蓄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6356493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561723.8
申请日:2016-07-1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使用包括第一突出尖部的第一焊头将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一电极接线片超声焊接到彼此;通过使用包括第二突出尖部的第二焊头将电极组件的第二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接线片超声焊接到彼此,第二突出尖部的设置方向不同于第一突出尖部的设置方向;以及通过在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布置隔板来准备电极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95687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210290864.2
申请日:2012-08-1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48 , H01M4/1391 , H01M4/62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5 , C01B33/146 , C01B33/152 , C01B33/157 , C01B33/158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10/0525 , Y10T29/49115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制造所述负极的方法和包括所述负极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硅氧化物(SiOx)和粒径不同于所述第一硅氧化物(SiOx)的第二硅氧化物(SiOx)。在此,所述第一硅氧化物(SiOx)相对于所述第二硅氧化物(SiOx)的粒径分布峰面积比在3至8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738447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110458152.2
申请日:2011-12-23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9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在电极集电体上形成非涂覆部分的连续沉积装置。连续沉积装置包括:第一导向鼓状物,与从拆卷机供应的电极集电体的一个表面接触以对电极集电体进行导向;第一沉积源,与第一导向鼓状物相邻以将电极形成材料喷射到通过第一导向鼓状物的电极集电体上;第一固定遮蔽单元,包括与第一导向鼓状物相邻的第一暴露部,并局部敞开以将电极集电体暴露于电极形成材料;第一移动遮蔽单元,包括第一掩蔽部、设置在第一固定遮蔽单元的下部的另一侧的第二掩蔽部、使第一掩蔽部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部和使第二掩蔽部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部,第一掩蔽部水平移动以遮蔽第一暴露部,第二掩蔽部水平移动并能够与第一掩蔽部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以遮蔽第一暴露部。
-
公开(公告)号:CN102969528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312585.1
申请日:2012-08-2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4/13 , H01M1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5 , H01M4/483 , H01M10/0525 , H01M10/446 , Y02E60/122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负极包括集流体、在集流体上并且包含由SiOx(0.95
-
公开(公告)号:CN101188296B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0710192826.2
申请日:2007-11-2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Abstract: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由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0.01≤x≤0.5,0≤y≤0.3,-0.2≤z≤0.2,和M是选自V、Cr、Mn、Fe、Co、Ni、Cu、Zn、Zr、Nb、Mo、W、Ag、Sn、Ge、Si、Al及其组合的元素。该负极活性材料具有高容量和优异的循环寿命特性,特别是可提供在高速率充电和放电下具有高容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Li1+xTi1-x-yMyO2+z (1)
-
公开(公告)号:CN101286561A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710300121.8
申请日:2007-12-17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C01G31/006 , C01G37/006 , C01G39/006 , C01G41/006 , C01G45/1228 , C01G49/009 , C01G51/50 , C01P2002/52 , C01P2002/54 , C01P2002/74 , C01P2006/40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制造方法和包含该负极活性材料的可充电锂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由式Li1+xV1-x-yMyO2+z表示的化合物。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化合物具有范围从大约50nm至大约30μm的平均颗粒尺寸。在另一实施例中,当使用CuKα X射线进行测量时,负极活性材料的(003)面衍射强度与(104)面衍射强度之比的范围为从大约1∶0.01至大约1。根据另一实施例,在以0.5C进行五次充电/放电循环之后,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到小于在五次充电/放电循环之前的比表面积的大约20倍。该负极活性材料可以提高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