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01941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11105163.6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压式铁道车辆专用吸能装置,包括安装底板、垂直设于其上成矩形的一对导向立柱及分设两侧的一对固定立柱和一对活动立柱;同一侧的固定立柱、导向立柱和活动立柱由侧压板连成一体;一对活动立柱及一对固定立柱均由端部卡板连成一体;相邻的立柱对间均插设一U型薄板,U型薄板分别包裹一对固定立柱和一对活动立柱,两U型薄板的底板之间插设一与导向板连接的楔形挤压冲头,导向板滑设于导向立柱内,挤压冲头在冲击力作用下挤压U型薄板使其在矩形腔内发生扩张塑性变形及在与固定立柱和活动立柱的接触位置发生相互摩擦和挤压形成塑性流动变形。本发明具有作用力平稳、比吸能大、变形可控、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和可重复利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380192B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710569926.6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缩颈和胀裂变形的吸能装置,包括安装底座、导向杆、鼓胀凸台、缩颈法兰及缩颈变形管,导向杆一端插设于安装底座的导向通孔内,鼓胀凸台位于安装底座的安装腔内并通过其导孔套设于导向杆上,缩颈变形管套设于导向杆上,其小径管管口开设有多条小槽并套设于鼓胀凸台的外周,大径管端设有底板并与导向杆的另一端端部接触作为撞击端,缩颈法兰通过其缩颈通孔配合套设于缩颈变形管的外侧并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鼓胀凸台的外周、缩颈法兰的端部以及安装底座的内壁之间形成一能容纳所述缩颈变形管受撞击后移动发生耦合缩颈和胀裂屈曲变形的容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约成本、吸能能力强、变形稳定可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380192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569926.6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缩颈和胀裂变形的吸能装置,包括安装底座、导向杆、鼓胀凸台、缩颈法兰及缩颈变形管,导向杆一端插设于安装底座的导向通孔内,鼓胀凸台位于安装底座的安装腔内并通过其导孔套设于导向杆上,缩颈变形管套设于导向杆上,其小径管管口开设有多条小槽并套设于鼓胀凸台的外周,大径管端设有底板并与导向杆的另一端端部接触作为撞击端,缩颈法兰通过其缩颈通孔配合套设于缩颈变形管的外侧并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鼓胀凸台的外周、缩颈法兰的端部以及安装底座的内壁之间形成一能容纳所述缩颈变形管受撞击后移动发生耦合缩颈和胀裂屈曲变形的容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约成本、吸能能力强、变形稳定可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336721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570597.7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缩颈塑性变形的吸能装置,包括设有安装通孔的安装板,安装板的安装通孔内装设有缩颈凹模,缩颈凹模的中部设有缩颈通孔,缩颈通孔内配合嵌设一缩颈变形管,缩颈变形管内插设有撞击凸模,撞击凸模的一端位于缩颈变形管的大径管端外,撞击凸模的另一端与缩颈变形管的小径管端所设的底板接触,且小径管端插设于缩颈凹模的缩颈通孔内,缩颈变形管为薄壁金属管,其强度小于撞击凸模和缩颈凹模的强度,撞击凸模能将撞击力传递至缩颈变形管的底板使缩颈变形管由受压转变为受拉而产生稳定的塑性变形以吸能。本发明还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约成本、能承受更强冲击力、可避免横向失稳且变形稳定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364521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913674.X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组合式专用吸能装置以及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包括凸模冲头组件、凹模组件和吸能组件;吸能组件装设于凹模组件内,包括薄壁塑变吸能结构和压溃式吸能结构,薄壁塑变吸能结构的侧翼板插设于凹模组件内且套设于压溃式吸能结构外侧。凸模冲头组件包括防爬齿板、冲击杆以及导向杆,冲击杆的另一端设有矩形匀力板,导向杆插设于凹模组件的导向孔内,匀力板与薄壁塑变吸能结构的封闭端贴合接触,凸模冲头组件通过匀力板将承受的纵向冲击力均匀传递给所述薄壁塑变吸能结构和压溃式吸能结构。本发明的轨道车辆上装设有两组吸能装置。