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9980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46499.X
申请日:2023-06-25
申请人: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吉林省长春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基于改进双智能体D3QN的城市电网N‑1新增风险负荷转供方法,属于城市电网风险预防及拓扑重构技术领域,新建了针对N‑1风险更有表征能力的优化指标,利用三阶段模型避免多目标引起的局部最优和权重平衡难题,而且针对负荷转供特性设置的双智能体降低动作空间维度并解决多环网难题,预动作‑变化探索值选择策略替代传统贪婪策略,从动作选择和样本质量提高训练速率。本发明方法无需先验知识并实现与电网环境的逐步交互,比经验决策更能保证风险防控能力,从而能够得到更符合工程实际的城市电网N‑1风险防控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856990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035680.0
申请日:2024-07-31
IPC分类号: G06Q30/0201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8/20 , G06F18/213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网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电网规划的配电网数据采录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参考小区内每个住户每天的用电量,分析参考小区内每个住户每天的用电量及用电量的变化特征,获得用电可能性值,利用用电可能性值获得参考小区的用电表征值;根据参考小区内不同住户每天的用电量的差异、每个住户的用电量的整体水平和实际用电天数,得到参考小区校正后的用电总量;综合每个参考小区与其他参考小区校正后的用电总量和用电表征值的相对关系的差异,获得用电量可信度;结合校正后的用电总量和用电量可信度确定目标函数,进而确定待规划小区的最大用电需求。本发明提高了用电量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69907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35680.0
申请日:2024-07-31
IPC分类号: G06Q30/0201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8/20 , G06F18/213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网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电网规划的配电网数据采录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参考小区内每个住户每天的用电量,分析参考小区内每个住户每天的用电量及用电量的变化特征,获得用电可能性值,利用用电可能性值获得参考小区的用电表征值;根据参考小区内不同住户每天的用电量的差异、每个住户的用电量的整体水平和实际用电天数,得到参考小区校正后的用电总量;综合每个参考小区与其他参考小区校正后的用电总量和用电表征值的相对关系的差异,获得用电量可信度;结合校正后的用电总量和用电量可信度确定目标函数,进而确定待规划小区的最大用电需求。本发明提高了用电量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2787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1118179.0
申请日:2024-08-15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网线路智能规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采集待规划区域内所有预设输电塔的三维空间坐标、所在位置的海拔信息,以及每个预设输电塔与对应的服务区域的距离和对应的服务区域的人口密度,并将每个预设输电塔作为预设点;得到任意两个预设点之间进行线路铺设的影响程度;得到任意两个预设点进行线路连接时的连接程度;得到每个预设点与其余预设点进行连接时的修正系数;得到任意两个预设点之间的修正距离;根据不同预设点之间的修正距离以及每个预设点的位置,对电网线路进行规划并得到规划后的电网线路。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地形因素和电力需求,提升了电网线路规划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2787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118179.0
申请日:2024-08-15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网线路智能规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采集待规划区域内所有预设输电塔的三维空间坐标、所在位置的海拔信息,以及每个预设输电塔与对应的服务区域的距离和对应的服务区域的人口密度,并将每个预设输电塔作为预设点;得到任意两个预设点之间进行线路铺设的影响程度;得到任意两个预设点进行线路连接时的连接程度;得到每个预设点与其余预设点进行连接时的修正系数;得到任意两个预设点之间的修正距离;根据不同预设点之间的修正距离以及每个预设点的位置,对电网线路进行规划并得到规划后的电网线路。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地形因素和电力需求,提升了电网线路规划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8235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75263.9
申请日:2024-08-07
IPC分类号: F03D17/00 , G06F18/2433 , G06F18/23213 , G06F18/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网新能源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风力涡轮发电机的多个关联组,包括风速、输出功率、叶片转速、发电机转子转速、叶片与风向夹角以及实时转化的电能,筛选出异常关联组。根据异常关联组的叶片转速、风速以及叶片与风向夹角之间的差异,计算风能转化系数,进而得到机械能。再根据每个异常关联组的叶片转速和发电机转子转速,得到机械能转化系数,进而得到每个异常关联组的理论电能转化值。根据每个异常关联组的理论电能转化值和实时转化的电能,得到故障位置系数,最终得到故障发生位置。本发明通过对风力涡轮发电机的每个关联组进行分析,提高了判断故障发生位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8235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075263.9
申请日:2024-08-07
IPC分类号: F03D17/00 , G06F18/2433 , G06F18/23213 , G06F18/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网新能源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风力涡轮发电机的多个关联组,包括风速、输出功率、叶片转速、发电机转子转速、叶片与风向夹角以及实时转化的电能,筛选出异常关联组。根据异常关联组的叶片转速、风速以及叶片与风向夹角之间的差异,计算风能转化系数,进而得到机械能。再根据每个异常关联组的叶片转速和发电机转子转速,得到机械能转化系数,进而得到每个异常关联组的理论电能转化值。根据每个异常关联组的理论电能转化值和实时转化的电能,得到故障位置系数,最终得到故障发生位置。本发明通过对风力涡轮发电机的每个关联组进行分析,提高了判断故障发生位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3224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30351.8
申请日:2024-01-30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吉林省长春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Q50/06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23/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条件去噪扩散模型的用电负荷分解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涉及用电负荷数据生成领域,包括获取原始用电负荷数据,其中,原始用电负荷数据包括日期时间数据,对原始用电负荷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数据,对日期时间数据进行编码,得到日期编码数据,构建条件去噪扩散模型,利用处理后数据和日期编码数据对条件去噪扩散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条件去噪扩散模型,利用训练后条件去噪扩散模型对原始用电负荷数据进行随机重采样,得到新用电负荷数据。旨在确保生成的数据既多样性又具有与日期时间信息和用电负荷数据之间的强相关性,提供更可靠、准确且丰富的用电负荷监控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24530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670349.6
申请日:2021-06-17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清理电网附着物质的清理设备,清理设备包括:壳体内设有支撑架,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物料箱体固定设置于壳体内,其上设有吸气口、进气端口和出气孔,吸气口与进气口位置相对应,吸气口设有吸尘管道;风机的进风口与进气端口连通,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与出气口连通,出气孔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连通,风机设置在支撑架上;供电装置与电机连接,供电装置设置于壳体内;控制器与供电装置和风机电连接,设置于壳体的外部。通过壳体内供电装置的设置,能够电力设施被破坏后无法使用的状况发生,通过该清理设备能够及时清理石墨炸弹爆炸的石墨纤维丝,避免石墨纤维丝吸附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气化和电弧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6593015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879144.8
申请日:2023-07-18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电网节点无线测温装置,涉及无线测温领域,包括无线测温仪以及支架,所述无线测温仪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还包括驱动所述无线测温仪在多个测温点间依次移动的驱动机构。本发明提供的电网节点无线测温装置,将无线测温仪滑动设置于支架上,然后将需要测温的连接节点均匀布置,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无线测温仪移动,以使得无线测温仪的测量端会经过每一个连接节点,从而可以实现单个无线测温仪对多个节点依次测温的效果,节省了无线测温仪的数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