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表达载体、基因工程菌及菌的培养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94374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111269631.X

    申请日:2021-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腈水合酶基因表达的基因工程菌,具体涉及一种重组表达载体、基因工程菌及菌的培养方法和应用,重组表达载体含有一段腈水合酶基因,该腈水合酶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基因工程菌为携带该重组表达载体的宿主微生物;培养方法为将宿主微生物在LB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种子液,之后将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基因工程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腈水合酶基因能够在工程菌中实现高效表达并且其酶活性极好,经测定比酶活可达50U/mg以上,在优选条件下可以达到100U/mg,因而催化合成烟酰胺效率高,转化率可达99%以上,生产效率达到720g/(L·h)。

    一种高热稳定性高活性腈水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8947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92503.9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热稳定性高活性腈水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领域。将来源于敏捷食酸菌(Acidovorax facilis)72W的腈水基因进行定点突变,使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第96位由赖氨酸K突变为精氨酸R,第349位由赖氨酸K突变为精氨酸R,第305位由缬氨酸V突变为亮氨酸L。本发明所述的腈水解酶突变体K96R/K349R/V305L对3‑氰基吡啶和氰化钾的比活分别是突变之前的2.2和3.5倍,在40℃、50℃、55℃下半衰期分别提高了2.3倍、3.3倍、3.8倍和2.3倍、3.5倍、4.0倍。本发明的腈水解酶突变体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高效的催化水解底物3‑氰基吡啶和氰化钾中的氰基为相应的羧基,从而用于制备羧酸类医药化学品或降解含氰废水,能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和冶金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产酯酶自诱导培养基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4901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338502.0

    申请日:2020-0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酯酶自诱导培养基,配方为:甘油5~13g/L,葡萄糖0.3~1.3g/L,乳糖1~6g/L,胰蛋白胨10~30g/L,酵母浸粉3~13g/L,0.0~0.5g/L MgSO4,17~19g/L Na2HPO4,6~8g/L KH2PO4,2~3g/L NH4Cl,0.5~1.0g/L Na2SO4,痕量元素适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出发,找到一条既能高效表达外源蛋白,又能实现自动诱导的改进型产酯酶大肠杆菌自诱导培养基,利用改进型自诱导培养基,并采用双温度调控方式,对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ET-21a-estsit01进行培养和发酵产酶;本发明的自诱导培养基利用乳糖作为底物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具有产酶量高,成本低;重组酯酶细胞的酶活可以达到1684U/L的优点。

    一种筛选产醇氧化酶菌株及判断醇氧化酶活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7851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21143.4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筛选产醇氧化酶菌株及判断醇氧化酶活力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重组醇氧化酶的表达:将菌株接种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培养得到长有菌落的硝酸纤维素膜,将长有菌落的硝酸纤维素膜低温诱导,得到长有表达醇氧化酶菌落的硝酸纤维素膜;S2、将长有表达醇氧化酶菌落的硝酸纤维素膜多次冻融,室温放置;S3、重组醇氧化酶的筛选:将室温放置后的硝酸纤维素膜覆盖于显色琼脂凝胶上,通过显色琼脂凝胶上显色圈的大小及颜色深浅判断醇氧化酶活性高低,显色圈越大,颜色越深,醇氧化酶活性越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无需繁琐的菌体培养、破碎等流程,不需要借助分析仪器,能够快速筛选具有不同醇氧化酶活力菌株,简便高效。

    一种新型酰胺酶显色底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94770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019875.5

    申请日:2023-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酰胺酶显色底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该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圆底烧瓶中加入I结构化合物氨噻肟酸与有机溶剂,缓慢滴加氯酰化剂,加毕,控温反应得到含有氨噻肟酰氯的黄色澄清溶液II;步骤S2、将反应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以蒸发除去溶剂,生成黄色流状液体,向黄色流状液体中加入5‑氨基‑2‑硝基苯甲酸与丙酮,充分搅拌后,控温并滴加有机碱或无机碱,继续保温反应,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溶剂,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用酸化剂调节pH,析出黄色固体,混匀离心,通过常规的过滤、洗涤与干燥得到目标产物III。本发明在酶活定量与筛选中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优势;不需要终止剂,其具有步骤简单与反应温和等优点。

    一种(S)-1-叔丁氧羰基-3-羟基哌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035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18465.8

    申请日:2018-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S)‑1‑叔丁氧羰基‑3‑羟基哌啶的制备方法,即采用毕赤酵母菌Pichia sp. SIT2014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1‑叔丁氧羰基‑3‑哌啶酮进行不对称还原反应生成(S)‑1‑叔丁氧羰基‑3‑羟基哌啶。该制备方法具有转化率高、光学纯度高,总收率高的优点,最终所得的(S)‑1‑叔丁氧羰基‑3‑羟基哌啶的得率最高可达99.9%,光学纯度在99%以上,总收率高达95.1%。并且该制备过程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无需添加大量有机溶剂,且生产成本低,有利于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

    一种产异丁香酚单加氧酶的自诱导培养基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15113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0315377.6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异丁香酚单加氧酶的自诱导培养基,该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2~10g/L的葡萄糖,1~7g/L的乳糖,20~50g/L的酵母浸粉,6~7g/L的Na2HPO4,2~4g/L的KH2PO4,0.3~0.7g/L的NaCl,0.8~1.2g/L的NH4Cl,0.1~0.3g/L的MgSO4,0.0~0.1g/L的CaCl2,pH为6~7。本发明采用改进后的自诱导培养基,并利用双温度控制的方式,能有效诱导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1a‑IEM的表达;该自诱导培养基以乳糖作为底物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具有产酶量高,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重组异丁香酚单加氧酶的细胞酶活可达3180.8U/L。

    高热稳定性高活性异丁香酚单加氧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151201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110315426.6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丁香酚单加氧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领域。将来源于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Jin1的异丁香酚单加氧酶基因进行定点突变,使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第83位由赖氨酸K突变为精氨酸R,第95位由赖氨酸K突变为精氨酸R,第273位由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F。本发明所述的异丁香酚单加氧酶突变体K83R/K95R/L273F的比活是突变之前的2.1倍,在25℃、30℃、35℃下半衰期分别提高了3.0倍、12.0倍、24.7倍。本发明的异丁香酚单加氧酶突变体在氧气作用下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催化底物异丁香酚苯环上的丙烯基氧化从而生成香兰素,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制药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