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92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64926.9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管隧道顶推式最终接头推退测试方法,包括:在陆上时最终接头从扩大段内逐步推出直到推出到位、以及逐步回退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和在干坞模拟水下环境时最终接头从扩大段内的逐步推出到位的过程中,每推一步,获取最终接头首尾两端的里程偏差、轴线偏差、高程偏差数据,测量最终接头的首端的端面姿态,和/或管节首端端面是否形变,与千斤顶系统数据、拉尺测量数据进行比对校核,获得千斤顶系统的理论伸长量与所述最终接头的实际推出里程的偏差数据,对千斤顶系统分配的顶推力和伸出长度进行调节,根据轴线偏差和里程偏差出现的位置,为最终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855029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170102.7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管测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沉管运安一体船吊索的管节沉放粗定位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布设于一体船四个滑轮井处的四套定位组件,每套定位组件包括标记线、双目摄像定位仪、测杆和测深仪换能器;标记线有反光性,敷设于滑轮组中与一体船固定连接的吊索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双目摄像定位仪安装于滑轮井侧壁上并面向标记线以对其方向角进行测定;测杆竖直安装于滑轮井处,其底端凸出一体船底部并没于水面之下;测深仪换能器安装于测杆底端以测量其与待安管节顶面之间的距离。本发明通过一体船上四套定位组件的设置,达到了不必在待安管节顶面布设测量塔也能对待安管节的沉放进行可靠粗定位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45234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947932.1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管节对接工程中滑道的可靠性预测方法,搭建原型试验系统,原型试验系统包括底部支撑基础、顶部反力支撑结构、竖向力加载机构、水平顶推力加载机构、滑道变形测量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在底部支撑基础的顶面以及顶部反力支撑结构的底面分别固定安装待测试滑道,竖向力加载机构位于底部支撑基础和顶部反力支撑结构之间,水平顶推力加载机构位于水平顶推力加载机构的一侧;通过控制竖向力加载机构和水平顶推力加载机构的千斤顶工作,来模拟推动隧道管节沿滑道移动的工况;过程中,各油压检测单元的检测数据和滚轮位移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实时发送给数据处理系统,由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滑道摩擦系数的计算以及滑道可靠性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540640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359232.7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下抛石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定点抛石高程测量与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抛填船的测控系统内设置分阶段定点抛石作业;在抛石管底口外侧沿周向间隔布设多个高度计,高度计的数量与抛石作业的阶段数量一致,每一高度计均相对于抛石管倾斜设置但倾斜角度各不相同,其测量方向均朝向抛石管下方区域;抛填船就位,下放抛石管使其底面高程达到预设的基准面高程;启动抛石作业,测控系统通过各高度计一一对应实时监测各阶段抛石后的石堆中心高程,以此指导分阶段抛石作业,直至达到预设的总施工高程。本发明解决了常规抛石施工高程测量方法容易导致石堆中心处出现石块抛高超高现象的问题,提高抛石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82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352721.X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最终接头测量基准的建立方法以及测量方法,属于沉管隧道施工领域,最终接头测量方法包括:在地面建立平面坐标系,将最终接头设置于平面坐标系内;获取最终接头两个端面上各角落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平面坐标,计算获得同一端面中相同高度的两个角落点连线的中点的平面坐标;将中点投影至最终接头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投影点,连接两个端面所对应的两个第一投影点以形成线段,以该线段作为第一基线;以第一基线中的任意一点作为最终接头坐标系的原点建立最终接头坐标系。通过地面上的平面坐标系以确认最终接头两个端面上各角落点在平面坐标系内的平面坐标,能够在任意场景下在该最终接头坐标系下对最终接头进行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866802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1134035.0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管安装测量塔定位精度反标定校正方法。该沉管安装测量塔定位精度反标定校正方法,包括测控系统标定和定位精度校正等步骤;其中,测控系统标定进一步包括管节初始标定、测量塔初始标定;定位精度校正进一步包括建立施工坐标系、数据处理、精度比对及校正。本发明通过在管顶特征点上架设GNSS接收机实时采集其坐标并与测量塔测控系统的实时解算结果比对,在管节沉放前对测量塔进行标定误差校正,提高测量塔标定精度的可靠性,保障沉管安装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8352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64996.7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管管节形变实时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沿管节长度方向在中廊道腔底和/或孔道腔顶安装多台测量相机和多个标靶组,多台测量相机对多个标靶组进行视觉测量;沿管节长度方向在中廊道腔底和孔道腔底安装多台激光测距仪,测量管节腔底到管节腔顶的相对距离;所有测量结果均实时传输到沉管测控系统中,以获取管节纵向相对几何形变和管节腔底到管节腔顶的相对距离变化的结果,并相互结合进行边缘计算,以获取沉管管节的形变变化发展情况。本发明实现了对沉管管节在浮运沉放安装期间的形变情况的实时监测,以准确获取其形变变化发展情况,进而指导现场及时调整沉放姿态,保障沉管沉放时的高精度对接。
-
公开(公告)号:CN113866803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34289.2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管安装测量塔定位倾斜误差修正方法。该沉管安装测量塔定位倾斜误差修正方法,包括管节姿态初始标定、倾斜仪设备安装、测量塔姿态标定和测量塔定位倾斜误差修正等步骤。本发明在管节首尾两端的测量塔塔顶与管顶部位各加装一倾斜仪,并与管内倾斜仪联合确定测量塔与管节的姿态及相互关系,在管节沉放过程中实现对测量塔姿态变化的实时监控,实现对测量塔定位倾斜误差的实时自动提示和人机交互式实时修正,提高测量塔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保障沉管安装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912012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002970.0
申请日:2013-01-06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节水下姿态的测控系统及测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GPS接收机、声纳装置以及中央处理器对管节沉放和对接姿态进行指导和调整的测控系统以及测控方法。本发明采用声纳装置的设计;该声纳装置可用于在沉放过程中对待安管节进行实时定位;以及在对接过程中对待安管节与已安管节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实时定位;可以有效解决管节在水深处的沉放和对接测控问题,从而实现管节在深水环境下的实时姿态调整;节省各施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898922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590280.7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鸣 , 李一勇 , 关秋枫 , 尹海卿 , 翟世鸿 , 刘亚平 , 岳铭滨 , 石书元 , 李增军 , 刘德进 , 宿发强 , 苏长玺 , 王强 , 岳远征 , 周相荣 , 汤慧驰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节对接导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沉管隧道施工中管节对接作业的对接导向装置;该装置包括与已安管节连接的导向架和与待安管节连接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架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收容导向杆。本发明采用导向杆和导向架的设计;使导向杆放置在导向槽内,并以此使得两个管节基本对齐,即,两个管节的轴线基本重合;使待安管节的对接端最终与已安管节的尾端对齐并拢;采用该种结构使对接更加快速、顺畅;从而缩短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对接精度;减少了工作失误,避免重大事故的出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