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剂混合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49259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910138090.X

    申请日:2009-0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絮凝剂混合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在管道[3]内同中心地沿流体方向依次安装有加药喷管、一级混合锥[4]、格栅板[5]、二级混合锥[6]和混合环[7]。加药喷管的入口端[1]与加药装置联通,加药喷管的喷嘴[2]位于管道[3]的中心并正对一级混合锥[4]的顶部,一级混合锥[4]的塔座底板[8]上设有流孔[9];二级混合锥[6]的顶部对着格栅板[5],二级混合锥[6]的底部对着固定安装在管道[3]内壁的混合环[7],二级混合锥[6]的形状和安装方向均与一级混合锥[4]相同。本发明完全依靠矿浆自身流动能量实现絮凝剂在固液两相流中的混合,改善了矿浆的沉降性能,加快了沉降速度。因而具有构简单、使用方便、絮凝剂在固液两相流中能混合均匀且混合速度快的特点。

    一种絮凝剂混合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49259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138090.X

    申请日:2009-0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絮凝剂混合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在管道[3]内同中心地沿流体方向依次安装有加药喷管、一级混合锥[4]、格栅板[5]、二级混合锥[6]和混合环[7]。加药喷管的入口端[1]与加药装置联通,加药喷管的喷嘴[2]位于管道[3]的中心并正对一级混合锥[4]的顶部,一级混合锥[4]的塔座底板[8]上设有流孔[9];二级混合锥[6]的顶部对着格栅板[5],二级混合锥[6]的底部对着固定安装在管道[3]内壁的混合环[7],二级混合锥[6]的形状和安装方向均与一级混合锥[4]相同。本发明完全依靠矿浆自身流动能量实现絮凝剂在固液两相流中的混合,改善了矿浆的沉降性能,加快了沉降速度。因而具有构简单、使用方便、絮凝剂在固液两相流中能混合均匀且混合速度快的特点。

    一种流线型微柱与圆孔分区协同强化流动沸腾换热的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1815623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85324.8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线型微柱与圆孔分区协同强化流动沸腾换热的表面。包括沿气液工质流动方向的前半段设置有若干排圆孔、后半段设置有若干排流线型微柱的换热基体,且在每个流线型微柱顶面开设有微孔,若干排圆孔和若干排流线型微柱在换热基体上呈叉排分布,相邻流线型微柱的间隙构成了气液通道,流线型微柱横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与圆弧形的组合,流线型微柱前端沿气液工质流动方向上呈三角形,后端呈圆弧形。本发明通过流线型微柱与圆孔的分区布置,在提高表面成核密度的同时增加了对气液工质的扰动并减小了汽泡堵塞,从而实现了对表面换热性能的提升。此外,该表面采用激光微铣削技术加工成型,可实现商业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种基于多级节流孔板耗能的桥墩防撞设施

    公开(公告)号:CN11343099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850707.1

    申请日:2021-07-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墩防撞设施,包括多个形状相同或者不同的防撞单元段,每个防撞单元段包括防撞自浮箱体段和耗能箱体段;其中,防撞自浮箱体段的壳体由刚性材料构成,耗能箱体段包括至少一个节流单元,每个节流单元内形成有由上下排布的至少两层水流腔所形成的S形耗能通道,每层水流腔通过设置于水流方向末端的第一节流孔与下一层水流腔连通,每层水流腔还通过多个垂直节流孔板分割成多个腔室,耗能箱体段外壳的顶壁上开设有与最上层的水流腔连通的出水口,外壳的底壁上设有与最下层的水流腔连通的进水口。本发明在船型尺度、碰撞严重等级变化大时,能够实现多级耗能,从而实现在遇到中小船撞事故不损伤,在重大事故可维修的优点。

    一种高电磁屏蔽高强高导CuFeSi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76626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10686671.3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这种高电磁屏蔽高强高导CuFeSiC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Fe:5%~40%,Si:1.5%~18.5%(相对Fe含量),Cr:1.5~18.5%(相对Fe含量),余量为Cu。本发明实现了一种高电磁屏蔽高强高导CuFeSiCr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在真空熔炼过程中,通过电磁搅拌以及水冷模快速凝固提高了铁在铜基体中分布的均匀度,得到Cu‑Fe‑Si‑Cr合金铸锭,然后经过热轧/冷轧开坯,得到了Cu‑Fe‑Si‑Cr合金的中间坯料,再通过反复叠轧破碎Cu基体中的FeSi及FeSiCr,形成细小弥散的Cu‑Fe‑Si‑Cr合金材料,随后进行热处理将Cu基体中微量的Fe、Cr相充分析出,并通过再结晶去除部分加工组织,最终制备得到强度大、导电率高、电磁屏蔽性能好的金属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对设备要求不高,能够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一种CuFe合金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88951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687554.9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Fe合金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有上层结构、中间层和下层结构,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以中间层为中心呈对称结构;上层结构由多层不同铁含量的铜合金板复合而成,下层结构与上层结构从铜合金板坯的厚度、组成和层数均与上层结构一致;中间层为单层的铜合金板。本发明利用CuFe合金中Fe含量及第三、四组元元素的调整可以大幅改变CuFe合金的相关性能,但是合金基体差异性不大的特点。按照目标需求设计表层及内部合金成分,并根据成分差异性合理设计梯度过度复合层,以避免因成分差异大造成的复合难度大、复合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