本发明具有结构和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安装方便且变形稳定可控、比吸能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336721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710570597.7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缩颈塑性变形的吸能装置,包括设有安装通孔的安装板,安装板的安装通孔内装设有缩颈凹模,缩颈凹模的中部设有缩颈通孔,缩颈通孔内配合嵌设一缩颈变形管,缩颈变形管内插设有撞击凸模,撞击凸模的一端位于缩颈变形管的大径管端外,撞击凸模的另一端与缩颈变形管的小径管端所设的底板接触,且小径管端插设于缩颈凹模的缩颈通孔内,缩颈变形管为薄壁金属管,其强度小于撞击凸模和缩颈凹模的强度,撞击凸模能将撞击力传递至缩颈变形管的底板使缩颈变形管由受压转变为受拉而产生稳定的塑性变形以吸能。本发明还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约成本、能承受更强冲击力、可避免横向失稳且变形稳定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44647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09674.0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吸能结构耐撞性能优化方法、系统与可读存储介质,以进一步提升性能。本发明方法包括:确定耐撞性优化代理模型;对耐撞性优化代理模型基于混合算法求解。本发明混合算法以粒子群算法为主体,随着迭代次数增加,算法的深度搜索能力逐渐下降,在不破坏粒子种间协作的前提下引入烟花算法的爆炸操作,把个体极值作为爆炸烟花来加强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和多样性,在烟花爆炸操作中,每个烟花的爆炸个数及爆炸半径由所有个体极值的适应度函数值决定;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算法早熟,对全局极值做Logistic映射处理,帮助种群跳出局部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0844647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810209674.0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吸能结构耐撞性能优化方法、系统与可读存储介质,以进一步提升性能。本发明方法包括:确定耐撞性优化代理模型;对耐撞性优化代理模型基于混合算法求解。本发明混合算法以粒子群算法为主体,随着迭代次数增加,算法的深度搜索能力逐渐下降,在不破坏粒子种间协作的前提下引入烟花算法的爆炸操作,把个体极值作为爆炸烟花来加强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和多样性,在烟花爆炸操作中,每个烟花的爆炸个数及爆炸半径由所有个体极值的适应度函数值决定;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算法早熟,对全局极值做Logistic映射处理,帮助种群跳出局部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06364521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10913674.X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组合式专用吸能装置以及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包括凸模冲头组件、凹模组件和吸能组件;吸能组件装设于凹模组件内,包括薄壁塑变吸能结构和压溃式吸能结构,薄壁塑变吸能结构的侧翼板插设于凹模组件内且套设于压溃式吸能结构外侧。凸模冲头组件包括防爬齿板、冲击杆以及导向杆,冲击杆的另一端设有矩形匀力板,导向杆插设于凹模组件的导向孔内,匀力板与薄壁塑变吸能结构的封闭端贴合接触,凸模冲头组件通过匀力板将承受的纵向冲击力均匀传递给所述薄壁塑变吸能结构和压溃式吸能结构。本发明的轨道车辆上装设有两组吸能装置。本发明具有结构和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安装方便且变形稳定可控、比吸能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901941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05163.6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1F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压式铁道车辆专用吸能装置,包括安装底板、垂直设于其上成矩形的一对导向立柱及分设两侧的一对固定立柱和一对活动立柱;同一侧的固定立柱、导向立柱和活动立柱由侧压板连成一体;一对活动立柱及一对固定立柱均由端部卡板连成一体;相邻的立柱对间均插设一U型薄板,U型薄板分别包裹一对固定立柱和一对活动立柱,两U型薄板的底板之间插设一与导向板连接的楔形挤压冲头,导向板滑设于导向立柱内,挤压冲头在冲击力作用下挤压U型薄板使其在矩形腔内发生扩张塑性变形及在与固定立柱和活动立柱的接触位置发生相互摩擦和挤压形成塑性流动变形。本发明具有作用力平稳、比吸能大、变形可控、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和可重复利用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