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3485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1298242.4
申请日:2022-10-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0R19/18 , G06F30/15 , G06F111/04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管件高度‑诱导环分布差异化设计的多管吸能装置,包括顶部的防爬器、底部的后端板、周围的薄壁外壳组成的空间,空间内设有多根吸能管;每根吸能管具有不同的高度,并且每根吸能管上均设有诱导环。本发明构造的构型差异化多管组合式吸能装置通过合理设计各管件高度和诱导环分布位置来控制各管峰值载荷的形成时序,使各管载荷‑位移曲线充分分离,可在提高结构吸能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初始峰值和载荷波动,突破了高吸能量、低初始峰值、小载荷波动无法兼容的技术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11642438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01642.7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缩‑摩擦复合式吸能装置,叠缩底座、摩擦底座平行设置,并与铁道车辆防爬齿外侧的匀力板位置相对;叠缩管有多个,前端固定在匀力板上;后端固定在叠缩底座上导向孔处;导向孔的内径小于叠缩管内径;每个叠缩管内还设有一个摩擦杆,摩擦杆外径小于叠缩管内径;摩擦杆的前端固定在匀力板上,后端延伸到叠缩管后端的外部,自由穿过导向孔,并过盈配合安装在摩擦底座的摩擦孔内。本发明提供的叠缩‑摩擦复合式吸能装置巧妙结合了叠缩吸能与摩擦耗能原理,实现了拥有更高、更平稳吸能量的复合式吸能。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可安装在铁道车辆横梁前端实现防爬吸能功能。
-
-
公开(公告)号:CN110450810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910746183.4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纹式复合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装置包括防爬齿板、吸能组件及后挡板,防爬齿板的背面连接导向杆,吸能组件包括波纹式塑变吸能组件和增强式吸能组件,波纹式塑变吸能组件为具有一中心通孔的柱体,其由若干相间设置的导向塑变管和波纹板围设而成,增强式吸能组件套设于中心通孔内,导向杆的自由端穿过导向塑变管后插设于后挡板上开设的导向通孔中固接,使吸能组件的两端分别与防爬齿板和后挡板接触。具有上述装置的轨道车辆能按照预设的波纹路径稳定有序可控地发生,相对传统的吸能结构本发明具有更稳定的载荷——位移曲线,其没有过高的初始峰值力,能有效地避免在冲击吸能过程中产生瞬间较大的载荷,进一步降低对乘员和车体的损害。
-
公开(公告)号:CN107336721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710570597.7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缩颈塑性变形的吸能装置,包括设有安装通孔的安装板,安装板的安装通孔内装设有缩颈凹模,缩颈凹模的中部设有缩颈通孔,缩颈通孔内配合嵌设一缩颈变形管,缩颈变形管内插设有撞击凸模,撞击凸模的一端位于缩颈变形管的大径管端外,撞击凸模的另一端与缩颈变形管的小径管端所设的底板接触,且小径管端插设于缩颈凹模的缩颈通孔内,缩颈变形管为薄壁金属管,其强度小于撞击凸模和缩颈凹模的强度,撞击凸模能将撞击力传递至缩颈变形管的底板使缩颈变形管由受压转变为受拉而产生稳定的塑性变形以吸能。本发明还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约成本、能承受更强冲击力、可避免横向失稳且变形稳定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44647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09674.0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吸能结构耐撞性能优化方法、系统与可读存储介质,以进一步提升性能。本发明方法包括:确定耐撞性优化代理模型;对耐撞性优化代理模型基于混合算法求解。本发明混合算法以粒子群算法为主体,随着迭代次数增加,算法的深度搜索能力逐渐下降,在不破坏粒子种间协作的前提下引入烟花算法的爆炸操作,把个体极值作为爆炸烟花来加强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和多样性,在烟花爆炸操作中,每个烟花的爆炸个数及爆炸半径由所有个体极值的适应度函数值决定;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算法早熟,对全局极值做Logistic映射处理,帮助种群跳出局部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1544762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1167260.9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不同的高度和波纹相位的多管组合式吸能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薄壁外壳、多根置于内腔内的吸能波纹管、封盖内腔的前端板,各个吸能波纹管具有不同的高度,每根吸能波纹管的侧壁的波纹曲线满足#imgabs0#其中i为吸能波纹管的序号;吸能波纹管的侧壁形成有波峰和波谷,相邻两根吸能波纹管之间的波峰和波谷呈错位布置;通过引入高度差构型特征使得多根吸能波纹管在初始变形时发生错位,让原本集中的初始峰值载荷得到分离,便可以让整个装置初始峰值载荷得到大幅度下降;波纹相位差构型特征的引入改变了侧壁正弦曲线波峰和波谷的位置,使不同的管件在变形时相互补偿,各管后续载荷峰值得到充分分离从而显著降低组合结构的后续载荷波动。
-
公开(公告)号:CN114454911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307145.0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管组合式吸能装置,其后端板上设有多根吸能管,多根吸能管的轴向高度各不相等且按照轴向高度依次递减的顺序从1开始依次编号,各吸能管包括多个沿轴向依次连接的折纹组件且多个折纹组件沿正向方向从1开始依次编号,吸能管的轴向高度值由公式一获得,各吸能管的第1个和最后1个折纹组件的轴向高度不相等,各吸能管除第1个和最后1个以外的折纹组件的轴向高度相等且其轴向高度值由公式二获得。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吸能管和不同高度的折纹组件,使各个吸能管的峰值载荷之间产生一定间隔,即峰值载荷得到充分分离,从而大幅降低组合结构的初始峰值载荷,从而实现高吸能量、低初始峰值、小载荷波动完美兼容。
-
公开(公告)号:CN115709694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707517.5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缩‑胀‑撕变形模式的吸能装置,支架安装在底板上,支架的内壁与底板的端部之间形成容腔。支架顶面中间设置凹槽与支架通孔,定位块下半段安装于底板的底板定位槽内,定位块上半段安装在支架底部的支架定位槽内;膨胀‑撕裂模具外轮廓包括锥面和弧面;膨胀‑撕裂模具位于支架内,并位于支架通孔下方;膨胀‑撕裂模具安装在底板上;缩径模具为环形结构,内壁面依次包括缩径通孔和斜壁孔,缩径模具安装在支架的凹槽内;变形管的前端配合于缩径模具的斜壁孔处。该装置主要依靠薄壁管塑性变形、撕裂和摩擦的三重效果来吸收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动能。具有作用力平稳,便于拆装和重复利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45491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307145.0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管组合式吸能装置,其后端板上设有多根吸能管,多根吸能管的轴向高度各不相等且按照轴向高度依次递减的顺序从1开始依次编号,各吸能管包括多个沿轴向依次连接的折纹组件且多个折纹组件沿正向方向从1开始依次编号,吸能管的轴向高度值由公式一获得,各吸能管的第1个和最后1个折纹组件的轴向高度不相等,各吸能管除第1个和最后1个以外的折纹组件的轴向高度相等且其轴向高度值由公式二获得。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吸能管和不同高度的折纹组件,使各个吸能管的峰值载荷之间产生一定间隔,即峰值载荷得到充分分离,从而大幅降低组合结构的初始峰值载荷,从而实现高吸能量、低初始峰值、小载荷波动完美兼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