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7867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76206.1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掌子面信息提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工程掌子面岩体结构面的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地下工程掌子面岩体结构面的原始点云数据中提取各个点的法向量,将经过转换后的法向量输入至BIRCH算法中进行聚类,得到优势结构面类别;将优势结构面类别作为输入,对每一类优势结构面的点云执行DBSCAN算法,将优势结构面分割为独立结构面;利用RANSAC算法对独立结构面进行平面拟合,得到平面拟合方程,并根据平面拟合方程,计算结构面的倾角和倾向;利用PCA加权迭代算法进行岩体迹线收缩,本发明的点云数据为岩体结构分析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准确识别独立结构面,实现合理地提取掌子面岩体结构面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8505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83283.0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志敏 , 滕彦 , 梁晖 , 杭旭超 , 刘丹 , 张群 , 杨雅新 , 刘峰 , 邵飞 , 宋桂华 , 张贺 , 张栋 , 宋志鹏 , 戴维 , 罗成 , 李慧真 , 何立森 , 陈立强 , 杨琳
IPC: G06T7/60 , G06T7/10 , G06V10/764 , G06T5/7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与地下洞室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洞室超欠挖的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将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多张地下洞室开挖围岩图像进行预处理,以生成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地下洞室的三维点云模型;将三维点云模型输入至预先设置的三维建模软件,得到三维点云模型的开挖轮廓,利用开挖轮廓得到地下洞室的开挖实体模型,将开挖实体模型和预先建立的封闭实体BIM模型进行剪切处理,以利用剪切处理结果得到地下洞室超欠挖的测量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测量断面,且测量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导致精准性较低,降低了地下洞室超欠挖测量的适用性和便捷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4058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91529.9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动态可视化方法及系统、介质及设备。包括:获取基于有限元模型计算的目标建筑物的空间网格结构文本数据及仿真分析文本数据集;将空间网格结构文本数据转换为以键值对存储的网格单元数据及节点坐标数据;将仿真分析文本数据集转换为以键值对存储的节点分析数据集;基于网格单元数据获取目标建筑物的外表面网格轮廓;根据网格单元数据及节点坐标数据绘制空间网格结构的各网格单元与剖切平面的交面,基于节点分析数据集以形成剖面云图;基于剖面云图及外表面网格轮廓对目标建筑物进行动态可视化展示。本申请可以在线将有限元分析后处理计算结果可视化呈现,为运维安全技术人员对结构进行安全评价提供可视化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1841288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010128375.8
申请日:2010-03-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2P6/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电流控制的车用电机的运动控制方法,将电机控制和电动汽车的运动控制进行了结合,具体是通过一种基于滑移率控制的直接PWM控制的方法,其是通过将参考滑移率作为控制对象,直接对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PWM占空比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了对电机的转矩快速的控制,最终实现对滑移率的快速控制。与传统的牵引力控制中以转矩作为控制量调节滑移率改善汽车打滑现象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特点是防滑控制的调节与外部转矩指令具有同样的响应时间,具有更加快速的动态响应特性,能明显提高电动汽车的动态性能和运动稳定性,有效抑制车辆在加速、低附着系数路面的车轮打滑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1051806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40795.9
申请日:2007-05-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2 , Y02T9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空调压缩机新型电驱动控制系统及方法,是基于角度自学习、切换自寻优的效率最优化的无位置无刷电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由电源电路、功率驱动电路单元、DSP控制电路、转子位置检测电路单元、电压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等组成。软件部分包括初始化模块、外同步启动模块、外同步至自同步切换模块、自同步自适应升速模块、位置信号硬件解算模块、运行效率最优化模块。本发明的驱动控制器使大功率的无位置传感器的电机能在大负载动态范围情况下平稳启动并高效运转,解决了无位置传感器的电机运行控制的难题,系统具有CAN通信接口,保证与车辆总线通信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75898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407066.2
申请日:2014-08-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为电动车提供补电服务的方法以及补电服务系统;方法包括:获取电动车的剩余电量;判断剩余电量是否低于警告电量;当剩余电量低于警告电量时获取电动车的当前位置并将该辆电动车标记为目标电动车;确定一辆用于给电动车补电的服务车为补电服务车;为目标电动车规划补电路线并且为补电服务车规划服务路线;系统包括:电动车、服务车以及用于调度服务车为电动车充电的服务站;电动车补电服务系统既能采用补电站对电动车补电,又能采用服务车对其进行补电,从而将固定补电方式和移动补电方式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电动车补电的灵活性,有效提升了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有利于电动车在城市中的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54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58630.9
申请日:2023-1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化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强还原性电子供体促进餐厨垃圾高值化制备乙酸同步减排H2S的方法。方法包括步骤:向餐厨垃圾浆液中加入强还原性电子供体,得到餐厨垃圾混合液;将所述餐厨垃圾混合液装入厌氧反应器中,接种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污泥,密封厌氧反应器,置于空气浴恒温摇床中进行厌氧发酵产酸反应。本发明通过强还原性电子供体与微生物的联合作用,能够显著促进餐厨垃圾高值化制备乙酸,并同步减排H2S释放,为同时促进餐厨垃圾产酸和减排臭气提供新技术,推动餐厨垃圾高值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1841288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28375.8
申请日:2010-03-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2P6/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电流控制的车用电机的运动控制方法,将电机控制和电动汽车的运动控制进行了结合,具体是通过一种基于滑移率控制的直接PWM控制的方法,其是通过将参考滑移率作为控制对象,直接对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PWM占空比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了对电机的转矩快速的控制,最终实现对滑移率的快速控制。与传统的牵引力控制中以转矩作为控制量调节滑移率改善汽车打滑现象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特点是防滑控制的调节与外部转矩指令具有同样的响应时间,具有更加快速的动态响应特性,能明显提高电动汽车的动态性能和运动稳定性,有效抑制车辆在加速、低附着系数路面的车轮打滑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1029123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610024368.7
申请日:2006-03-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水分散性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采用以下步骤:首先将脱水蓖麻油和三羟甲基丙烷在氢氧化锂存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然后加入邻苯二甲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和顺丁烯二酸酐在高温下进行酯化反应;酸值达到要求后降温,加入偏苯三酸酐继续反应,使体系的酸值达到要求;当偏苯三酸酐反应完全后,用根据酸值计算的中和剂进行中和,并加入助溶剂,按预定的固含量加入去离子水即可制得水分散性醇酸树脂。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使用的原料简便易得,价格低廉,成本低;采用熔融聚合工艺,工艺简单,引入的杂质少,产物纯度高;制得的水分散性醇酸树脂仅含少量有机溶剂,绿色环保,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涂膜具有较高的硬度、耐冲击性和耐水性。
-
公开(公告)号:CN215134421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0535060.9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头颈式导管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防护层、卡扣、固定套、固定带及保护垫;所述保护套本体顶部为开口结构,底部为密封结构,所述保护套本体顶部开口结构向下凹陷形成存储腔,所述保护套本体内部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上对称设置有两对卡扣,所述保护套本体顶部设置有固定套;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带佩戴于患者脖颈处,将导管放置于保护套本体内,并可通过卡扣对导管进行固定,避免导管发生位移,保证了固定的稳定性,保护套本体对应导管接头位置开启有检查窗,利于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对导管进行固定,便于医护人员进行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